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演业-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开始教的,还是十个数字,不是中国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阿拉伯数字当之无愧。

    一个时辰过的很快,众人听起来也非常认真,就连两个二流子,都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杨锡却也没有急着让二人加入到团队中来,一来不了解二人到底什么品性,而来,他还要摸摸底,这二人到底适合干什么还不能确定,杨锡决定两天后的乡里集市,带上二人,接近了解一下。

    古代除了县治的治所县城有集市,其余的乡级单位,都没有固定的集市,只有每隔五日的赶集日,各亭各里,才会聚到一起,互相交换有无,买卖产品。

    五日一次,百姓的柴米油盐,基本在此交换。

    麻山乡集市,在乡府前街,杨锡带了蔡考毛峦二人,早早就出了们,过了黄麻亭,往西北走了十几里,才真正到达集市。

    虽然很早,但各种来交换买卖的农人,已经来了很多,各种本地特产都有,还有卖衣服草鞋的,杨锡看了一下,除了盐和铁器,基本都有贩卖。

    盐铁,朝廷控制的比较严格,不过到了东汉末年和帝以后,盐铁朝廷已经没有专营,二十施行官营私营双轨,但税收比较严重,有厉害的地方豪强走私,不过这种豪强,哪里会到这种集市来买卖。

    杨锡了解过,盐一斤要一百五十钱,比米贵,米一石才一百钱。

    此时的一斤,也大概相当与现在的两百多克的样子,半斤不到,竟然要一百多,而且是粗盐,可见此时的盐价有多高。

    杨锡又了解了一下黄麻纱锭的价格,没有织成布的麻纱纱锭,九钱一斤。这个已经是最低价,一个人一天只能出一斤多勉强两斤,还有之前的清洗工作,这个价格很低。

    一件像样的麻布长衣,大概要一百五十钱,这也算是工钱,没有什么赚头。

    整个集市,就在官道两边,此处官道还算比较宽,有个三四米的样子,两旁有一些民居,许多小贩或者农人,随便搭一个架子或者直接蹲在路边,就算是开始做买卖了。

    杨锡一路走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两个跟班聊着什么,也算是获得了许多产品的价格。

    黄豆价格最便宜,一石才五十钱,比稻米便宜一倍,主要这是时候的人,做豆腐的技术还不算成熟,少了许多添加剂,豆腐做出来比较老,吃起来口感各方面还不到位,暂时还没流行起来。

    许多农人篮子里面的瓜果,倒是非常环保,这些往往是最便宜的东西,可在两千年后,极其难得。

    忽然,一个卖纱锭的小贩,映入杨锡眼帘,此人长得清秀,年纪不大,大约十八九岁,但却眼睛清亮,时不时的观察着人群,叫卖声就数他最积极。

    杨锡停下脚步,远远的看了足足一炷香时间,此人竟然挺能招揽生意,就一炷香时间,竟然就招揽了两个顾客,那两个顾客估计是附近小地主家的采买奴婢,被他哄的花枝招展,口才可见一斑。

    杨锡远远扫描了一下:“大脑开发度:11%。、身体机能:62。”

    “竟然有这等人物?这少说也是个千万富翁级别啊!”杨锡带了两个跟班走了上去,就地攀谈起来。

    “哟!这位公子!一看您面相就是将来有大富贵之人,就连您家的家丁,都天庭饱满,非富即贵,看起来公子您前途无量啊,来来来!我这纱锭,全麻山乡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您看这成色,绝对是上等,公子您是给家里采购的话,价钱包您满意!”

    这家伙眼力劲儿还不错,一眼就看出杨锡是主,后面两位年纪虽大,确实跟班。

    杨锡也暗笑一声,随便提起一个纱锭掂量了一下,看似随口问道:“老板,你这纱锭最便宜是什么价格?”

    “哟!您可别叫我老板,我只是个小贩,您抬举了,这纱锭给别人都是十钱,今儿我跟您算是对眼,最低价九钱给您,您要多少?”

    “老板!今儿我不是来买纱锭的,有个生意要跟你谈,要不咱们借一步说话,如何?”

