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0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老派当然也是如此。
  而每个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解读方向又有所不同。
  于是,从关中开始,一个奇怪的东西,渐渐浮出水面。
  当袁盎们开始注意到它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无法阻止了。
  一个又一个低阶的亭长、游徼甚至里正,他们如同蜘蛛网一样,在汉室的基层编织出一张虽然各不统属,但却相互呼应和团结的巨大网络。
  在这张网络下,旧有的士绅和地主节节败退。
  大量原本被士绅和地主占据的利益,落到了他们手里。
  然后,这些年轻人,靠着从地主和士绅甚至贵族嘴里抢来的肉,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己的地方。
  别看这些士子,分属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的理念分歧,有些时候,甚至能相互互喷,打出狗脑子。
  但在面对外界时,却出奇的团结。
  曾经关中就发生了某县某乡游徼因为改革太过激进,触怒了当地的士绅,被联合抵制和驱逐。
  结果,第二天,此人一纸诉状递到廷尉衙门。
  这样的事情,过去常常发生。
  诸如游徼这样的官员,得罪了地方的士绅,被联合驱逐。
  上面也不敢动作,甚至只能责罚那个游徼——谁叫你乱来搞事?
  但在那一次,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在此人递交了诉状后,足足三百位考举士子,为其声援。
  三百人联名上书,震惊了关中。
  最后,丞相下令彻查。
  以内史、廷尉和郎中令组成的调查团深入当地,查明了事实真相。
  然后,就是当地的那些绅士倒了大霉。
  他们被认定非法抗拒朝廷官员,统统被判处有罪,甚至有人还因此掉了脑袋。
  此事,让袁盎很久都没有想清楚。
  直到他被贬到江都国,才算想明白。
  那些考举士子们,虽然分属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理念。
  但他们却系出一源。
  大家都是从考举而出,走的考举途径为官的。
  假如,今天,某某有事,大家不声援。
  明天自己有事,谁会帮忙?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而且明白,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要去地方的士绅嘴里抢食吃。
  无论是儒家想要实现自己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士农工商,各安其职的理想国,还是法家想要“尽地力之教”,仰或者黄老派想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都需要钱,都需要资源。
  上面拨款就这么多。
  而他们要干的事情,却有很多。
  况且,无论诸子百家的士子,一到地方,面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不存在儒家可以光讲道理,而法家只管编户齐民,黄老派则撒手不管的事情。
  这又逼着他们,想要做出成绩,就要去跟士绅、地主抢东西吃。
  更麻烦的是,这些考举士子,压根就是不是本地人。
  与本土的乡绅毫无关联。
  想要收买和拉拢他们,成本和难度急剧上升。
  这使得,旧有的社会秩序崩溃,新的秩序建立。
  而像袁盎这样的旧式官僚和士大夫,在新形势面前,却有些手足无措,甚至不知该如何应对的尴尬。


第901章 风起南国(三)
  时至今日,考举展露出来的威力,渐渐为人所知。
  它就像飓风一般,从关中开始,渐渐席卷天下。
  有人对它歌功颂德,也有人对它痛恨无比,诅咒着它。
  地方上的士族地主,也呈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有欢呼着投入其怀抱,仿佛找到了生命存在意义的,也有畏之如虎,怎么也不肯就范的。
  在这过程中,袁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基本上,欢呼的,歌功颂德的,都是后起之秀,尤其是汉太宗以来崛起的地方士族和豪强。
  而咒骂的,抗拒的,却都是历史悠久,甚至从春秋战国走来的士大夫。
  这让袁盎明白,这是为什么了?
