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谈统一指挥,又何谈中兴。
连城壁也深有所感,他知道广东这边的明军实际已成了孤军,既不能独力应对广东清军,更不能对朝廷提供任何支援,且处于广东和广西两处明军包围之中,若是不能打通和云南的通道,他日一旦两广清军合力动手,广东这边局势肯定会崩坏。
其实相较收复广东,连城壁更加关心的还是永历帝的安危,当初他听到晋王从安龙将天子圣驾移跸昆明后,就知道孙可望定然不会罢休,肯定会发兵昆明。可他身在广东,无法越过广西清军率部前往昆明勤王,因此忧虑不已,乃至对新会发生的大变也没有及时作出相应部署。
郭之奇去昆明后,连城壁便每日在总督衙门坐等音讯,日夜上香为天子祈福,盼着李定国能大败孙可望那贼子,对广东的事情根本没有尽到一个总督的职责。这等消极所为,不但让远在新会的陈奇策、朱统等人不满,也令手下一帮幕僚失望,都道总督大人此举或是忠臣行为,可非良臣所为。
程邦俊的到来让连城壁知道了朝廷的最新动向,知道孙可望虽然已经公然发兵云南,但眼下却尚未深入云南,晋王李定国领本部精兵前去迎战,天子又下诏让入川的蜀王刘文秀领军回救,连城壁才稍稍安心。
对于程邦俊请求之事,连城壁不是没有动心过,可连总督现在是有心无力,他面临的情形和正在云南曲靖应对孙可望大军进逼的晋王李定国一样复杂。
广东明军分散各处,山头林立,有原大明官军,也有李定国留下的少量兵马,另外还有李成栋的余部,这些人在李成栋死后推其子李元胤为首坚持抗清,李元胤在郁林战死后,他们仍坚持抗清,但却不愿听从连城壁的指挥,如此一来,连城壁空有总督之名,却无法以自身号召力指挥这些明军,他实际能调得动也不过就是在钦州的几千嫡系明军。至于那些义师,连城壁从来就没指望过他们。
想当初,晋王两次东进,广东各地明军、义师群起响应,尔今连城壁以总督之尊却只能指挥钦州的这点兵马,两者威望相差可不是一点两点,乃是天壤之别。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连城壁有心打通和朝廷联系的通道,却苦于无兵马能执行。四府巡抚张孝起从高州赶到后知道此事,提议不妨以总督手令调香山的太平军至钦州,尔后再令太平军出兵广西。
张孝起认为太平军兵马已过万,又前后数败清军,这等精兵放在香山是大明的损失,应将其放到更有用的地方,所以让太平军去打广西无疑是个好选择。
连城壁犹豫不决,新起的太平军虽说能打,可不是原来的大明官军,而是周士相自己拉起的人马,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任何钱粮供给,现在突然要人家听命去打广西,他实在是开不了这口。况且天子已经钦封周士相为广州总兵,并非广西总兵,所以调太平军打广西于理不合。
其实让连城壁无法决定的真正原因是他几天前才大骂过周士相,并且把周士相向朝廷要官的奏疏派人送到了昆明去。现在却又要人家来卖命,总督大人也得考虑自家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连城壁说要等大学士郭之奇回来后再商议此事,张孝起无奈,便不再说此事。
程邦俊却对张孝起的提议深以为然,他迫不及待便赶到了香山,宣了旨意后便以钦差身份督促周士相马上挥师西进,或走陆路,或走水路,定要在八月以前全军抵达钦州,然后向广西进军。
为了激励周士相率军西进,程邦俊更在宋襄公面前隐讳暗示,若太平军能西进广西,一举拿下广西,则朝廷定会按当年李成栋旧例封王,周士相以下将士封公封侯更是不在话下。
程邦俊更道,太平军虽然在广州附近两败清军,可是到了还是退回香山,无法拿下广州真正立足,既然眼下太平军没有攻打广州的能力,那不如去广西为朝廷出力,也为太平军谋取一块真正的地盘,怎么也比盘踞香山这个小地方强吧。
宋襄公将这番话说给周士相听,周士相却是冷笑一声,程邦俊一个小小主事真当自己是内阁大学士了,也敢提点江山,信口开河,封王封公这种事能是他这小小主事说得出来吗!