    杨锡开门见山。

    这白面小伙子一愣,但又见杨锡脸色认真,眼珠子转了三圈,略微思索道:“看来您是找我有别的事,得嘞,今儿我不做生意,随您说说话,交个朋友。”这小贩竟然行事豪爽,也不问原因,顺势就收起一对大篮子,跟杨锡走出了集市。

    到了一个远离人群的路旁,杨锡与此人互相交换了姓名,得知此人姓董,名才,也算是有名有姓之人。

    “董才兄,实不相瞒,今日我来集市,不是来采买,是专程来卖的,卖纱锭!”

    “卖纱锭?莫非辰河小哥家里有人做此副业,这副业可不能赚什么钱,据我了解,这几方圆百里五乡,做我这行贩卖的,上人家家里收购纱锭,价钱可不高,一般也就六钱!”

    “六钱!够了,你六钱收购,还要上门收是吧,人工算起来,各家跑路,估计一年到头,有大部分时间是在采买上,一月能做十天生意算是多了,如果你跟我合作,一月让你做二十天生意,而且,我将一斤纱锭的价格,给你降到五钱!”

    “五钱?不可能,五钱怎么可能有人出售,辰河兄你不要诳我!”这董才一脸不可置信。

    “就是五钱,你不要不信,而且我的货源,连绵不断,四季充足,一日可给你供货百斤,七日后,你到黄麻亭找亭长冠猴,他带你来见我,定然让你满意而归!”

    “一日百斤?”董才倒吸一口凉气,这人难道雇了一百人给他做纱锭,这可是亏本的买卖。信念电转,但董才不得不承认,这太有诱惑力了。

    如果有一日百斤的供货,地址统一,他只要去将这些货运到一个集市,分发给其他几个同行,转眼一斤赚一钱,其他几个同行,却都是省了每月上门收货的时间,虽然价钱不变,但绝对收入也将倍增。

    附近有五个乡,每日都有一个乡有集市,这就相当于自己控制了所有货源了。

    两人各怀鬼胎,最后确定了见面时间,杨锡也就带了蔡考毛峦,继续去逛集市去了,至于另外再看到两三个售卖纱锭的,杨锡也没有再去攀谈。
………………………………

第九章 辰河神车横空出

杨锡此刻,可以说是身无分文,原本这身体主人,只在口袋里踹了十钱,就算是三人吃一顿饭菜,都是不够的。

    想着这里的实物,杨锡默默摇头,品种单调,以五谷杂粮为主,关键是,没有辣椒。

    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清朝开始普遍食用,目前还在拉丁美洲的哪个旮旯里面没出名。

    杨锡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实现大工业化,否则有生之年,能不能再吃到那么丰富的味道,还真的挺难说。

    “咦?铁匠铺?你二人给我介绍一下!”三人走着,看到一个铁匠铺,上书“罗记铁具”四个字。

    蔡考赶紧抢答道:“公子!这是罗地主家开的,你看这乡府外,也没有几家人敢开设店铺,那边罗记米铺也是罗地主家的产业,看那边,罗记衣铺,这些都是罗大财主掌握,在咱们麻山乡,三老,啬夫大人,都要给罗家面子。”

    杨锡知道,现在铁具珍贵,官府有官营,四人只要缴税,也是可以经营的。至于税额,汉末朝廷的规定税额,已经成了废纸,少的地方收三十税一,高的地方十税一,若是盐商没有实力,还需要向地方政府缴纳一些。

    杨锡听说这是罗地主家的铁匠铺,也没有打消去了解了解的念头,遂带了蔡考毛峦二人进去了解。

    铁匠铺里面基本没有武器,只有一些农具,什么镰刀,斧头,菜刀之类,杨锡问了一些价格,价格确实有些高,此时冶铁业确实不是那么发达。

    “铲子、锄头、耙、镰刀,斧头、锤子、凿子、菜刀、锯、锥子、钉子!”杨锡一件件的默念,记住了价格。“咦!这是什么?”杨锡看到一个三角形的铁工具,有些厚度。

    “哦!这是犁铧,犁田的工具!这一件是二百钱!”掌柜是个精壮的汉子。

    杨锡默默点了点头,这个时候的犁铧,还是直的,犁的设计也是大长直,要两头牛才能拉动。“明年就把曲辕犁做出来吧,这样至少可以提高三五倍的工作效率,也算是将农业发展推动一下。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