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胜军前身是由美国人华尔在上海建立的洋枪队。洋枪队在天马山击败圣平军,由江苏巡抚薛焕正式授予“常胜军”的番号。之后,常胜军与英法军和乾军一起,凭借优势的火力,多次击败圣平军,成为了乾军平‘乱’部队的主力。
常胜军发展到鼎盛期时,总人数多达6500人,编为5个步兵团和1个狙击兵团,分别装备滑膛‘毛’瑟步枪和李?恩菲尔德式步枪。常胜军的炮兵非常强大,也是头一支主要由华人组成的近代炮兵部队,编成4个攻城重炮中队和2个野战炮中队。配有24磅榴弹炮3‘门’、12磅过山炮18‘门’、32磅榴弹炮4‘门’、8英寸口径大炮2‘门’、臼炮12‘门’,火箭若干具。此外,常胜军还有一支庞大的内河舰队,有轻便战船300余艘(后期减至50余艘),每艘装有6磅或9磅炮1‘门’;内河蒸汽轮船32艘,各有32磅炮和12磅炮1‘门’。
华尔在慈溪阵亡后,常胜军经白齐文、奥伦先后统带后,由英军少校戈登继任统领。戈登时期常胜军编制稍作调整,因当时江苏巡抚李绍泉的要求。人数下降到3500人左右。但炮兵变化不大。仅将中队改称连。炮兵连的人员编配。依装备火炮的种类而定,一般在144…174人之间,通常包括正副连长各1名、上尉2名、军曹1名(以上皆为西人)、旗手军曹1名、军曹6名、伍长12名、炮手120至150名(以上皆为华人)。所配火炮的形制与前无大变化,数量则略有增加。
常胜军在苏南诸战役中协助淮军,出力甚大。因英法军的行动仅限于上海附近,故当淮军打出上海后,全由常胜军配合作战。因当时淮军初换洋枪,炮队较少而不齐。每至攻坚,往往仰赖常胜军甚多。常胜军中的重炮,如32磅炮,在太仓、昆山及以后的苏常等地的攻坚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胜军中的一些主力火轮,如“海生(hyson)”号、“飞而复来(firefly)”号等,都是载有32磅和12磅榴弹炮的攻城利器。正因为此,戈登以后益发跋扈难制,李绍泉虽派有副将李恒嵩会办常胜军管带,亦愈感棘手。待“苏州杀降”事件发生。两人几乎势同水火。虽几个月后经过赫德调解,常胜军再次参战。但李、戈两人之间的裂痕难以弥合。后来李绍泉终于奏请朝廷批准,‘花’银10万两将常胜军给资遣散。但留下其‘精’华——炮队600人与洋枪队300人,编入淮军序列。
乾国近代意义上的炮兵由淮军开风气之先。淮军因衍生于湘军,在初期由湘军直接拨入的竟占六成。其初期的营制、装备当然与湘军相同,唯抵沪以后,李绍泉亲见洋人利器‘精’良,遂师夷之长技,几年内淮军尽弃旧式冷热兵器,换装洋枪洋炮,成为中国第一支全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待平定圣平军、绺军之后,淮军成为全国主要支柱武力,尽管有各种复杂原因所致,但淮军的装备战力无疑是一重要因素。
70年代以前,乾军中使用的洋炮主要是依靠外购输入。那时输入的是前装炮,称为炸炮或开‘花’炮。依其身管长短,分为长炸炮、短炸炮两类。长炸炮就是加农炮。其大小是按炮弹重量区分的,大的弹重百余磅以至几百磅,小的弹重几磅到十余磅。乾国从英、法等国输入的有12磅、24磅、32磅等种。12磅以下一般用于野战,这时期野战炮的长度约为口径的16至18倍,火炮重量为炮弹重量的110至150倍,装‘药’量为炮弹重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附有炮架及弹‘药’前车。进行直‘射’时,炮弹约在300码距离上落地;如增大‘射’角,‘射’程可达3000…4000码,但距离这样远时,命中目标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其有效‘射’程不超过1400…1500码,即使在这个距离上,6发或8发炮弹中,也只可能有一发命中目标。24磅和32磅炮是用于攻城或装备于要塞及军舰上的重炮。一些为专‘门’目的制造的,共长度为口径的22至25倍的炮,‘射’程大,命中‘精’度较好。短炸炮就是臼炮(田‘鸡’炮或冲天炮)。当时乾国仿制的短炸炮有18磅、48磅、108磅等种。这种炮的炮身最短,一般约为口径的6至12倍。口径较大,一般为13英寸、15英寸或更大一些。发‘射’时固定于45度角,用加减装‘药’来定‘射’程的远近,如18磅炮用‘药’3两多,‘射’程达1000余米,初速为200…260米/秒,弹道弯曲。一般用于攻城或装备在军舰上,也可用于野战。由于其炮身短,炮的重量较轻(18磅炮重不过50斤),因而运动灵便;由于其‘射’角大,初速小,炮弹所受空气阻力不大,因而‘射’程较远;出于其弹道弯曲,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及有掩盖工事具有较大助威力,这是它的优点,其缺点是命小‘精’度差。
