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60章 大祸已酿成
对郑经而言,当然是满纸荒唐言,因为周士相对他的称呼是“国姓长子”,而非郑经自封的“闽亲王”。且全文通篇都只是让郑经速速放下武器归降,并没有提及归降之后的郑经的待遇。除了保证性命之外,郑经没有从中看到半点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他已然不奢望自己还能够承袭父亲的亲王爵位,可是再不济,周士相总也得给他个国公的爵位吧,郑鸣俊都能得授定海公,他郑经难道还不如个郑鸣俊了?
郑经十分气愤。
诚然,周士相说的不错,他郑经的确是山穷水尽了,可再如何山穷水尽,他现在总是金厦的主人,而他的那位亲王叔父,却在海的那一边。
就这么一无所有的向周士相投降,郑经真的不甘心。他恨恨的将《告郑经书》拍在了桌上。
“藩主,士可杀不可辱,我金厦军民誓死捍卫藩主!”
洪旭依旧的强硬,他主张誓死保卫金厦,绝不放下武器投降。可是一向和洪旭意见相合的陈永华这一次却没有支持他。郑经的亲信将领杨英和叶亨也没有吱声。
“怎么,你们怕了太平军,怕了周士相不成?”洪旭十分不满的看着一众不吭声的将领,最后目光落在了陈永华脸上:“复甫,你是参军,藩主平日对你言听计从,你说。”
陈永华苦笑一声:“要我说什么?”
洪旭愤愤不平道:“咱们还有兵,还有船,还有几十万百姓,难不成真要放弃,投降周士相不成?”
陈永华叹了一声,没有说话。五军都督周全斌却起身缓缓说道:“黄大人,就算我们真的不打了,也不是投降周士相,而是归顺朝廷。”
“听周都督的意思,莫非是准备归降朝廷了?”洪旭冷笑一声,将“朝廷”二字重重道出。
“倘若水师还在,我们自还可一战,如今,”周全斌摇了摇头:“再打下去,恐怕难啊。”
洪旭怒道:“主辱臣死,周士相如此欺压藩主,我等身为人臣,焉能视而不见!金厦军民尚有数十万,合力断金,未必不能保住金厦!……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总之,藩主万万不能投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若有取胜之把握,纵是只有三两成,我周全斌亦全力而为,保藩主体面周全,可现在的情形是,便是他太平军不渡海来攻,我金厦军民也无力支撑下去。难道黄大人真要我金厦军民尽数战死不成!”
周全斌资格甚老,早在永历五年就随郑森抗清,常献进兵之策,授房宿镇,跟着郑森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先后任左先锋镇、右戎旗镇。郑森北上攻打福州时,除以建平侯郑泰留守金厦辅助郑经外,便是以周全斌总督水陆二师。郑经决意抗命和父亲对抗后,更以周全斌为五军都督,位居郑泰之下。如今郑泰被郑经所杀,明面上周全斌便是郑经之下第一人。可实际上郑经却信重洪旭和陈永华,对周全斌颇有疏远,尤其是周全斌弟弟周全运掌握着金厦最后的水师力量,这就令得郑经对周氏兄弟生出防范之意,唯恐这兄弟俩如郑鸣俊叔侄一样倒戈背叛。如此一来,周全斌心中自然也有不满,加之金厦目前的确是短兵缺粮,没有抗衡太平军的底气,自然就倾向于归降。
叶亨和杨英这两个郑经一手提拔的亲信大将也没了往日的锐气,从前若是周全斌流露此意,他二人定会站出针锋相对,但现在二将却如吃了哑巴药般就是不说话。郑经一直留意诸将,见二人这般,自是知道他二人没有胆气相助自己对抗太平军。
经历了水师叛乱一事,杨英的确是没了胆气,所以始终不吭声。叶亨却是因为不想再打内战,打一场根本没有胜利指望的内战,遂才选择沉默。
洪旭不为周全斌的话所动,仍就固执己见,坚持藩主决不能降,金厦水陆二师也誓死保卫金厦。为了给诸将打气,他将前年的金厦海战拿出说事,指达素当初调动那么多兵马都未能夺取金厦,况远道而来的太平军。
周全斌驳斥于他,说此一时彼一时,那时金厦军民齐心协力,人人殊死奋战,遂有大捷。现在却是人心不安,军心士气低沉,水陆二师力量薄弱,对方又有朝廷大义,还有郑袭部相助,与世隔绝的金厦哪里还能和前年一样重创对手。
周洪二人争执时,陈永华终是开口,郑经以为他会献策,不料这位老师却是说道:“宗室都跑得差不多了,就一个鲁世子还在,连个斡旋的人都没有。要是鲁王没有病死,请他老人家出面,或还有转机。唯今之计,是战是守,还是藩主亲断吧。”
陈永华虽没有明说什么,但言外之意众人也是听出来了,他这是也不支持继续战下去,但却又不愿明说,而是将皮球踢给了自己的学生。
老师的闪烁让郑经心中不快,他沉着脸背手而去。一众文武就洪旭一人支持他,誓死保卫于他,其他人却都有归降之意,实是叫他好不着恼。陈永华让他自己决定,郑经却不敢就此决定,他也拿不定主意。若是咬牙不降,他担心会不会如周士相所言那般,金厦军民尽数背弃他这个藩主。
郑经去找了自己的母亲。
这世上,儿子有了难题不决时,往往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父亲不在了,母亲却在,也许母亲能够帮助自己。
路上,遇到自己并不喜欢的妻子唐氏,虽然唐氏小心翼翼的,可是郑经越看她却是越恼火。郑经有恼火的理由,若不是唐氏的父亲唐显悦,他和昭娘的事又如何会走漏!
