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0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不是那种会用个人感情来处理国家社稷的皇帝。
  喜欢某个儿子,刘彻会给他一个大大的封国,无数的财富。
  但不会让他赶鸭子上架,去做他做不来的事情。
  汉宣帝那样的傻事,发生一次就够了!


第880章 安北都护府
  刘彻拉着义纵,君臣两人走出殿中。
  历来,君臣关系密切的标志,就是皇帝拉着大臣,在自己的宫廷出入游玩。
  所谓出则同车,入则同榻。
  想当年,郎中令周仁,甚至能在刘彻的老爹临幸妃子之时,在旁边加油助威,乃至于帮着把候补美人抬到皇帝的寝宫。
  历史上,某些双向插头就更夸张了。
  譬如哀帝宠幸董贤,留下了断袖之癖这个典故。
  这个断袖之癖怎么来的?
  就是哀帝宠幸董贤,连早上起来,都生怕吵醒对方,于是剪断自己的袖子……
  刘彻即位后,倒是没有了这些毛病。
  别说大臣,就是宦官,在他啪啪啪的时候,也得在门外待着。
  刘彻素来就没有让人看春宫的癖好。
  但这拉拢大臣,示之以恩的把戏,刘彻却玩的飞起。
  不仅仅常常邀请元老们入宫谈心,游玩。
  甚至,一有空,刘彻就会拉上周亚夫等人,去上林苑游猎。
  这些办法,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无。
  但自古以来,却是皇帝拉拢臣子,培植羽翼,巩固权力的不二法门。
  刘彻领着义纵,穿越阁楼,来到石渠阁之前的那个小树林。
  义纵一看到这个地方,就露出了微笑,心道:“陛下果然还是跟过去一般,喜欢来此……”
  今上在即位后,就极爱来此。
  平均三天,会来这里一趟。
  或散步,或坐在树林的石墩上,看着石渠阁的流水哗哗发呆,或带上臣子谈心。
  义纵原以为,自己离开长安将近一年。
  天子或许已经找到了新的散心地点。
  现在,看来,当今这位,从未改变过他的喜好。
  而且,看着这个小树林。
  义纵发现,此地,与过去一般无二。
  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除了一个木亭和几个石墩外,没有任何建筑的小树林。
  这说明了,今上骨子里,是一个非常念旧之人。
  这让义纵的心情立刻就变得踏实了起来。
  其实,离开长安这么久,义纵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他失去了天子的信任。
  这个情况,确实是可能发生的。
  皇帝身边,永远不会缺乏宠臣。
  而后起的宠臣,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想尽一切办法攻仵和抹黑自己的前任。
  倘若前任没死的话,那,这种攻仵和抹黑,还要再增加十倍的力度。
  历代以来,许多皇帝宠臣,一旦离开皇帝,要不三个月,就要被人揭发各种黑幕,然后死的惨不忍睹,就是因此。
  义纵虽然自诩自己不是靠马屁发家,也非靠裙带关系。
  马邑之战后,事实证明,他是有资格有能力,当得起骠骑将军这个职位的。
  但,天子的信任,对他而言,依旧至关重要。
  对所有武将来说,他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取信于皇帝。
  历史上,多少名将,就是因为无法得到自己君王的信任,而功亏一篑,甚至兵败身死?
  数都数不清楚啊!
  刘彻看了看义纵的模样,在心里笑了笑。
  他抬头打量这个小树林。
  老实说,一开始,他来此只是想静静而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渐渐成为了习惯。
  然后,又从习惯变成了伪装。
  随着做皇帝的时间不断增加,刘彻现在,已经深深的明白,皇帝需要伪装来欺骗自己的大臣的这个道理。
  正如同他当年所见的自己的老爹的做法那样。
  一个出色的皇帝,应该让大臣们在平时,完全捉摸不透皇帝的想法。
  但在同时,皇帝又必须旗帜鲜明的告诉臣子和天下,他的执政思路与底线何在。
  这两者之间的度,想要把握好,就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好在刘彻运气不错。
  他老爹给他留下了周亚夫、郅都和晁错这样的忠臣。
  上台之初,还争取到了申屠嘉为首的保守派的支持。
  所以,有了很大的空间来运作和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慢慢的为自己编织起一个个或真或假,半真半假的伪装人格。
  让大臣们在捉摸不透的同时,还能确定很多事情。
  这很重要。
  尤其是对于皇帝统治天下,尤为关键。
  刘彻将视线收回来,对义纵问道:“卿在云中将近一岁,可有云中郡郡守之人选向朕推荐?”
