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9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一朝了。
  郑袭的识趣让周士相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出于对郑森的尊重,他也无意削去郑袭的闽亲王封号,只要郑袭老老实实的享受亲王应该有的荣誉和地位,闽亲王可以让郑家世代相袭下去。反正,郑家提供给他的水师在将来所能获取的利益别说养一个亲王了,就是养上万个亲王也不过是小事。
  以齐王之尊代行天子之事的周士相很自然的以朝廷名义颁令谕旨,督促郑经悬崖勒马,早日归降,否则大军一到,灰飞烟灭。
  在给郑经的私人信件中,周士相用了“勿谓言之不预”的字眼,明白告诉郑经,他如果再不归顺,则中国再大,也断无他容身之地。
  周士相也没有在福州干等,金厦的事固然要紧,可是北方的事情更加重要。他亲自带领三镇兵马南下,只为赶在年关之前能将金厦彻底并入大明版图之内。
  南下这一路,周士相的心情也不平静。境内多丘陵的福建本就贫瘠,十多年的战乱下来,比起邻省浙江而言,那是差了太多太多,比起南边的广东,也是弱了许多。以前是人多地少,现在却是人少地也少。
  清军在福州的屠城,几乎杀害了福建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从福州往南至闽县这一路,周士相是一个人都没有看到,官道也是破败不堪。大军所需的粮草根本无法从当地筹集,完全依赖浙江的输送。原本郑军驻扎的长乐一带,也是人烟稀少,进入福清境内后,村庄才渐渐多了起来。
  在一个官道边的小村子里,周士相短暂的停留,村民们惶恐不安的看着打着明军旗号的太平军从村口鱼贯南下。
  村子的里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被带到了周士相面前。
  周士相问他:“村里现在还有多少人,有多少亩地?”
  里正一一说了,待得知村里只有八十多人,丁口不过三十几人,土地一百多亩后,周士相摇了摇头。他知道里正没有说谎,因为这个村子所在的地段多是丘陵,能开垦的土地实在是少。
  想到福州一带已成无人区,而这些村民却守着贫瘠的土地生活,周士相便对里正道:“你们可以去福州,那里官府正在接受百姓报名,只要去了,每个人都可以分到十亩地,不管老人还是小孩。分地之后,五年免纳赋税,种满十年之后,这地就归百姓所有。”说完,他又补以了一句:“只要去了,官府提供耕牛、种子和一年的口粮,住的地方官府也能提供,到了那里生活,要比你们守在这里好过得多。”
  里正一听还有这么好的事,不由心动,可却又犹豫,他怕官府说话不算数。边上的徐应元见状笑着将周士相身份托出,那里正一听是大明齐王殿下发话,哪里不信,当下就将这好事和村里人说了。村民们得知后,都是兴奋异常。他们可不管福州那里刚刚死了好多人,他们只知道去了福州不但能分田,还能免税,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官府给的一年口粮和种子。村民实在是穷,他们的粮食也是少得可怜,虽然郑军也是明军,但是在途经这些小村子时,为了筹集军粮,难免对这些村民进行逼迫,以致村民们看到军队过来就远远逃开,一是害怕官兵抢他们的口粮,二则是害怕被官兵强拉夫子。
  守着良田,日子温饱,村民们是不会愿意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地方的。可现在,他们就是不去,也不能让妻儿温饱。穷怕了,才会背井离乡,才会想着通过双手给自己,给妻儿换来救命粮。去福州分田免税给种子、口粮的消息自然让村民们激动不已,因为那样意味着他们会过上比现在要好的日子。
  福建全省人口情况肯定不容乐观,周士相乐观估计恐怕能有七八十万,加上逃往山里的,也不会过百万。这个数字放在他的前世,恐怕也就一个县的人口,放在现在,却是一省人口,由此可见,清军入关带给中国的是何等的破坏。金厦那边的情况也许会好些,毕竟那是没有周士相的时空中,乃大明最后的一方土地,无数心怀故明的仁人志士聚集在那,使得人口暴增,以致郑森在时不得不想办法谋取新的地盘,获取新的粮草基地,不然根本养不活如此多的人口。周士相计划取得金厦之后,便将金厦的人口往福建各地迁移,首先选择适宜耕种的地方安置,如此休养上一二十年,人口必然会繁衍扩大,届时再一步步往外散扩,最终恢复、增加人口。
  毕竟,人口,才是一个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基础。没有了人,汉族这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无论未来汉族是否还要面临异族的危机,面临天灾人祸,只要人口足够多,这个民族便终会再次崛起。
  分田地,却不需打土豪。福建的情况和江南大大不同,采取的措施自然也就不一样。很快,福建光复各府便陆续开始了分田政策。
  “听说官府在分地呢,只要去报名就有。”
  大山里,一个看起来很是老实巴交的男人放下边子豁了几个口的大碗,碗里是一碗米粥。可是说是粥,米汤却是清澈见底。男人放下碗,看着女儿将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放进嘴里,妻子的碗里则是连米粒也见不到时,咬牙拿定了主意。他要去报名,去领取官府分给自己的土地,让娘儿俩能够吃上一顿饱饭。男人的妻子很瘦,长期吃不饱让她身上连女人味都没有,胸前很平。
  “官府真的给咱们分地,还分房子吗?”
