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嘶!”
沉寂半响,心中几个翻滚,袁绍终于坐了回去,又将那份扔掉的书信捡了回来,他恨袁术不假,可‘唇亡齿寒’的道理更真!
一笔毕竟写不出两个‘袁’字来,如果曹操灭了袁术,吞并淮南之地,实力就会暴涨,那他下一个要对付的是谁?
除了他袁本初还能有何人,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也该出兵拉袁术一把,可就这么被人使唤,又特别的不甘心,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做何抉择了!
“来人呀,把众谋士们请来,后堂议事!”
……………………………………………………………………………………………………………………………………
府邸,后堂,袁绍麾下几大谋士就是否出兵的问题上吵成了一团,其中田丰、沮授主张立刻出兵,解寿春之围,而逢纪、郭图则拼命反对,认为一兵一卒也不能派!
“曹操远征寿春,许昌必定空虚无比,主公应该立刻出兵偷袭,行‘围魏救赵’之计,不但可以解寿春之围,还能把小皇帝抢到邺城来,以此号令天下诸侯!”
田丰对上次没能把小皇帝抢到手上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天赐良机,自然不肯再放过了!
谋士沮授表示支持,正所谓‘兄弟阋于墙犹外御其侮’,自家主公和袁术毕竟是手足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更何况唇亡齿寒,救淮南,就等于是救河北;于情于理都该出兵!
“二公此言差异,那袁术擅自称帝,是为逆贼,已自绝于天下,主公乃是朝廷钦封的大将军,此时应该速发一道‘讨逆檄文’,以示大义灭亲,岂能反过来出兵助贼呢?”郭图是坚定的反对派,而且他还站在了一个道义的制高点上,让人无法反驳!
“没错,袁术是自取灭亡,我们又何必趟这股浑水呢,再说袁术一灭,‘四世三公’的身份可就为主公所独有了!”逢纪也是反对派,如果说郭图的话占了个‘义’,那他的话就占了‘利’,都是让人心动的好东西。
“立刻出兵!”
“坚决不行!”
“你……”
“我……”
四个人,八只眼睛,死死的盯在了一起,各说各的理由,听得袁绍头昏脑胀,更加难以抉择了!
整整争吵了一个时辰,最后众人的目光齐聚在一个一言不发的人身上………许攸!
许攸在众谋士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论谋略水平,他属于垫底的那个,论人品,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有名的‘贪婪无厌’,不过他有一样厉害的本领却是无人可比,那就是………‘和稀泥!’
无论多尖锐的两种意见,他总是能想办法把二者柔和在一起,也幸亏许攸的这种特殊能力,才让河北集团有个最终决策,否则光是谋士之间的内耗,就会让他们一事无成!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聚拢在自己身上,许攸也有些自鸣得意,才干再高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得靠他来左右逢源吗?
“出兵,但不过黄河!”许攸的办法果然还是折中!
“出兵算了全了兄弟之义,同时也让曹孟德心有忌惮,不敢放手施展,淮南的战事必然拖延下去,而他们耗的越久,死伤就越大,对我们自然也就越有力!
而不过黄河,就避免了把我们河北一方也拖下水,毕竟‘逆贼’的骂名不是那么好背的,所以说派颜良、文丑二位将军,统大军十万,屯住黄河沿岸,向许昌施压就足够了!”
“好,此计甚妙,就这么决定了!”袁绍赞许的点点头,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至于其他谋士,虽然都没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各退一步,总比一步也迈不出去强吧!
看过《大魏能臣》的书友还喜欢
第四十七章三方齐聚
推荐阅读: ? 刘备的那双大耳朵也许真有‘聚气招福’的功能,自从他来到寿春城外后,阴云四散,艳阳高照,淮南的大地再次变得干燥,坚硬起来!
趁此机会,曹军立刻调整布防,再次锁紧了包围圈,同时砍伐树木,在军营里日夜不停的打造大型攻城器械,至于填河用的沙袋,更是垒的跟小山一样了,只等时间一到,就强攻破城!
天下万事,有一喜,必有一悲!
