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芳准备为德国提供的物资主要是食品和工业原料,大米和罐头必不可少,秦致远最起码要保证德国人饿不死,那样才有力气保证德国的国家建设。钢材和石油也赫然在列,这些东西其实是《凡尔赛合约》中明令对德禁运的东西,德国因为有鲁尔区可以解决一部分钢材问题,不过石油就没有任何储备。
兰芳的石油真是多的用不完,单单是一个大庆油田,就已经足够满足兰芳国内需求,新巴库油田生产的石油都可以用于外销,拿出一部分来支援德国没有丝毫问题。
至于“禁运”,那是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才出现的名词,而且从来都没有认真执行过,兰芳对德国运的东西早就突破了《凡尔赛合约》的限制,除了法国人,没人认为这是个问题。
而法国人在面对兰芳的时候明显是有点气短,谁让法国人“背信弃义”在先呢!
除了物资,设备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兰芳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工业提出更高要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计划,现在兰芳的工厂已经开始产业的换代更新,工厂里有大批的机器面临淘汰,这些机器正好可以用来支援德国。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机器都是兰芳当初从德国弄来的,现在又还给德国人,也算是物归原主。
人力资源就更没问题,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工业面临困境,很多工程师、技术人员、甚至是熟练工人都面临失业,兰芳当时向那些即将失业的德国人伸出橄榄枝,又因为德国政府的引导,很多德国人来到兰芳,为兰芳的国家建设出工出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德国也是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所以虽然在兰芳的生活条件更优越,还是有很多德国人没有加入兰芳国籍,他们都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返回德国,为德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致远并不反对这样的选择,忠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哪怕忠诚的对象不是兰芳,这些“忠诚”也值得肯定。
所以秦致远没有阻拦那些德国人返回德国的意思,反而因为德国的现状,秦致远准备派出一批兰芳国籍的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帮助德国重建工业体系。
最令秦致远感觉自豪的是“技术支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人和“愚昧”、“落后”等等这些贬义词联系到了一起,好像是五千年文明史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在绝大多数都领先于全世界的华人,开始变得不自信,甚至在提起辉煌历史的时候,都有些“愧对先人”的感觉。
兰芳从一无所有开始,到现在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力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不管是汽车还是飞机,又或者是生物和化学,兰芳都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现在更是可以对德国提供技术援助,这真令秦致远感觉振奋。
如果说“严谨”是德国人的特点,那么“精密”就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代名词,德国人就是有一种特质,哪怕是毫不起眼的一个螺母,德国人也能把它做的精致无比,在这方面兰芳其实也不如德国人。
兰芳的工业品其实在某些方面是很有些“苏联”风格的,当年“苏联”的工业很有些走极端的意思,简单的就是非常简单,复杂的就是非常复杂,“傻大粗黑”和“结实耐操”是当初苏联工业品的特点,现在也是兰芳工业产品的一部分特点。
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傻大粗黑”和“结实耐操”,只有一部分兰芳工业品有这些特点,比如那些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的人使用的脸盆和茶杯这些耐用品,“结实耐用”是最重要的品质,毕竟目前的客观世界还不算发达,物资也不够丰富,最起码没有像二十一世纪那么丰富,“有”和“没有”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好”或者“不好”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了,这个世界没有“苏联”这个国家,所以这就成了兰芳风格。
不管是任何阶段,人总是有阶层的,在兰芳也有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人,所以针对这部分人的需求,兰芳的另一部分工业品具有的品质就是“精工细作”和“品质优良”。
比如汽车和飞机这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因为有较高的附加值,兰芳工业人也花费了更多的心思,仅仅是一个汽车的颜色,就耗费了兰芳科研人员的无数心血。
这些心血都是值得的,就目前的全世界来说,因为兰芳用于出口的产品大多都属于第二类,所以兰芳产品的特点就是“精工细作”和“品质优良”,这也是秦致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有付出就有收获,秦致远和无数兰芳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造就了目前兰芳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畅销,前段时间的“椰城博览会”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椰城博览会”上,总成交额突破了一百三十亿兰芳元,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订单来自欧美,这简直令兰芳工业人欣喜若狂,即使是所有的工厂都加班加点,要完成这些订单也要到明年四月份。
而在秦致远的计划中,明年的“椰城博览会”就将在四月份进行,这等于是旧的订单刚刚生产完,新订单就将接踵而至,况且还有老客户的追加订单,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兰芳工厂都在扩大规模,以具备更强的生产能力,准备迎接从全球范围飞来的订单潮。
在威廉三世的要求中,兰芳要向德国提供一系列技术支持,包括汽车业、生物科技、化工行业等等,这些方面基本上和军事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息息相关,这也是《凡尔赛合约》没有涉及到的行业,德国现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
秦致远接受了威廉三世的一部分要求,对于汽车和青霉素,秦致远可以帮助德国建立工厂,并且授权德国生产,收取最低的专利费用。但对于专利转让,秦致远持保留态度。
秦致远手中掌握的这些专利都是些成本少、利润大的专利,这其中的利润让很多国家都羡慕嫉妒恨。
秦致远很享受这种羡慕嫉妒恨,秦致远也不准备当圣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怕是民国,只要想设厂生产就要向兰芳支付专利费用,到目前为止,除了是和法国共享青霉素的专利之外,秦致远从来没有转让过任何专利,如果现在秦致远把有关汽车、青霉素、尼龙的专利转让给德国人,那肯定会让很多国家重新评议兰芳和德国之间的关系。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纵然如此,也已经足够让威廉三世满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威廉三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九月初的一天,秦致远得到高鸿仕的汇报,威廉三世去找了爱因斯坦。
这马上就引起秦致远的警惕。
第972章 挖不倒的墙角
兰芳目前的科研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籍军团时期从雷诺工厂培养出来的华人,一类就是归化的西方人。
这其中西方人又以德国人为主,世界大战后,兰芳几乎是把德国科研方面的人才全部弄到兰芳,这有力的支撑了兰芳的国家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秦致远对这句话理解深刻,所以当手头开始有了点余钱之后,秦致远把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爱因斯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德国来到兰芳。
严格说来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但同时更是一位大学教授,兰芳是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把爱因斯坦弄到兰芳,然后才有了一系列后续,这其中兰芳的某些手段有点见不得人,所以秦致远对威廉三世见爱因斯坦这件事非常重视。
爱因斯坦在科技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如果威廉三世和爱因斯坦之间达成谅解,那将对兰芳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兰芳有超过半数的科研人员都来自德国,如果爱因斯坦决定把国籍换回德国,那说不定会引起“雪崩效应”,这是秦致远绝对不想看到的。
在得知威廉三世前往兰芳帝国大学之后,秦致远立即也驱车前往帝国大学。
当着秦致远的面,威廉三世总不好挖墙脚吧。
别以为兰芳和德国关系好这种事就不会发生,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秦致远能坑蒙拐骗,威廉三世也会放下骄傲。
兰芳帝国大学位于椰城附近的一座岛屿上,这座岛屿面积大概有十平方公里左右,岛屿上有郁郁葱葱的植被、有洁白的沙滩、有和煦的海风和明媚的阳光,兰芳政府把帝国大学的地址定在这座岛屿上之后,这座岛屿马上就被命名为“翰林岛”。
翰林!
从这个词上可以看出秦致远对于兰芳帝国大学的期许。
兰芳立国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