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演业-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马丁急速站起道:“快!备马!备马!”

    报告之人离开,马丁在皇宫有些发抖。

    “果然不出我所料,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汉朝,看来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你们终于来了,我等了你们二十八年了。”

    这汉朝船队,自然是卢大志领的环球船队。

    经过异常艰难的航行,船队终于到了公子所说的巴拿马,也终于在两天前见到了人烟。

    让卢大志等人吃惊的是,到来的这个国度,虽然长相与大汉之人有较大差异,但说的语言和写的文字,却是与辰河商会一模一样。

    比卢大志等人更为吃惊的是曹植一行。

    大汉与此地相隔何止万里,光是没有人烟之地,便有万里之远,这一切难道是巧合?

    若不是亲身经历,曹植等人还以为一切都是在做梦。

    又经过数日航行,船队至一个名叫马丁城的海边大城。马丁城的靠海,海边有巨大港口,卢大志按照杨锡的交代,递上了拜帖,果然,只三个小时,港口锣鼓喧天,据说是马丁帝国皇帝马丁亲自来了。

    卢大志也如做梦一般,赶紧领三千船卫下船,丝毫不敢大意。

    马丁扫描一下卢大志,便知道不是辰河亲自过来。

    想想也是,辰河怎么可能亲自来。

    但马丁还是热情接待了莫名其妙的卢大志。

    马丁向卢大志打听了汉朝情况后,不时发出惊呼,但对于杨锡尚未统一大汉,还是有些遗憾。

    当他得知如今大汉人口有数千万后,不禁暗暗羡慕。

    卢大志也了解到,这马丁帝国,仅有人口一百多万。

    卢大志提到要绕道整个南美,继续往东时,马丁给了他一个建议。

    马丁告诉卢大志,现在自己正在开挖一条沟通加勒比海与太平洋的运河,全长差不多七十公里,预计再有半年便开通,那时候可直接由西至东,节省几个月航行和中途风险。

    对于马丁帝国的热情,卢大志不是很理解,他哪里知道,杨锡与马丁的关系,几十年前就不错,加上都是文明人。更关键的是,马丁能预见到将来大汉的强大,绝对是举世无双。

    在马丁安排下,卢大志一行暂时停驻于马丁城,卢大志也终于有时间,来完成杨锡交于自己的任务,采集各类植物种子和树种,只等几个月后,运河开通,继续启程。  [本章结束]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司马布局

    徐州,下邳,正月后。

    下邳城自从杨锡将其攻破重建之后,三条河流穿过,一条铁轨贯穿南北,发展极其迅速,人口至三十余万,成为徐州重镇。

    下邳郡总督吕岱,乃海陵人,年已五十,但精神不减。

    自从杨锡下了县长选举的政令后,吕岱没有丝毫懈怠。杨锡知道这个吕岱,为什么将下邳交于此人,便是看重此人能力不错。

    吕岱本应在东吴效力,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太平元年(256年),吕岱去世,年九十六。

    能活九十六就真真是老寿星了。

    去年年底县长选举之后,下邳县县长之职,被一个名为司马馗之人取得。

    吕岱不知道司马馗是谁,他只知道司马馗于四年前,便已然在下邳登记入册,有下邳县民身份。

    天下姓司马者何其多,吕岱哪里能想到司马馗乃是司马懿四弟。

    就算知道也不会介意,诸葛瑾还是诸葛亮兄长呢。

    再说了,司马懿虽说有些知名,但此时也未至于名满天下,吕岱听说过其名,但只是听说过而已。

    本来辰河区数百个县,杨锡也不至于一个个查看名字,但这下邳县算大县,杨锡还比较关注,于是随便看了一眼。

    杨锡一看,是个姓司马的,于是杨锡将司马馗之名,输入科技树。

    这一输入不得了,杨锡吃了一惊。

    “司马馗,字季达,司马防的第四子,司马懿的四弟。仕曹魏官至太常,封东武城侯。死后谥曰戴。”

    杨锡差点骂出声来。

    知道是司马家的司马八达之一,杨锡起了警惕。

    于是杨锡从头到尾,将所有选举出来的县长看了一遍,还好没有别的发现。

    杨锡一边用手指敲着桌脚一边思考着。

    这司马馗是通过正常程序通过的选举,这是扎扎实实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票数。

    “我得考察一下司马馗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真心来我辰河区做事,还是怀有别的目的!”