“母亲在哪?”郑经冷冷的问唐氏。
夫君冰冷的语气让唐氏很害怕,她低声道:“阿母在庙堂。”
郑经哼了一声,理也不理唐氏,径直去庙堂寻自己的母亲。
“母亲!”
在庙堂外,郑经轻呼了一声。屋内传来母亲的声音:“经儿,进来吧。”
郑经推门进屋,发现母亲跪在郑家的列祖列宗画像前。父亲郑森的画像前不久刚刚挂上去,上面却空着祖父郑芝龙的像。
“母亲,人心都变了,孩儿恐怕镇不住他们了。”
郑经咬牙将外面的事情告诉了母亲。董娴听后,凝视儿子,许久,轻叹一声:“这都是你自己的错,你不该杀郑泰的。”
“郑泰暗通贼秀才,儿子若不抢先下手,必为其制。”郑经不觉得自己除掉郑泰有什么不妥。
“你便真要除掉郑泰,也不当在此时。”
董娴摇了摇头,大祸已铸成,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第1061章 你的父亲是国姓
“母亲,难道真要儿向那贼秀才归顺不成?”郑经很不甘心。
董娴看了眼儿子,虽然儿子长得很像他的父亲,骨子里也是流的郑家的血,可和他父亲比起来,却还是差得太多。或许,儿子还是太稚嫩了吧,他不知道有些事情什么时候能做,什么时候不能做。有些事一旦做了,再怎么样弥补都没用了,而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自欺欺人。
郑经的确糊涂,在另一个时空,在“三藩”集体造反,满清摇摇欲坠之时,他没有选择和三藩一起推倒满清,而是帮满清续了命。因为他的私心,导致举军攻进浙江、江西,甚至已经打到安徽的耿精忠不得不默然收场,最终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如果郑经不是趁耿精忠北上之时袭击他的老窝福建,历史不需要任何穿越者就已然改变。
或许,这个“糊涂”是郑家人的通弊吧。郑芝龙、郑森、郑经,祖孙三代,代代都糊涂,代代都在关键时候做下让人无法想象的事。结局除了让人唏嘘,就是痛心。
除了糊涂外,郑经也很坚强,这一点和他的父亲一样。面对挫折,郑森从来都不会气馁绝望,而是奋发自新,继续抗争,每战每败,每败每战。同样,郑经也不会就此放弃,他十分的不甘心。这种性格,说的好听点,是坚持;说的难听点,是固执。
母亲言语中透露出的无奈让郑经无法接受,他实在是不愿就此放下一切,向那个贼秀才俯首纳拜。但他很清楚,不想落个这样的下场,他就必须得到母亲的支持。唯有母亲,才能替他镇住金厦这帮蠢蠢欲动的文武,才能使他们团结起来和海对面的贼秀才抗争到底。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他这个藩主恐怕指挥不动几个人了。
董娴却不糊涂,因为她从来没有糊涂过。
保护自己的儿子,是天下每一个母亲都会做的事情,也是做母亲的本能。这一点并不涉及任何私心权利的争夺,完全是护犊之情。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董娴毅然和自己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