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姆斯特郎来了三个工程师,一个是搞舰船设计的,另一个是搞火炮的,还有一个是搞大功率燃气轮机和柴油发动机的,都是人才啊!
凯恩安置好几人后,找到发动机组,让他们放下汽油机,和阿姆斯特郎来的柴油机工程师费尔曼一起先搞出款大功率卡车发动机,要求是220马力,8缸涡轮增压,可以载重十吨!其实这东西并不复杂,以前大家都把增压瞄准在飞机上,现在搞个汽车发动机还不手到擒来?
凯恩设计了一款拖车,前面是5吨重的主车,后面则是三吨重的拖车,下面用挂胶履带,可以在水中以4公里速度渡河,长宽高各为两米,看上去就是两个装甲箱子用铰接式连在一起,这东东在各种复杂山地里,不管什么地形都能走,更别谈雨林地带了。
前车副驾驶比主驾驶室高出一截,装备一挺12。7带档板m2机枪,而后车则可作各种变形,装甲车可装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也可装上一门107毫米火箭炮或一挺14。5毫米双管重机枪,作战时把档板放下即可。
凯恩相信,有了这个山地车,以后在热带雨林作战可就如履平地了,再也不用让士兵背着沉重的装备挥汗如雨,还得时时防止蚊虫、蚂蟥的叮咬。
山地车设计搞好后,凯恩又来到船厂,和两个英国工程师讨论了一下,驱逐舰定位在3000吨排水量,两座蒸汽轮机和四台燃油锅炉驱动,双轴双桨推进,两台250千瓦和两台100千瓦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和应急。
武器系统,127毫米单管高平炮性能已成熟,不必要再改,但凯恩提出把五座单管炮改成两座双管炮塔,一来节省空间,二来可以在后部留下一个炮台的空间,凯恩要求一定要留一个后甲板平台,虽然不明白作什么用,但老板发话各人只得照做。
防空火力仍然不足,凯恩要求留下四座双37高炮炮位,以便高炮生产出来后安装,另外还在侧舷和舰身后方最高处共留下五座小型高炮台,因为一款六管30毫米转管炮正在研制之中,一旦装备后,整个舰体就是一个喷火的怪兽!
舰体前方是两座火箭深弹发射座,各十二管火箭弹发射出去总比人工往海里扔大桶快得多。
舰艏为六管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现在的鱼雷凯恩看不上,准备疯狂一把,用小鬼子的氧气雷,当然是他们后期那种带小空气罐的成熟型号,不过这个想法没敢跟各人说,否则所有人都会认为凯恩是个疯子!
进度最慢的是潜艇,这东西没人造过,只好严格按照凯恩的图纸来,当然,动力系统和鱼雷得等发动机组和武器组制造好才能装上。
第58章 自驾游
第一批军火顺利交接,船队返回,这次美国人财大气粗,已经用最新生产的杨深枪械和加兰德换下不少春田步枪和勃郎宁自动步枪,当然,用m1919换装的m1917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也搞来不少,还另加了两艘船,主要是用来装手榴弹和炸药等。
杨深食品出产的鱼肉罐头和压缩饼干及火腿肠被美国佬整整采购了一船,趁着装船空闲,凯恩让服装厂做了一批防寒服和冬季作训服,当然,其他设施也准备了不少,他把在航空俱乐部的几个小子叫了回来,准备出去转转,老呆在家里心都快长毛了。
装载食品的货轮上多了两辆从未出现过的拖车,也多了五个人,现在手铐带着训练小半年的部队南下巴西,他们将以堪探石油的名义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进行丛林训练。凯恩只带了蛇眼、打火机、毒针和别针四人前往遥远的海参威去进行自驾游!
