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州牧是两千石的俸禄,汉时全国分13个州部,州牧是一州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也是两千石待遇。
县长一职,卖五百万钱,相当于现在两三百万的样子,如果搁现在,这点钱根本就不叫什么了,哄抢县长位置呀!但在当时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应该说,这官卖的也的确够贵的,毕竟古时的经济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再便宜,老百姓也买不起。最后由于官价太高,这买卖到后来也不好做了,官价开始有些缩水。
李珪这鄂县县长,由于是推荐得来的官位,所以没有世家支持,基本处于架空的位置。
鄂县就这样乱了,李珪急了,但没办法。
杨锡哪里知道,自己这几刀下去,把两大家族挑拨了。
黄家认为杨锡是胡家的棋子,这也不算错,毕竟杨锡的代理人是罗兰,其姐夫啬夫范翎又是胡家亲戚,自然被归入了胡家一迈。
胡家知道了事情始末,为了面子,自然也不点破,事情就这样定性了。
六月,右中郎交朱儁(jun)击破颍川黄巾军后又立即转攻南阳郡(今河南南阳)黄巾军。南阳太守褚贡,后新任太守秦颉击杀张曼成,义军复以赵弘为帅,众至十余万,屯据宛城。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一万八千人围攻宛城,自六月至八月实施猛攻,死攻不下。
鄂县南某个山区,一声大喝,七条长八米小船,顿时纷纷晃动,载满煤炭,驶入彩石河。
又过三日,随着一片欢呼,一阵忙乱,七条小船,在众人的期盼中,到达辰河工厂。
此时随着辰河工厂的名声鹊起,附近也有些农人闻风而来,人数增至二百七十四人。
杨锡安排了蔡考,又在新人中选出十五人,进行全日制的战斗训练,其他人则还是按照屯工形式进行正常工作。
至于新增的七条小船,则全部划拨给了董才,让其带着大量的辰河酒与辰河纸,出彩石河,去往长江岸边寻找城池进行销售。
由于人工增加了一倍,种种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辰河工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不过可以预见,随着董才杀出彩石河,这种局面又将很快被打破。
辰河工厂办公室中,董才与杨锡在做着出征前的最后商议。
“辰河兄,你上次托我找的吸铁石,找是找到了,不过数量不多,你看够不够。”董才拿出了一块巴掌大小黑灰铁块。
“够了!完全够了!”
杨锡接过这吸铁石,非常满意。这时候的人,已经发现了天然磁铁矿,也用这东西做出了司南。
但司南显然不是真正意义的指南针,也有人做过其他改变,却总摆脱不了笨重不好携带的缺点。
杨锡却不一样,随便操作操作,就能做出指南针来。
既然董才要行船出去,虽然不至于在江上迷路,但万一遇到事情,失了方向,有指南针总是好的。
再者,自己的军事力量也慢慢加强起来,在大山里面,蔡考他们有了这个,那是如虎添翼,再不用做一些追踪记号判定方向了。
杨锡叫来了牛憨,作为铁匠部的主管,牛憨在辰河工厂,有了相当的地位。工匠在辰河工厂,属于高级工种,不管是木匠还是铁匠,日工钱,都要比普通工种高出二十钱,一个月就是六百钱。日五十钱是什么概念,月一千五,一年是一万八,换算成一百钱一石的粮食,都有一百八十石了。啬夫大人年收入,也才一百石,比两个乡长工资还高。
牛憨对于给了他一切的杨锡十分尊敬,但杨锡却不以为然,直接叫坐。
“老牛!咋样,最近铁箭做了多少?”