60年代初乾国开始仿造新引进的前装滑膛炮,以后在洋务运动中达到了**。由李绍泉一手建立的苏州样炮局就造出了24磅炮弹的生铁制田‘鸡’炮,月产量有6…7尊。以后的江南制造局在9年间共生产12磅、16磅、24磅炮弹和生铁及铜质滑膛前装炮128‘门’。后江南制造局在英国人的督导下,仿制出英国阿姆斯特朗式40磅钢膛熟铁箍前装线膛炮,即以钢管为内管外加一熟铁箍,以增加炮身强度。制造此炮时,采用了热套工艺。该炮口径4。7英寸,炮管长为口径的41倍,有膛线,‘射’程远,最大‘射’程7900码,炮弹侵彻力和命中‘精’度,均较滑膛炮有较大提高,是乾国最早制造的钢质火炮,然而产量不高,到现在为止,仅生产出10‘门’。;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六百一十八章 山中客栈
从本世纪70年代起,后装炮开始输入乾国,主要有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式、德国的克虏伯式和格鲁森式几种,包括陆炮(野炮)、过山炮(山炮)、要塞炮和船台炮(舰炮)。︾79,就在今年,江南制造总局已经能够生产仿英阿姆斯特朗式80磅子钢膛熟铁箍炮,这种炮的口径为149。2毫米,炮身重4。5吨,‘射’程7500码,但产量依然很少,无法大规模的装备部队。
比较其来,乾国陆军唯一能够和萨摩军比肩的,只有林义哲生前建立的船政水师下辖的船政海兵(严格来说,不算是正规陆军)作到了完全的近代化,而且装备火炮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任何一支乾国陆军。
从船政海兵分化出来的李绍泉麾下的北洋海兵,虽然也是近代化程度极高的部队,但和船政海兵一样,人数都不多,只有几千人。如果真的发生了对外战争,这只有不到一万人的部队如果打光了的话,就只能依靠叶志超率领的这种尚能一战的部队了。
而如果这些部队再打光了的话,局势将糜烂至不可收拾!
现在的乾国,空有陆军“百万雄师”的名号,实际上,并不具备和俄国叫板的本钱!
他现在也明白,为什么仁曦皇太后会给他一面银令牌,让他四处巡视了。
据他的估计,乾军中的练军勇营分布于全国各地,以民兵的身份和待遇担负着国防军的重任,总数应该在60万人左右。如果算上大乾王朝起家的皇家子弟兵“八部”和“青旅”。全**队的规模应该在180万人以上。乾国陆军的规模看似庞大。实际上战时真正能够一用的部队,不会超过10万人。
自己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说难于登天!
“叶大人放心,兄弟此次奏报朝廷实情,朝廷知道下边的辛苦,是会给叶大人想办法的。”林逸青不动声‘色’的一笑,说道。
“呵呵,林爵爷是能上达天听的人。自可随意奏报,只是希望林爵爷奏报时,笔下留情,莫要让朝廷动怒,一股火上来,把我这营制给裁了,到那时,我可就得跟着你林爵爷‘混’饭吃了。”叶志超大笑道,又喝了一大杯酒。
“怎么会呢?国家多事,正需要叶大人这样的能将。兄弟我只能给叶大人锦上添‘花’,断然不会做釜底‘抽’薪之事。”林逸青微微一笑。举杯遥祝,“不瞒叶大人,兄弟此来,叶大人相待甚厚,我与叶大人相处甚得,却空着两只手,没有见面之礼,实在是不相话,不过也不要紧,兄弟已经发了电报,不日便有运船到来,内有法式格拉斯步枪五百支,以及相应之子‘药’五万发,尽数送于叶大人好了,盼叶大人能更上一层楼,为朝廷练出一支雄师劲旅出来。”
听到林逸青的话,叶志超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