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仕妖娆-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邸报大概之言,汝有大宋雏凤之誉,当栖参天桐木,且速面圣。

官家亲口,大宋雏凤啊……

这简直就是直达青天的褒奖了,试问整个大宋朝,有谁得到过天子如此谬赞,就是那千古风流人物苏仙,也不曾获此赞誉。

大宋雏凤,一时间鸣声满天下。

李凤梧却高兴不起来,赵昚这尼玛是要捧杀自己么,叔公张浚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把自己捧这样高,那些眼高于顶的士族会看自己顺眼?

到时候到了临安还不搞死自己。

不过临安么……李凤梧哈哈大笑,很爽快的抗旨不遵。

当初老师和叔公写的人名是一个人:王安石。史上最出名的抗旨专业户。

我且抗旨一回又若何!

现在这大宋朝啊,有句说法,不抗旨还敢自称清史名流?士大夫们可都是以抗旨为荣的。

且不说抗旨抗了一百多回都抗出瘾来了的王安石,每个月不抗个把旨就会浑身不舒坦,就是苏园故居那位相公苏颂,也是抗旨抗的飞起。

一句话,抗抗更健康。

刘备请诸葛亮还三顾茅庐呢,你不是说我是雏凤么,那我还就喘上了,我就是那雏凤庞统,不说三顾茅庐神马的,我李凤梧好歹也要矜持一点哇。

李凤梧这一抗旨,可是惊掉了天下士子的下巴。

你李凤梧竟然还抗旨了?!

这特么什么世道,区区一个名望功官的白衣士子,真把自己当大宋雏凤了,竟然抗旨?

而且抗旨理由还那么的……耻!

竟说什么肩伤未愈,好吧,这个算是正常理由,你说秋闱在即不宜耽误学业,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好吧,这也能忍,但特么你李凤梧说新纳小妾,不宜分离,这特么是几个意思?

感情你为个女人抗旨?

而且你还是个庶民!

这叫天下士子情何以堪。

虽然抗旨确实爽,但尼玛功名的士子,哪个不希望皇帝宣召面圣,到时候多少女人没有,怕是到了临安要提前出现金銮唱名才会有的抢婿闹事。

此子可恶至极。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稍有官身的儒才名流纷纷上奏临安,请求治李凤梧一个怠慢天家的大不敬之罪,当然,这当中是否有临安某些大人物指使的猫腻,那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

而这其中,态度最为坚决,谏言重罚的人尤以礼部一群人为甚。

尚书魏杞是带头人。

就算没有人指使,礼部尚书魏杞也对李凤梧恨之入骨,恨不得当面痛骂这个好色士子一顿,以解心头之怨,本可以靠耶律弥勒勒索金人获得他们一点让步的计划也泡汤了。

这关私人恩怨,也并不是说明魏杞就是恶人,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的观点不一样而已。

在如山一般指责李凤梧的奏折中,建康知府陆游、江淮宣抚使张浚、起居郎周必大的说情奏折以及一些其他类似的折子,便有些显眼了。

而在建康,也掀起了一股浪潮。

满城只闻李凤梧之名。

且不说官老爷的公房,富贾们的酒桌,士族们的书房,讨论声最激烈的当属秦淮河上的画舫,以及那诸多待字闺女的闺房。

李家小官人之名,俨然便是风流不拘的化身。

女子爱风流,再加上家财万贯,又夺得苏园学会魁首的才子才情,且还有一副好皮囊,李凤梧俨然成了建康女婿,一时间李府大门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最后逼得李老三没法,关上李府大门,宣布拒绝会客。

李府这才得到些许安宁。

不过全家老少都有点小人得志,咱老李家真是大出了一把风头啊。

而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李家小官人,日子可是惬意的紧,大夏天的本就燥热,加上调教得当,耶律弥勒越发妩媚,又少了那白日宣淫的荒唐事。

这且不说,建康坊间竟有诸多流言,说那李家小官人自恃官家谬赞大宋雏凤之名,公然勾引良家妇女,夜色靡靡时跑上了诸多懵懂知少女的床帏,简直就是夜夜**留帐日日芙蓉暖。

甚至还引得那些知懵懂少女为了他争风吃醋,非他不嫁要出家为尼的闹剧来。

纨绔本色显露遗。

这些事情也不知道怎的,就这么传了出去,于是又被建康士族写到奏折中,传到临安,至于这其中有没有人授意,李家小官人就笑而不语了。

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大宋,忽然间就松懈了下来,这让边境上和大宋雄师对峙的金国将领们很是诧异,哎哟我去,大宋这是要搞毛啊。

遮莫是又要偷袭于我?