“目前有三百根,公子交代铜机括,也做出五十套了,离完成任务,还差一半。若是公子急用,老牛可以为公子日夜加工。”牛憨站起来,对杨锡行礼,以为自己慢了,杨锡要催工。
杨锡一把将牛憨按到席上,倒了碗酒道:“不是这么个事,我另有事情跟你说。这铁箭和机括,先慢慢做着,我们不急用。眼线有件事,需要帮我先完成。”杨锡掏出一块天然磁铁道:“这是吸铁石,我要你将其高温融化,这个很简单,然后做成细针,越细越好。”
“公子!目前铁做成针的办法有,但是都不是太细,可以用泥范钻孔,浇铁汁入孔内,得针,不知道公子需要的针,多长多细。”
杨锡道:“这针只需要小指长短,至于粗细,要做到两毫米,要光滑。”
牛憨学了这么久的神算天书,自然知道一毫米是多细,光滑的两毫米针,这目前比较有难度,但是,他有办法,可以做出粗糙粗针,然后用人在磨刀石上磨细。
略微思考一下之后,牛憨点了头,杨锡自然是鼓励了一番。
果然第二天,牛憨带过来了十多根细针。早课时,杨锡决定给五十多个十岁以下小人,包括教学部主管冠田,上一堂物理课。
杨锡准备了一根与磁针差不多大小的木棍,再拿出一个半个巴掌大小的木盒,木盒有木盖,里面装一些水,,将绑了木条的磁针,往水中一放,这磁针却永远只会指向一个方向。
这是真正的指南针了。
杨锡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众人都已经见怪不怪。
用木盒装水,然后再盖上不让水溢出,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蔡考等人外出在山间,要寻找方向时找不到水源,指南针成了废物。
这种原始指南针,杨锡交给了董才两枚,交给蔡考七枚。
因蔡考的警卫营,有三十人,六个班,每个班长一枚加蔡考这个营长,七枚恰好。
警卫营发展的已经正常,现在剩下的是特务营。杨锡决定,带特务营去办一件事。
如今自己的发展和影响越来越大,也需要与外界沟通了。
毕竟,自己虽然能通过科技树里面的关键词,查询到许多此时的状况和大致方向,但许多东西却是查不到的。
比如现在外面的具体战争细节和许多局部变化。
“第一站!鄂县!”杨锡决定自己带领特务营出击,特务营,将要让历史都为之颤抖。
………………………………
第二十八章 翻身农奴把歌唱
麻山乡路口,三狗随在杨锡身后。
“公子稍等!”三狗停下,左手在嘴上一捏,一声口哨传出老远。
随着口哨声落下,几道身影陆续出现在杨锡身边。
一共三人,正是当日在黄麻亭受了三老之托,出手来捆杨锡的那三人,加上三狗,这四人就聚齐了。
杨锡看到他们,却并不意外的样子。
甚至还在扫描之后点头道:“不错不错,看来三狗交给你们的训练任务,并没有偷懒。”
当日那哇哇大叫的尖嘴猴腮人道:“公子!您就放心吧,您大人大量,我们那次那般冲撞您,您还好心收留我等这种不成器的混子,公子高义,我赖皮此生无以为报,公子但有吩咐,哪里还敢偷懒。”
“赖皮!你虽然人有些无赖,本公子却知道,你脑瓜子好使,只是见识不多。今日,本公子就带你们去外间见见世面。三狗,我们一边走,你跟他们一边解释。”
说着,杨锡也不用他们带路,就这样径直往鄂县县城走去。
这不存在迷路这回事,官道就只有一条,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道省道,其他小路很小,根本下不的脚,官道勉强能走,只是稍微宽一些。
这种小县的官道,行马车却是非常勉强的,走走畜生还差不多。
杨锡一边走着一边想,若是将这些官道改成公路,用水泥铺宽,不知道要到几时。
其实按照此时的计算,麻山乡到鄂县,也就百十里,走路半天多点,已经到了。这主要是杨锡一行五人的脚力扎实。
远远的看见鄂县城头,杨锡摇摇头,心想果然如此。
三狗四人不是没来过鄂县,相反,他们倒是经常来。但每次来,看到三四丈高的城墙,总有些敬畏之感。
杨锡却不以为然,他倒是在观察,这汉朝的城池,真如记载的那么雄伟不。
“这城墙也就八米来高,而且是用夯土堆上去的,说白了就是土砖,外面墙根面是斜的,与地面起码是五十度斜角。难怪别人竟然可以攻城。而且这城,连个护城河都没有,也太另类了吧。”
只能说明,鄂县的战略位置不重要,或者说,汉朝延续时间太长了,长到觉得这种边远小城,已经不需要防守了。
连城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