寿春城内,袁术现在可谓是…度日如年,河北的援军一点消息也没有,城外的曹军却是步步紧逼,不断的缩小包围圈,尤其是从淮河上游漂下来大量的木屑,这说明敌军正在日夜赶制攻城器械,而且数量一定相当庞大。
徐州牧…刘备也领兵前来助战了,站在城头上就能看到他的旗帜,因为那个‘刘’字太大,太显眼了,此外,当初从自己手里溜走的那只虎崽子……孙策,如今横扫江东六郡,拥兵数万,大小战船近千艘,已经变成一头真正的斑斓猛虎!
而且有消息传来,这位‘江东小霸王’,正在调集兵马、战船,准备北上汇合曹、刘大军,合围他的寿春城,“哎,养虎为患,真是悔不当初呀,要是听了紫木的计策,早点下手……”
袁术明白,寿春城能坚守到现在,全靠有水道沟通四方,不断的有兵马、粮草运过来,如果孙策的水军一到,封锁住淮河,那么他就成了瓮中之鳖,早晚会被敌军生擒活拿,到那个时候,他的皇宫,他的‘仲氏王朝’,全部灰飞烟灭了……
虽然合围还没有形成,可那种感觉就像死囚在等待着最后一刀的落下,其中滋味,真是生不如死,袁术现在整夜被噩梦缠绕,不是梦到皇冠落地,就是梦到自己被五花大绑的装在囚车里,送往许昌问罪,经常是一夜之间几次惊醒,身上的黄龙袍都被冷汗打透了,“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急于称帝,龙袍这东西,穿上容易,再想脱下来,难呀!”
“不行,孤绝不能束手待毙,鸡雏临死还要挣扎一下,更何况是大活人呢!”
………………………………………………………………………………………………………………………………………………
伪皇宫,大殿!
“诸位爱卿,寿春城兵连祸劫,皆是孤一人之过,为一己之私,连累满城百姓,于心何忍呀,所以孤意已决,让城别走,救百姓于水火!”
‘小霸王’…孙策起兵北上的消息正式传来后,袁术立刻决定听从紫木公子的建议,南渡淮河,躲避兵锋,说白了,就是要逃跑!
虽然是逃跑,可袁术的借口却很高、大、上,如今所有的灾祸不是由他一个人引起的吗,那他一走,不就等于把灾祸也带走了吗,寿春城的百姓就得救了,所以他袁术逃跑,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实在是为了满城百姓考虑呀!
“陛下仁义无双,万民敬仰!”听说袁术要逃跑,‘仲氏王朝’的大臣全都伸双手大拇指赞同,同时表现出一副忠肝义胆模样,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守城,要誓与寿春共存亡。
古人云,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三峰山一战,袁军几乎全军覆灭,势力一落千丈,不少‘仲氏王朝’的文武百官们就开始‘思危’了!
等到曹军压境,把寿春层层围困,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退路,恰好曹军粮草不足,他们就把自家庄园里的谷物以平常的价格,甚至是白送给曹军,为的就是给自己和宗族留下一条退路。
如今连‘伪天子’袁术都要跑路了,百官们也就准备走出最后一步………思变!
不少人已经私下串联过了,只要曹军大举攻城,他们就开门献降,将功赎罪,如果运气好,马屁拍的到位,也许还可以去许昌的真朝廷里弄个一官半职,岂不是比现在强上百倍。
袁家‘四世三公’,是当今第一官僚家族,对于官场的黑暗,和麾下文武百官的心思,袁术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如果把寿春城交给这些人,恐怕自己前脚刚离开,后脚他们就得开门降曹,所以必须留下心腹之人守城才是,毕竟寿春城高池深,粮草充足,还是有坚守下去的希望!
“李丰、陈纪、乐就、梁刚,孤任命你们四个为尚书令,留守寿春城,记住了,一定要严防…死守!”最后四个字,袁术是咬着后牙说出来的,他的潜台词很清楚,严防的是城内这些随时可能生变的官员,死守,才是对付城外的曹军!
“臣等遵旨,誓与寿春共存亡!”四名臣一脸苦瓜相跪倒接旨,没办法,谁叫他们是最合适的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