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现在,汉室地方六十余郡,绝大部分的职位,都已经有坑了。
  强行把人踢掉,塞进考举士子,不仅仅是对国家的不尊重,更会产生很坏的结果。
  想想看吧。
  崇祯让李自成下岗,然后李自成就武装上访,让崇祯在煤山上吊了。
  所以,其实,现在可供安排的职位,也就只有那些到点了退休的人的职位。
  刘彻前几年,已经将这方面的潜能挖空了。
  再想指望靠着以新换旧,并不现实。
  但,放着这些考上的士子,不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也是要出事情的。
  典型的就是黄巢。
  英雄豪杰,流落在体制之外,会有怎样可怕的结果。
  历史书上,已经写的清清楚楚了。
  所以,在实际上而言。
  “这是在逼着朕去扩张啊!”刘彻放下手里的笔。
  他刚刚绞尽脑汁,从各衙门清理了五百多个到点了还没退休的老干部,给与他们加官一级的荣誉,让他们致仕,从而腾出了五百多个岗位来安置这些考举士子。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幸亏去年搞了个大新闻,把齐鲁洗了一遍,腾出了至少两千个岗位。
  因此,今年勉勉强强,算是能蒙混过关了。
  但明年呢?后年呢?
  而且,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未来汉室的读书人会越来越多。
  这在一方面,会要求刘彻开始改革考举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但这门槛肯定不会一下子就拔高太多。
  难度是会随着士子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人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多。
  于是,摆在刘彻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扩大内需,发明一些新机构来安置越来越多的考举士子,但,这新衙门不是想成立就可以成立的。
  现在的官员薪水虽然低,但也不少了。
  哪怕是最低级的百石小吏,一年薪水也要给其一百石粟米外加一定的现金。
  更何况,刘彻自己还作死的搞出了津贴和补贴制度。
  所以,随意增加机构的话,只是饮鸩止渴,最终除了重蹈北宋杯具外,不会有别的结果。
  而第二条路,就是减少录取人数。
  但,减少录取人数,就会提高考举逼格。
  很容易会让那些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产生——劳资比别人高级的错觉——虽然他们一直都有这样的错觉。
  但考举,却可以让他们知道——你们不比别人高级。
  而第三条路……
  “用大汉的剑,为大汉的官,去获取属于他们的工作岗位……”刘彻似笑非笑的摇着头叹息着。
  这也是唯一可以实现的出路。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只要打下一块地盘,就得在当地建立政府,实施统治。
  就像现在的安东都护府那样,每年都能固定为刘彻消化至少几百个士子。
  而且,这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世界这么大。
  哪怕未来在遥远的中亚和西亚以及南亚实行的殖民和分封统治。
  那里也需要官员啊。
  需要官员就需要考举士子去占坑。
  然后,慢慢的,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也会开始要求更多的官员。
  如此,才能确保不出问题。
  “看来,对匈奴作战,确实是迫在眉睫,不得不发啊!”刘彻感慨一声。
  五年前,他搞出考举,纯粹只是想刷声望,收买人心而已。
  却没有想到,五年后,他弄出来刷声望的工具,逼着他和整个国家,不得不投入战争中。
  因为,假如不给越来越多的年轻士子找到工作岗位的话。
  大汉王朝就迟早药丸。
  大汉王朝不想吃枣药丸,就得去扩张。
  说起匈奴,刘彻就颇感兴趣的站到了地图前,凝视刚刚被更新的那幅地图。
  这副地图上,属于汉室的黑色,赫然已经越过了长城,侵染到了草原上。
  有些地方,甚至整块整块的变黑。
  这是绣衣卫与汉室长久以来推行的对匈奴政策结出来的硕果。
  “贾长沙啊贾长沙……”刘彻叹了口气,不得不对这位当年名震天下的谋士和名士表达自己的敬佩之心。
  似乎,在两汉,姓贾的人,只要出名,就了不得了。
  前有贾谊贾长沙,后有贾诩贾毒士。
  都是那种一言安天下,一语丧社稷的主!