  在考举制度之前,汉家依靠察举制度选拔官吏。
  这察举制度,察举察举,选的都是万中无一的真正精英。
  这些人,才华横竖都溢,人品上下都正。
  而且,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譬如当朝的尚书令汲黯,汲氏九代为官,做官的时间,甚至横跨了秦汉两代。
  能直接追溯到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诸夏还是卿大夫贵族的天下。
  士子都只是庶民寒门的称呼。
  这样的家族,培养后代,都是冲着宰执天下,至少也是封疆一地的目标去的。
  但今上,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宰执天下的精英跟草莽出来的野路子庶民,混一,都是安排从百石开始(以前是四百石,但去年开始,起点变成了一百石……)。
  尽管当今对士大夫贵族做了妥协,默许他们的子弟可以优先选择岗位,优先提拔,甚至默许他们动员家族的力量,为其保驾护航。
  但是,游戏规则已然彻底改变。
  从前,在汉家官场的博戏台上,只有士大夫,而且还是顶尖士大夫和军功贵族。
  现在,不仅仅以往只能在外围看戏的士族也能参与游戏,也能与过去的主角同台竞技了,甚至就连野路子出身,靠着自学成才的草莽豪杰,也能进场押注。
  零和游戏变成了多方博弈。
  游戏规则与秩序,再非某几个学霸自说自话就可以划定。
  后起的士大夫和地主阶级,欣喜若狂的发现,他们可以超车了!
  而原本的主角,却只能看着这些过去的小弟超车。
  这心里面能舒服才见鬼了!
  譬如,如今的南阳郡郡守,如今的主爵都尉,基本都是过去从来不可能参与游戏的下层士子。
  但现在,他们堂而皇之的拥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
  更可怕的是——几乎所有不满考举的人,都对此无能为力。
  因为,他们其实只占了不过天下不过十万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数。
  而新兴的寒门士子,则占据了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
  而且,他们来自各个阶级。
  从庶民直至新兴的地主、商人阶级。
  门已经打开,想排除他们?没门!
  在不知不觉间,原本的游戏主角们,被边缘化了。
  他们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甚至已经无足轻重。
  心里的失落和痛苦,外人无法想象。
  就如袁盎。
  在数年前,他曾经被死敌晁错赶出朝堂。
  但他凭借自己的人脉与关系网,依然活跃在政坛上。
  但在去年,当今一次清查,就将他逐出了长安,丢在这江都,不闻不问。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从太宗以来,他袁盎就是靠着智慧和才华以及长袖善舞,活跃在政坛上。
  不管谁当皇帝,都有赖于他的见识和智慧作为参谋。
  即使皇帝再不喜欢他,也需要他。
  但,当今天子,却破除了这个规律。
  准确的说,当今天子,已经不再需要依靠人了。
  对他来说,袁盎没了,还有张盎、李盎。
  反正考举士子数以万计,万中选一,总能选到替代品。
  即使在不行,还可以靠人数取胜。
  一个袁盎,能抵得过百人的智慧吗?
  答案是不能。
  而当今天子,在兰台,养了超过五百人的尚书团队。
  专门就给他参赞军机,谋划政务,推演政策,监督执行。
  还有隐藏在水面下,无处不在的绣衣卫作为他的眼睛,监视着朝野的一举一动。
  士大夫之后,军功贵族,也面临了同样的冲击。
  骑兵部队,全面取代了旧有的步军和弓弩兵,成为汉室主力。
  此番马邑大战,旧列侯贵族,几乎都只捞到些残羹剩饭。
  新兴的军功贵族开始崛起。
  袁盎现在已经能预见到数年后,现在还风光的老列侯贵族,肯定会遭遇现在的士大夫官宦家族的遭遇。
  可惜,现在的列侯们,就跟四年前的士大夫们一样,懵懂无知。
  他们还沉浸在当今的优待和拉拢之中。
  怀化的加恩封地和未来分封的承诺,让他们心花怒放,以至于失去了判断能力。
  毫不夸张的说,袁盎已经预见到了他们的未来。
  当他们不再重要,不再足以成为一股势力,不再握有军队后。
  他们也会跟今天的士大夫一般面临尴尬的处境。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将失去反抗能力。
  甚至连抗议的力量,也会被剥夺!
  当今,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按照他的节奏,改造着这个国家和天下。
  他将绳索,一步步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