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氏广宁镇守官黎子元为文官出身,经阵便怕,见明军再次来攻,且一下就突破了郑军防线,吓得在镇守府内惶惶不可终日,每日所做便是不断派人到京中活动,试图能够从广宁调离。黎子元无能,统领大将闵文莲在部下的支持下接管了广宁兵马指挥权,针对明军来犯路线,部署东西两路防线,其中西路防线以安子山为依托,最为险峻。
  安子山,位于广宁府城以南60里,海拔852米,因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军突破郑军防线后,统帅周胜骄狂之下兵分两路直扑广宁。东路直指广宁,西路则绕道先安、海屯方向。28日,明军攻陷先安,安子山便成为守卫广宁的最后屏障。
  为阻止明军向广宁推进,闵文莲亲自率兵扼守安子山。他召开军事会议,要求所有郑军北线部队集中攻击明军从先安到安子山一带的运输线,打断明军运输线后,将进攻安子山的明军包围于此。然而,由于东路战场上的连连失利,许多郑军将领产生了畏战情绪,真正主战的只有闵文莲一人,其实际能够指挥的部队也不足五千人,其中还要分兵扼守东路防线。
  7月2日,明军率先进攻安子山南的成先关,郑将武应林以不足1000人奋死抵抗,先后两次击退明军进攻。但进攻明军在火部掩护下还是冲过郑军防线,为避免全军覆没,武应林率部突围,成先关陷落。明军攻占成先关后,稍事休整,随即便开始猛攻安子山,而闵文莲在安子山的守军已不足2000人。
  5日,明军800水兵、500陆军和2000安南汉兵驱赶700多安南降军在水师参将王国明的带领下向安子山发起试探性攻击。为迷惑明军,闵文莲巧用疑兵计,在山林中布置数千面旗帜,安排众多战鼓、号角,并发动附近百姓前来助战。当地百姓闻讯踊跃报名,瞬时聚集数千之众。
  骄横的明军发起冲锋后,即遭到了郑军守关炮兵的猛烈攻击,打得明军无法前进且伤亡惨重。随后,明军再次集中兵力妄图夺取郑军炮兵阵地,但阵地前方的一片开阔空地使得明军无处可藏,明军士兵在郑军的强大火力下,再次遭受重大伤亡。此时,隐藏在周围的战鼓齐擂、号角轰鸣,又见山林中旌旗飞动,人影绰绰,明军指挥官王国明发现势头不妙,只好率队向山下逃去。
  闵文莲见势指挥部队乘胜追击,附近百姓也是纷纷助阵涌向明军。明军狼狈地逃回成先关,王国明请求指挥官周胜派大部队增援,但此时驻守先安城的明军主力由于遭到安南义勇袭击,运输线被切断,无兵可派。王国明只得率部龟缩在成先关与郑军相持。
  士气大振的闵文莲决定夺回成先关,7日晚,安子山区天降大雨,明军认为郑军不会在这种天气下发动进攻。而闵文莲却亲率300余骑兵和100多象兵突袭明军营垒,将毫无防备的明军打个措手不及。当闵文莲冲入明军指挥帐时,军官们看见突然杀入的郑军大惊失色,闵文莲骑在马上,右手马刀乘势斩下,将一名明军军官斩杀,而此人正是明军安子山指挥王国明。主将战死,余下明军不支,弃关而逃。随后,闵文莲又率部追击,在德家河大破明军,击毙明军数百人,彻底收复了成先关。这是明越开战以来,郑军首次收复失地。
  此后,闵文莲依托有利地形,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不断派兵与明军游击周旋,最后迫使明军全部退回先安城。此后,直至战争结束,北线明军也始终未能跨过安子山一步。
  闵文莲在郑军一路溃败、军心涣散的情况下,成功指挥了安子山之战,有力遏制了明军的进攻,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此战虽未能扭转整体战局,但在南方沿海各路郑军一触即溃的情况下,堪称奇迹。


第679章 糜烂 议和
  北路明军于广宁安子山和郑军激烈交战之时,中路明军陆军第十一镇及水兵一部在都督赵自强、副督卢光祖等人率领下,先后与郑军陶玉饶、武良等部激战数次。
  7月2日,当地汉人来报,说是郑军有军粮屯于南定城西南三十里处的交水县,赵自强当即命令十一镇丙旅前往攻打。明军抵达交水后,经当地汉人向导带领,从侧面迂回,轻松绕开石壁和郑军关卡,突袭交水城。
