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0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两汉的将军和政治家给当地的王国留下的名字。
  过了伊列河向西。
  大宛、大夏、月氏、康居、条支、安息、大秦,排列而行。
  而在尹列河以南。
  汉书所载的西域三十六国国名,也被一一点亮。
  高昌、姑师、车师、龟兹、休循……
  现在看来,在刘彻眼里,这些地名、国名甚至山川河流的名字,都有趣得紧!
  高昌与龟兹,完全就是高阳和鸠兹的通假字或者同义字。
  其他也或多或少的,在发言上接近“穷桑”“空桑”“虞氏”。
  可能后人看了没什么印象,但在此时的汉人眼里,下意识的就会去将他们和高阳、鸠兹这些古国和古地名联系起来。
  就像后世的学生,第一次在课本上看到曾母暗沙一般。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自己是确信了几千年前有祖先抵达那里,并将之留给了子孙后代。
  而在两汉王朝认知的世界里,可有的是类似的记载。
  甚至还有更夸张的。
  刘彻的眼睛,从月氏人现在占据的阿姆河流域掠过。
  在汉书和史记里,这条中亚的河流,有个很熟悉的名字——妫水。
  翻开史书,你就会发现,在中国同样有一条妫水。
  有虞氏,就是发源自妫水。
  舜帝的父亲,就是妫姓。
  一个相同是巧合,两个相同是凑巧。
  那三个四个,无数个古代诸夏王国国名和地名甚至河流山川的名字,遍及到了那个汉人刚刚睁眼认识的世界。
  这还是巧合吗?
  “小猪啊小猪,好好看着哥哥,怎么完成你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野望吧!”刘彻将视线收回。
  他已知道,在现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血液和骨髓里,依然流淌着传续自先王的开拓和冒险精神。
  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被动或者主动的去征服世界。
  这样的先进经验和高超技术,刘彻当然要学习。
  而且还要认真学习,争取推陈出新,玩出更好的花样来。
  “来人,给朕在地图上加上大夏居于妫水的记载……”想了想,刘彻又道:“西王母在大秦,再把这个也朕加上去……”
  这样,不管希腊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信不信。
  反正刘彻和他的子孙后代应该是相信,西王母居住在大秦的神话。
  ……
  翌日,刘彻亲自在宣室殿设宴款待,跟随薄世一起来到长安,朝觐他的外藩诸王。
  与两三年前相比。
  韩王萁准和真番王刘忠汉以及沧海君金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彻现在都还记得,当初,他还是皇子时,真番王刘忠汉与韩王萁准,带着一票小弟,来到长安,朝觐汉天子。
  那个时候,他们就像一群乡下来的土财主一样,浑身上下都土里土气,甚至还有人留着一些夷狄生活的印记。
  譬如文身,譬如在脸上涂得花里花俏的。
  但在现在,这些人与他们的贵族臣子们,都是华服宽袍,冠带齐整。
  许多人的腰间,都已经系上了宽大的绶带,绶带之上,装饰着黄金美玉。
  沧海君金信,甚至在自己的腰上的绶带上,装饰了一排的珍珠。
  这些都是产自黑水河里的宝贝,价值不菲。
  在长安,一颗就要十金。
  但金信一口气在自己腰上别上了数十颗。
  而且每一颗,都大如卵石,圆润有泽,是东珠中的极品。
  而韩王萁准,也不落下风。
  他穿着一件产自蜀郡,用着最好的蜀锦和最好的工人,编织出来的宽大朝服。
  冠琉之下的珠子,一颗颗亮闪闪的,全部是以白银铸造而成。
  这可比黄金贵多了!
  要知道,在中国,黄金虽然是上币,是硬通货,但白银更加珍贵。
  因为中国几乎不产白银!