  义纵打赢了马邑之战。
  在成王败寇的中国,他肯定不会只会是一个云中郡郡守了。
  所以,原先的计划,只能是作废。
  但魏尚却很可能撑不下去了。
  刘彻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要尽速解决比较好。
  不然,魏尚要是死在云中郡郡守的位置上。
  那刘家和汉室的脸,就要丢光了!
  偌大一个中国,连一个能接任魏尚职务的合适人选都找不到?
  刘彻与汉室,还有什么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事实,有时候却真是这样让人尴尬。
  云中郡郡守,这个位置,说高,其实也就是一个芝麻小官。
  而老刘家像云中这样规模的郡,还有好几十个。
  它又不是雒阳或者晋阳这样的高级别都市,可以破格用九卿镇压。
  所以,实际上,云中郡守的职位将大部分有能力够资格的大臣将军排除在外——刘彻总不能派郅都过去坐镇吧?
  而其他年轻一代的大臣。
  将心里话,让他们去云中担任郡守,刘彻还真放心不下!
  云中,直面匈奴在河套的主力,在以前承担着汉家对匈奴最主要的警戒和警备工作,云中又因为是与匈奴共享河套,所以,很多防线,其实根本不在长城保护之内,过了云中城向北,胡汉混杂,情况非常复杂。
  一般人恐怕去了也驾驭不了这样复杂的情况。
  正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刘彻才不得不把自己小舅子派过去当接班人。
  目的就是要让义纵借他这个皇帝姐夫的虎皮来镇住局势。
  现在,好不容易,义纵魏尚手底下练出来了。
  但马邑一战的辉煌大胜,却使得义纵不再可能成为云中郡守……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
  计划从来赶不上变化。
  没有办法了,刘彻只好跟义纵打听打听,看看他能不能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义纵闻言,沉思片刻,也感到棘手。
  云中的情况,没有亲自去过的人,根本不知道当地到底复杂到了什么程度。
  汉匈数十年的大战,造成了云中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有些名义上是汉朝土地,但实际上,对面的匈奴牧民,常常会过来放牧。
  有些,则名义上是匈奴的地盘,但汉军也并不介意过去观光旅游,顺便画画地图,观察一下塞外风光。
  一般而言,类似这些举动,只要不过分,太过深入。
  无论是云中郡还是对面的匈奴休屠和昆邪部族,都会装作没看见。
  道理很简单。
  大家都不是傻子。
  不会为了小事,去闹个不可开交,也更不可能因为,今天你家跑了一支骑兵来我家,我就要跟你开战,也不可能因为,你们家跑了几只羊到我家来吃草,我就要干你老母。
  而且,这样的局势,也有利于云中跟匈奴的那几个部族眉来眼去,私底下干些不会被长安和单于庭喜欢的事情。
  譬如,云中拿了汉室产的金属器皿,丝绸什么的,跟昆邪、休屠、东胡,换点战马牲畜皮毛,补贴补贴家用。
  甚至于偷偷摸摸的卖点武器装备过去。
  毕竟,云中太穷了。
  在今上即位以前,常年都没有足够的军费拨款,而且云中本地的产出和赋税收入,也没有几个钱。
  而云中的特殊位置,又使得它无法节流。
  于是,就只能想尽办法开源了。
  魏尚在义纵去了以后,就跟他坦白了很多事情。
  义纵在仔细观察和视察了以后,也对此表示理解。
  毕竟,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总户口不过两三万的郡,能维持得了那么庞大的一支军队。
  上面拨款,又只有那么一点,不想点办法,找点钱的话,军队就要饿死了。
  况且,云中的情况,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
  云中郡还要维护和管理,汉家过去二三十年,在匈奴内部埋下和拉拢的数十个贵族和十几个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