  交水城中驻有郑军优兵800余,一开始抵抗激烈,但明军使用火药炸塌交水一段城墙后,郑军很快不支。至黄昏时分,明军完全夺取交水县城,城内郑军残兵百余人弃械投降。事后探查,城中并无郑军军粮。
  将交水交给随后赶到的汉人义军李起孝部后,丙旅又向位于红河岸边的南直县挺进。明军赶到时,守军已于夜里逃散,城中安南百姓自发组织抵抗,凭借刀矛农具等拼死守卫,激战半日,明军以死伤58人的代价破取南直县城。入城以后,明军以该城百姓拒抗天兵,不服王化为由,将城中青壮男丁半数驱至红河,溺死2000余人。而直到此时,升龙的大越朝臣方知明军此次来犯不仅是水师,更有陆军。
  郑军连战失败,减员严重,清化、山南和南定三省糜烂,南方沿海更是烽烟告急,北面广宁、鸿基等地也出现明军身影,郑主郑柞这才感到事态严重,对于自己事先的误判后悔不已,却不得不咽下这枚后果。
  陶玉饶上书郑主,指出明军以水师袭拢沿海,又煽动境内汉民造反,使得郑军主力被大量牵制,不得不分兵驻防各地,结果却被明军分而击之,若再不改此态势,恐大越有亡国之患。武良也同意陶玉饶上书所称,他建议当放弃已经糜烂地区,将各处兵马整合,主力当坚守南定,只要明军不能打破南定,朝廷就能取得主动,而后从京畿和北方诸镇调兵围歼明军。
  就在陶玉饶上书时,赵自强决定直接攻打南定城。明军第十一镇主力5000余并水兵2000、安南汉军义民5000余人,号称五万大举进犯南定城。军情紧急,陶玉饶亲自率5000优兵坐镇南定主持南定保卫战,武良则率六千兵于南定附近待命,与此同时被夺职的黎珠被郑柞再次重新启用,命往山南组织防务,收缩现有兵马往升龙移动。在启用黎珠同时,郑柞又给北方的镇守官丁文左快马传讯,让他不要着急将明朝公主和朝臣交给清军。
  南方与阮军对峙的大将郑根上书郑主,称明军占领海阳水寨,各类补充援兵不断,南定孤悬在外,城池又不是十分坚固高大,故当放弃南定,全军后撤诱使明军深入升龙府,然后朝廷调集京畿所有优兵,并北方诸镇兵合围孤军深入之明军,断其后路,一举溃敌。中路明军遭受重创,必会收缩回海阳水寨,其余各省兵马则合力围歼乱民,如此局面可定。
  放弃南定,让明军深入京畿,郑柞倒有这个胆量,可手下的大臣们全都反对,皇帝黎维祺那里也不会答应。所以郑柞没有采纳郑根这个大胆建议,只命郑根速抽精兵北上稳住河靖、山南一线,打通和北方通道。
  明军于7月6日开始向南定省城进军,随后两天,与郑军屡有交火,均损失轻微。7月8日晨,郑军大将武良率兵向明军发起总攻,至下午,激战三个时辰。郑军于此战出动战象160余头,初始进展顺利,后战象却被明军使用大量火器和震天雷惊乱,反践自家兵马,致使郑军大败,阵亡三总兵,一统领,死伤两千余人。明军方面则战死658人,伤1000有余。
  赵自强恼郑军抵抗顽强,又恼在南定耽搁时间太久,遂于10日传令向南定发起总攻。战斗开始后,明军组织火炮猛轰城外郑军,城外郑军缺少掩护也没有任何反击手段,南定外围阵地纷纷失守。明军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用缴获安南军队火炮轰击全城。南定附近要地全失,数千郑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
  与此同时,十一镇组织安南汉军开始攻城,由于缺少攻城器械,安南汉军只能用云梯攻城,被守城郑军痛击。随后明军组织火炮轰击城墙,大量杀伤城头郑军。城中郑军多是优兵,受郑氏供养,人皆有死战之心。但在占尽火力优势的明军猛攻下,郑军逐渐不支。明军从东、南两门同时攻入城中,守军一直坚持巷战到深夜。几个时辰后,城中再也不闻郑军反抗声音,都督陶玉饶吞金自杀,大将武良见大势已去,跳河自尽。
  入城以后,因为郑军反抗激烈导致明军和汉军死伤两千余,同时又为迫使安南人放弃抵抗,接受条约,赵自强传令洗城三日。
  洗城命令下发后,明军兽性大发,在南定进行了惨绝人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