越往北越冷,当挂着美国国旗的船队行进到日本海峡时,小鬼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过来找事。
一是因为他们被强大的苏联给吓住了,二来还需要美国的石油废钢等原料,现在他们还不敢搞事,不过日本国内南下的呼声已压倒北上部分,并开始积极准备,面对耀武扬威的美国船只,只能在心里骂几句八嘎了事。
海上开始出现小块浮冰,这次运输完成,只有等来年三月才可以进行援助,所以凯恩他们将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跟着破冰船,船队进入金角湾,这里由于日本洋流的原因却没有结冰,成群的海鸥在欢迎着船队,漫长的航行终于到达终点,所有人也在船上欢呼。
卸完货后,船队成员在凯恩等人的送别下再次启航,他们要趁着冰封前回去,凯恩则找到了站长米哈伊诺维奇,说明昨天晚上发现有人从港口物资里偷东西,让他找上级反映,事情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向美国汇报,并酌情减少物资输出。
老米吓得不轻,本来这偷偷摸摸的事情就见不得人,只好打电话报告,可最高领导远在伯力,凯恩顺口要求到伯力商谈,得到同意后,凯恩把一个红包和两瓶威士忌送给了老米,说自己要带着卡车一同出发,老米眼都快笑眯起来了,当然同意,必须得同意。
第一批物资在凯恩的指点下有选择的装车,然后两辆车也装上了火车,开始出发。
天空飘起了雪花,列车前面的大铁铲铲走不多的积雪,以三四十公里的速度运行。沿途没有什么景色,地广人稀,大片地方都是荒原,除了白还是白,各人也懒得看,只好在车内斗地主打发时间。谁知车内的苏联人也喜欢这种新奇的玩法,很快学了过去,不一会,整个车厢内都充满了三带一、顺子、大你之类的俄语大叫声。
车到伯力,要停下重新挂载,凯恩叫停了工人,让几个队员护住不让动,自己则和车站里的一个负责人一起坐车前往远东司令部,去见见这里的领导。到达远东军司令部后,发现有三个人在等他,于是凯恩笑着自我介绍“罗卜特-凯恩,美国人,磺胺和达克灵的发明人,同时也是武器商”三个人眼睛同时一亮,他们耳朵里只听到三个字——达克宁,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几个人一一介绍自己:伊万诺夫、那尔瓦西、王杏林。商谈半天后,同意以后美国援华物资在伯力设中转站,由中、美、苏三方同时监管,作为回报,凯恩答应,明年运输时可以给苏联两万支达克宁。
在火车站南方不远处有一个兵营,这里以前的驻军都已调到西边去了,所以空出的若大场地正好用来当中转仓库。正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有限,可以把所有物资集中在一起,然后分门别类统一西运。
第二天,各种物资开始运到兵营,苏联答应的中方代表,一个名叫冯伯龙的中年人也坐车赶来,交谈了一会后,凯恩道“我是美国人,要保证完成我的物资能够安全运达,如果不是上次物资运达后大量短缺,也不会雇押运员的,所以我对你们和苏联的政治从不关心,如果你能找到几百人给我沿途押运,我可以付你们的工资,就按美国的日工资十美元付吧!”
老冯一听吓了一跳,五百人的话一天就是五千美元,这美国鬼子还真是财大气粗,老冯又商量着问可不可以用工资购买军火,被凯恩一口回绝“军火不卖,如果你们需要食品药品等,可以用工资付费购买,当然,为了保证安全和防止沿途有人偷盗,我可以给押运员提供枪支防身,如果丢失要照价赔偿!”
搞定了中转站后,凯恩请老冯介绍个向导,说是要出去转转,看看伯力的风景。老冯心里大骂,这到处是大雪,看风景,骗鬼呢,不过听说向导每天有20美元的补助,又只好介绍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过来。
两辆拖车蒙着白色帆布开进了冰封的黑龙江,前面是马车和蛇眼,凯恩和这个名叫范得军的小伙子开着后车,范得军看着面前的大机枪,心里真痒痒,这要是用来打鬼子,那得多带劲啊。不由大叹美国鬼子财大气粗,出来玩都有重机枪。
沿着边界线一直上行,没多久小范就看出不对了,这是要进中国的节奏啊,可看到凯恩不吱声,也没多问。
等到达同江下游时,天色黑了下来,外面的风呼呼吼着,这是要下大雪的节奏。
吃过干粮后,小范在想,看来这帮人要么回去,要么就沿黑龙江上行一段再进入苏联境内,可小范心里一个劲在叫,左拐,左拐,到松花江上去,去松花江。果然,小范没有提醒,两辆拖车就在飞舞的雪粒中走进了松花江,现在整个天空白茫茫一片,别说鬼子巡逻队了,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好在车里有暖气,到也不冷。
漫长的路途遥远而又寂寞,小范只知道开车的换了两次,中途还用油桶加了两次油,四周又看不清山势,连自己都不知到了哪里,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