永历朝廷当真是想要自己兵进广西,怎么也得派个大学士来和他说吧,或者是连城壁来对他说,最差也得有个圣旨来吧,哪有个兵部主事在那空口白牙的。
去广西,周士相压根不考虑。他好不容易把太平军带到了香山,又好不容易把广州清军给生生放了两回血,眼下正是趁着天热两方罢战之时消耗胜利果实,巩固香山和太平军的大好时候,他脑子坏了才会带队伍去钦州接受连城壁的指挥去打广西。
“你去告诉程邦俊,我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抽不空来见他,他若要走,我们派人护送他走,他若不想走,那就呆在香山,随他干嘛。等本帅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再说。”
宋襄公委婉的将周士相的话说给程邦俊听后,程邦俊气得半天说不出话,一甩袖子就去了新会。周士相这里碰了壁,陈奇策、朱统那里未必不愿为朝廷立此奇功了。
程邦俊气乎乎的跑到新会时,周士相正在永乐乡新设立的太平军军服司里验看刚刚做出的3000件新军服。
该司的负责人是林婉儿的父亲林万福,不过具体制作军服的却是罗定州泰达布行的杨家人。
因大明是火德尚红,再加上广东这地方本来就热,要是还用从前的黑色,太平军上下就别指望在太阳下活动了,热都能把人热死,故而这一次的新军服全部是红色。另外考虑广东气候,这3000件新军服都是布甲而非棉甲,乃以布为面里,中间缀以铁甲,表面钉甲钉。
用于制作兵服的布匹全是抢来的,甚至制作兵服的那些妇人也大半都是太平军以”自愿“为名掳来的。
第342章 构架
制作出来的这3000套成衣并不是周士相前世常见的那种军服,而是沿用了明军固有的军服式样,不过在右臂上面用黑线绣了“太平军”三字。
这种布甲军服比棉甲要轻,透气性也更强,对于太平军这一支短期内必然是在南方作战的军队肯定是最适宜的,真要弄些又厚又重的军服出来,恐怕士兵们反而要怨声四起。
周士相也没有别出心裁设计什么新式军帽,依旧是沿用南明军队常见的斗笠式军帽,帽身以竹子和布编成,帽顶上方插有系有红绸的尖顶,看起来倒也威风。
其实周士相倒是想为士兵们都弄一顶铁盔戴戴,如此就可以在战场上减少头部受伤的概率,可是太平军暂时没那个条件制作上万顶铁盔出来,便只能暂时先用这种斗笠帽子。
周士相夸赞了林万福,也夸赞了泰达布行杨家那帮人,对于他们能在短期内就赶制出这批成衣表示很高兴,也很满意。又吩咐下去,给军服司的500女工记一次嘉奖,如此这些女工便可以从设立在各地的公库领取十斤大米和一斤猪肉或五个鸡蛋改善生活。
林万福打知道“女婿”要来后,便张罗了一桌酒菜,结果周士相并没有留下吃饭,而是命人将这3000套成衣送到良字乡给步军左营换装,又要他们抓紧制作下一批,同时把500双军靴的制作提上日程。
吩咐完这些事后,周士相便去永乐乡公所察看本地移民的安置情况了。这让林万福很是失落,抱怨女儿肯定是没把大帅伺候好,要不然昨“女婿”见了丈人这么冷淡的,他还借着这次机会和“女婿”好好谈一谈,是不是把他调到县城去弄个肥差,而不是在这军服司里成天做衣服。实在不行让他去干老本行,替太平军公库打理钱粮也成啊。自家“女婿”的事,他这老丈人难不成还能上下其手,败“女婿”的家当不成?
见林万福这么失落,原罗定州城泰达布行的掌柜杨万全乐了起来,早在罗定时他就不耻林万福的为人,为了点银钱竟然把女儿送人当侍妾,再之后又为了自家小命把女儿轰出门,硬塞给周秀才,实在是耻为人父。现在倒好,周秀才压根不理会他,看他往后还好意思老是摆幅大帅老丈人的臭模样了。
当初周士相在罗定大抄士绅和大户人家,又把这些人家全部裹挟带走,杨万全等人心里不记恨是不可能的,不过经历了新会保卫战,杨万全等人的心思多少也变化了些。最起码这几家人偶尔碰上的时候,不再骂什么贼秀才,而是称一声周秀才了。
周士相一到永乐乡公所,就叫公所的人把名册和安置簿子拿来,一一细看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