一时间金国反倒紧张了起来。

全国上下,茶余饭后都是这位抗旨不遵的大宋雏凤,当然,故事几经流传早就变了样,那李家小官人早从长得好看变做惊死潘安愧死宋玉吊打人样子的绝世美男,更成了不输苏仙的风流大才子。

这是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则是李家小官人强抢民女霸占人|妻夜夜笙箫,才十七岁就娶了四五个老婆纳了十几房妾室生了七八个小孩的大纨绔了。

总之,李家小官人的风头一时两。

只不过谤誉两极。

当然,大宋的士子不是傻子,大多知晓很多事情以讹传讹,李家小官人未必那么优秀,也未必如传说中的那般低俗德。

这也是李凤梧为什么敢自污的原因。

反正这些都有老师陆游和叔公张浚来擦尾巴,到时候自会还自己清誉。

开玩笑呢,我还想进士及第,要真没了清誉,进士及第也没甚搞头,更别谈以后去勾搭那些有才有德的美女了。

有才德的美女,可没几个会看上德的男子,哪怕你权倾大宋。

这不,文宅就送来了退婚的书信。

而且还是出自浅墨之手!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之争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是日清晨,天色微亮,大内钟鼓楼上钟鼓齐鸣。

在签押房中等候早朝的百官便齐齐起身,正衣冠,视礼仪,取朝笏,品秩有序的依次出门,又依次走进大庆殿中,严格按照官制等级和部门辖制以及文武之分,按列站好。

当然,还有诸多不够资格进入大庆殿的京官和个别外官。

宫女数位,早已按部就班于龙椅两侧。

一位内侍省高级太监,内西殿头尖着嗓音宣道:“皇上驾到。”

没有影视剧那般的什么大黄龙袍。

赵昚身着黑底黄龙绛纱袍,头顶织绘黑舄图的通天冠,脚踏黑底金龙靴,意气风华走入大庆殿,大宋天子之威昭然如雷。

大宋太监之首,内侍左都知、通侍大夫谢盛堂在后亦步亦趋。

赵昚在龙椅上坐下,大马金刀顾盼朝堂。

内西殿头太监又呼礼,于是自大庆殿到其外广场,呼啦啦跪下一大片,群臣跪下高呼万岁。

看着天下才俊尽在殿前,赵昚虽已习惯了,但依然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君临天下!

我赵昚雄心万丈,欲要恢复祖业,这才改了五日一朝之制,而每日早朝。

这天下,终究是赵昚的。

赵昚挥挥手,谢盛堂便呼道:“皇上有旨,众卿平身。”

百官起身。

赵昚满意的看着满堂文武,今儿个倒是稀奇了,六部三省,枢密院诸部以及诸寺监的官员竟然尽数到齐,以左右相公为首,竟一缺席。

大宋官服是绯色罗袍裙朝服,袍花各异,戴进贤冠,幞头平伸极长,冠后簪白笔,腰间挂玉佩,也有武将悬玉剑。

赵昚惯例的挥手,为年迈的左相陈康伯赐座。

至于其他官员,甚至于新晋右相的汤思退也没这般恩赐。

这还是算好的了,让众臣站着议政。

有的朝代,整个朝会都需要跪着,出现了不少官员跪着跪着就晕倒了的情况,尤其是酷暑六七月,那些没资格进入大殿的官员顶着日头跪上半个时辰,里外都要湿个通透。

有事起奏事退朝这种过场肯定是要走的。

近来国泰民顺,又天灾**,战事刚过后的****也已过去,是以这几日的朝堂大事,唯一重要的大事便是宋金和谈,不过这种事情一般在小朝会上就决断,况且这事虽然摆上了议事日程,但官家还没决断,金国那边也还在筹备之中,是以今日朝会着实就是走走过场。

议论了些在平民百姓眼中都是大事,但在赵昚眼中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后,又发布了一些人事变动的旨意,本日朝会似乎要落幕了。

赵昚问了句众卿家还有何事启奏后,大庆殿安静了一刹那,旋即六部之中走出一位大佬来,手持朝笏秉礼道:“臣有事启奏。”

赵昚不着痕迹的笑了,一旁的谢盛堂心里也笑了。

这个时候这位大佬出头,**不离十就是那件事那个人。

果不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