    杨锡传见了廉政部部长的田丰,着其命人将下邳县选举之事,核查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田丰当然不可能亲自去查,这下邳一个县的事务,还不需要田丰亲自出马,于是卫仲道上路了。

    卫仲道带了两名廉政部工作人员,至下邳县。到了下邳县,卫仲道却不进城,而是在城外随意走着。

    虽说下邳城中人口达三十万,但城外农村,却也人烟稀少,卫仲道足足沿着泗水河岸走了三四里,方看见河边有一石刻界碑,上面刻着“柳庄”二字。

    “卫哥!前面是柳庄,从行政级别来算,柳庄是一个亭,这柳庄有小半良田,属柳家,因为柳家在这一带还算有些人丁,所以选举的时候,其占了大部分选票,柳庄亭长便出自柳家,其名字叫柳岩(诸位别想多了),我们要不要直接去问询他?”

    卫仲道略一思索便道:“不行!我们是暗访,不是明查,随便抽取一些农家,问询一下,要从最底层查起,方能准确。这样吧,我们先找家农人家吃个饭。”

    卫仲道三人继续向前走着,见一农人在河里网鱼上岸,正系着渔船船索,一双木桶内估计得有四五十斤大大小小。

    卫仲道上去招呼道:“大叔!今早收成不错啊!”

    也确实不错,一早晨能网到几十斤,照这么算,打渔都是个不错的行当,还不用缴税。

    渔人见卫仲道三人虽穿着朴素,也是普通棉衣,但却气质不凡,顿时不敢怠慢,答道:“这几年确实不错,自从有了这公子网之后,打渔效率要高了很多,现在正常一日八十斤左右么有问题吧。”

    “公子网?”卫仲道有些莫名其妙。

    渔人道:“这位先生看来是大人物,这公子网,在河边却都是用他了,您竟然不知道。这几年我们用的渔网,据说乃是经过公子改良,并在尾部加了不少硬物吊坠,可使鱼儿入网后,被网尾锁住,不易逃脱,我们渔民,便称此拖网为公子网了。”

    卫仲道这才明白,原来这渔网,却是杨锡改良了的,此前自己虽游侠天下,却不食人间烟火,钱物皆劫富济贫而来,哪里懂得这些。

    渔民见卫仲道一脸释然,知道果然不懂,便详细讲解了一番,卫仲道也认真听完,这才提议道:“大叔!今日有缘,我看您幸苦捕鱼,自家人定是吃不了这么多,不如卖些给我,我们三人今日却未吃早饭,您给我加工一下,顺便加些米饭,我给您钱如何?”

    这渔民一听买鱼,便欣然应允,并将卫仲道三人,带回了自己家中。

    渔民家倒也不远,离这泗水只两里地。

    至其家时,卫仲道三人发现,这一普通渔民,竟然住的砖瓦房,足足有一间厅屋一间灶屋与三间房,灶屋旁更有一米许宽的木质楼梯,通往二层。

    这简直是富裕之家了,搁以前,哪里敢想这种事。

    渔民家有一妻二子一女,见有客人来,也极其热情,马上便拖了鱼去杀了。

    卫仲道其实目的哪里是吃鱼,早与渔民聊起一些琐事来。

    聊着聊着,卫仲道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如今的世道变化上来。

    “是啊,公子之德天下确实无人能及,便比如现在的选举吧,里长、亭长,甚至县长,都是民意选出,百姓的日子,的确是天翻地覆了。”卫仲道看似无意的说起,其实却用余光打量着这渔民。

    这渔民手微微一紧,随机放松道:“的确如此,就拿我们柳庄来说,亭长柳岩,在任两届,皆为民办事,不遗余力。”

    卫仲道点着头,忽然,渔民才四五岁的小儿插嘴道:“是啊,柳亭长去年还给我们家送来一石粮食呢。”

    这小儿一插嘴,渔民顿时脸色变得紧张起来,大声呵斥道:“小虎你还不去帮你阿妈生火!”

    “哦!”这小孩一听呵斥,还真就转身进了灶屋。

    卫仲道只笑道:“小孩还小,大叔你这却也太严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