  自战国至今,白银的价格就一直倍于黄金。
  更何况,他还在自己的脚上的步履上,镶嵌了整整一排的海珠,浑身上下,都写满了“壕”。
  而真番王刘忠汉,也不遑多让。
  比起韩王萁准和沧海君金信,他似乎更爱黄金。
  他配着一柄黄金铸造的长剑,手上也把玩着一个纯金铸造的玉龟器物,身上的朝服,更是用了金线。
  而他们的臣子,也是尽显“壕”之一面。
  几乎所有人都穿着名贵的蜀锦,用着美玉和宝珠做饰品。
  与他们相比,哪怕是长安的列侯里最败家的纨绔子,在壕这一项上,也是大大不如!
  而包括这些国王和首领在内的贵族大臣,现在,人人都大腹便便。
  尤其是沧海君金信,几乎都成了一个大胖子。
  那腰围,连绶带都有些束缚不住了……
  刘彻看着这些家伙,微微抿了一口酒。
  今天的韩国、真番、濊人,就算汉朝拿着棒子往外赶,他们也会哭爹喊娘的要求留在中国,成为大汉臣妾。
  没有别的原因。
  仅仅因为利益两字。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汉室将势力和军队,延伸到安东全境,并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发达的社会制度以及文明后。
  这些过去茹毛饮血,过着半原始半奴隶生活的部族和王国,一夜之间,跑步进入封建帝国主义。
  这等于是开挂了。
  这也就罢了。
  毕竟,主义什么的,又不能当饭吃。
  问题的关键在于,汉室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命运。
  汉家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技术,全面领先了这些小国小族。
  那些在这些人过去眼里完全不可能跟神话的东西,在汉家手里变成现实。
  旁的不说,每年的黑水河捕捞,就是一场巨大的盛宴。
  汉家的楼船衙门,在一个夏天的捕获量,几乎相当于过去濊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捕获量。
  哪怕只是吃些下水和边角料,濊人的部族,也不会挨饿了。
  更何况,汉家还传授给他们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方法,并教导他们建立坚固的房屋和温暖的火室。
  使得他们远离了冬天的严寒和饥饿。
  而汉家商队的到来,则将他们过去完全用不上的皮毛、人参以及东珠等等,统统变成了财富。
  哪怕是下层的贫民,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过上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就别提上层的贵族了——哪怕是最没出息的那个,把祖传的东珠和皮毛收拾收拾,也足够他过上一辈子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韩国和真番国,也因为汉室的到来,受益匪浅。
  首先,先进工具和技术的传播,使得他们的土地产量大增,其次,安东境内旺盛的“派遣奴工”需求,让他们的贵族和国王,一夜暴富。
  躺着也能数钱的日子,谁不想要?
  至于下面的泥腿子和奴隶的死活,他们这些老爷才懒得管呢!
  反正,以前这些泥腿子和奴隶,在他们国内,也是要日日夜夜给老爷们劳作和服务的。
  现在,去帮助天朝爸爸建设美好安东,也属于正常。
  现在,每年数以万计的“派遣奴工”,为真番和韩国甚至濊人,创造了数不清楚的利润。
  以至于贵族们,哪怕坐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也能吃的肠肥肚满。
  刘彻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的情况。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现在,整个安东都护府,除开刘明的朝鲜王国外,在实际上,每年汉室中央对安东地方的财政补贴,其实不过几千万。
  其中,大半是流向了军费和官僚维持。
  你要问为什么,开发安东的代价会如此廉价?
  答案就是看不见的手在幕后动作。
  在四年前,当安东还是一片蛮荒,处在汉家视界之外时。
  此地,文明程度最高的,也就是卫氏朝鲜的政权。
  当时,整个安东境内的民族和王国,都在半原始半奴隶制度的深渊中挣扎。
  当时,别说是下面的奴隶和平民了,就是贵族,也经常吃不饱。
  但汉室的到来,尤其是商队的到来,一下子就激活了当地的资源,使之变成了财富,并流动起来。
  更重要的是,汉室的商品涌入,对当地的部族和王国,形成了一种倾销。
  本来,若是正常情况,倾销足以摧毁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
  物美价廉的汉家商品,将毁灭一切当地的经济社会结构。
  但问题是——他们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经济社会结构,又何谈摧毁呢?
  反而因为汉室的倾销和收购以及随后开发安东的投资,释放和盘活了,积蓄在这一地区无数年的资源。
  各部族和王国,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