  贾谊对汉室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提出了“众建诸侯少其力”的原始版本推恩令。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力量。
  更在于他第一个首倡,并且建立起了一整套对匈奴的心理攻势和拉拢、分化政策。
  这套政策的全称是:三表五饵。
  整套政策很复杂,真要详细解释的话,一万字都说不清楚。
  但简单的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八个字: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贾谊当年认为,汉匈之间的力量,严重不对等,汉军无力出击并且攻击匈奴的腹心。
  所以,贾谊就寄希望于通过渗透、收买、散播谣言,腐蚀匈奴贵族,挑拨其君臣关系,制造内乱,让匈奴人自顾不暇,无暇南侵。
  为了保障整个计划能顺利进行,贾谊甚至主动请缨,请求担任指挥整个计划的负责人,也就是典属国一职。
  此人,确实是天纵奇才!
  自提出这套政策后到今天,虽然没有如贾谊当年预期的那样,让匈奴内讧、分裂。
  但却也造成了韩颓当兄弟归义以及十几年前的章尼事件。
  甚至,东胡王卢它之的部族以及其他六个部族,在原本的历史上,会在前年带着人口和牲畜,归顺汉室。
  并且因为他们的归顺,导致丞相周亚夫罢官。
  现在,虽然因为刘彻的原因,七部族归汉事件没有发生。
  但,汉室对匈奴的渗透和控制,却早已经不仅仅七个部族了。
  长城脚下的匈奴部族,几乎黑成一片。
  这些部族,虽然可能很小。
  大的两三千人口,小的几百人。
  与其说是部族,不如说是部落。
  但,他们的立场倒向汉室,却使得匈奴人在云中——雁门一线的警戒全部作废。
  汉军可以出塞百里,而匈奴人甚至还会蒙在鼓里。
  如今,已经派遣了质子,向汉室输诚的部族,每一天都在增加。
  昨天还是十九个。
  但今天却已经破二十了。
  而且,除了小部族。
  还有大鱼入场。
  休屠部族的首领,就曾经暧昧的向汉室表示了——俺在刘家和挛鞮氏之间的战争中不持立场。
  虽然原话不是这样,但意思却是这么个意思。
  甚至,还有不知名的匈奴贵人,悄悄的通过某些渠道,譬如商人或者归还的汉人之口,委婉的询问汉室:假如匈奴内战爆发,汉室站在那一边?
  这样的人,不止一个。
  当然了,局势如此大好。不能完全归公于贾谊。
  实际上,现在之所以变成这样。
  军功章上,有军臣的一半。
  这个脑残居然公开表示:乌维之死,是天谴!
  这至今导致了大批忠于尹稚斜父子的匈奴部族惶惶不可终日。
  以至于,许多原本立场暧昧,顾左右而言他的匈奴部落,在军臣的那个表态后,主动联系上了汉室,说是“愿意归义天子,为汉臣妾。”
  甚至有人赤裸裸的提出了——王师若出,外臣甘愿为陛下先锋,以讨不义。这样的带路党宣言。
  而这些人的立场的变化,很显然,只是出于自保或者活命的想法。
  他们旧日的主子乌维和他老爹尹稚斜以及那个右贤王,全部都成了坏蛋。
  那他们是什么?
  坏蛋的奴才?
  换句话说,其实,他们投向汉室,不是因为乌维之死,仅仅是因为他们感觉,假如不找汉室抱大腿的话,一旦单于庭对付他们,他们连跑路的机会都要没有了!
  军臣的这个行为,在刘彻眼里,就像当年秦二世的种种行为一样脑残幼稚而且不可理喻。
  当然了,刘彻更明白。
  若是没有马邑之战的辉煌胜利。
  现在,这些投向汉室或者立场倒向汉室的部族数量至少要少一大半。
  “到明年夏天,应该就能完成战争准备了……”刘彻在心里盘算着。
  现在,丞相周亚夫为首的将军列侯们已经做出了初步的战略计划。
  想要攻克高阙,汉军需要投入三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出云中塞数百里。
  军队,好调动。
  刘彻一纸诏书就能完成调动。
  关键是粮草和器械。
  代国、陇右和云中,本身的粮食产量,堪堪只能自给自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