  男人的妻子有点不相信世上有这好处,逃荒到这山里前,她和丈夫是地主家的佃户,从她嫁到夫家起,她就想拥有自己的土地,可是十年了,她和丈夫却依旧什么都没有。现在官府突然说要给穷人分地,还分房子,给口粮种子,这简直就是做梦才有的事。这事情越是太美好,就越是让她怀疑,总觉得不可能。
  “不管是不是真的,总得去了才知道。闺女大了,总不能跟着咱们就这么受穷吧。”
  男人起身将女儿抱起,让妻子和他一块下山,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去看看。


第1056章 西班牙 红毛鬼
  官府没有骗人,很多从山里出来的难民都被分到了土地和已经没有主人的房屋。
  都说大乱之后便是大治,事实证明,这话说的不错。
  虽然福建光复各府留用的原清朝投降官吏占了八成,但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他们却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并且效率很高。
  将功赎罪的心理促使投降官吏们一丝不苟的完成齐王殿下的交待。
  很多从前在百姓眼中的“狗官”摇身一变成了“青天”,也算是洗头革面了。
  和钱财相比,还是性命要紧些。更何况不少降官还指着弄些“政绩”在新朝扶摇直上呢。
  闽南邻近广东的府县,第七镇从潮州打进来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建村设乡”,并且广东方面,尤其是潮汕地区正在用各种手段吸引闽地百姓投奔。
  潮汕之地原本就是粮仓,早年郑森为了解决金厦粮草困乏的难题时,就曾将夺取潮汕定为解决之道,为此不惜攻打据有潮汕的明军郝尚久部,最终导致郝尚久降清以及后来的“潮州大屠杀”。太平军东征后,因为历史原因,对潮汕活跃的地方团练和寨丁进行了大清洗,或直接、或间接制造了不少惨剧,最终在击败济度大军后,潮汕之地基本也成了白地。
  而广东省各府中,潮汕之地显然是非常适宜居住和开垦的,因此广东光复后,广东巡抚廖瑞祥便一直想恢复潮汕地区的生产,但因缺乏人力导致潮汕的恢复始终不能奏效。第七镇驻防潮州,曾三次奉命攻入闽南,执行削弱福建清军的战略意图。在此过程中,第七镇镇将胡启立得到廖瑞祥以及两广总督宋襄公的授意,迁移了不少闽南百姓至潮州屯田开垦,总数有四万余。
  表面上,广东官府对于闽南百姓迁移到潮州居住肯定是用“自愿”字眼定性的,实际上却是“掳掠”性质的。当年周士相在香山提出伐清如伐树,指出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而对清军事行动首先就是要削弱清军的枝叶,再伐其主干。将清占区人口大量“动迁”至明占区,便是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针之一。
  第七镇迁移闽南百姓至潮州,在当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默认的,因为闽南地区是清占区。清战区的人口越少,生产越破败,肯定有利于太平军。至于这种手段牺牲了多少清占区百姓的利益,害了多少人家,周士相不愿去想,他也不敢想。因为一旦深入去想这件事,他会做恶梦,会生出愧疚感,但现实却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
  这件事和在湘西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