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登道夫看上去很有办法!”秦致远有兴趣。
在那些英国人没有取得进展的地区,当英国人开始进攻的时候,面对英国人的优势兵力,德国人会放弃阵地,然后把英国人诱导到一个预定战场,用已经确定了射击诸元的火炮和机枪对英国人造成了沉重打击,之后德国人会发动反击,重新夺回之前放弃的阵地。
这种战术是鲁登道夫上任之后才推行的新战术,和之前法金汉的硬拼硬打完全不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鲁登道夫的战术和秦致远的“避实就虚”有一拼,这激起了秦致远强烈的战意。
打仗,就和下棋一样,总是要“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才好。
“确实很有办法,他的战术很灵活,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的对手总是很令人头疼。”福煦同意秦致远的看法。
自从朱莉戴着秦致远送的手镯在福煦面前晃悠了几次之后,福煦对待秦致远的态度和以前相比大有不同。现在的福煦私下里对待秦致远就像是长辈一样严厉,但是在重大事情的决议上,福煦和秦致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这种感觉令秦致远感到很受用。
因为家庭原因,秦致远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从福煦身上,秦致远能感受到父亲一样的宽宏和博大。
不仅仅是对秦致远,福煦对待别人,甚至是对待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福煦的这种特质引得的普遍赞誉,现在就有人提议由福煦担任计划中的“联合司令部”中“联军总司令”一职。
“我有种预感,咱们的尼维勒先生会遇到大麻烦。”秦致远对即将开始的舍曼代达姆攻势感到不乐观。
英国人的进攻已经开始了三天,但是尼维勒还在进行着看上去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炮击,看样子如果不把所有的炮弹全部打光,尼维勒不会投入地面部队。
纵然是投入地面部队,等待尼维勒的也将是一场惨败,希望尼维勒能够认真看英军在阿拉斯的战报,否则的话,法国人会比英国人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不过以秦致远对尼维勒的了解,尼维勒恐怕不会认真看,哪怕是看,他也仅仅是为了看英国人的笑话,而不会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我的工厂已经加班加点,可还是赶不上前线的消耗,如果再这样下去,工人就快要累死了。”老雷诺幽幽叹道。
雷诺工厂已经快要达到极限,工人们越来越累,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工厂里已经从两班制换成了三班制。这也改变不了工人太累的事实,想要改变现状,除了增加工人的人手别无他途。
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秦致远在老雷诺心目中的地位,老雷诺已经向秦致远要求更多的人手,并且承诺培训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制造。秦致远欣然同意,如果能有更多的华人进入研发领域,那么这对于秦致远来说将是一个最大的利好。
“我们总是要吃到苦头,才会想起换个方法。”克里蒙梭也无奈。
克里蒙梭的《囹圄人》每天能卖出10万份,这是他现在发出声音唯一的渠道,除非保罗·潘乐威被证明无法拯救法国,否则雷蒙绝对不会启用克里蒙梭。
“如果我们做点什么,会不会早点把保罗弄下台?”老雷诺脑洞大开。
老雷诺指的是在军火供应上做手脚,如果后勤出了问题,那么尼维勒肯定打不赢;尼维勒出了问题,保罗就会下台,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环关系。
老雷诺不懂军事,但从战报上看,如果战术对头,那么尼维勒有打赢的可能,这是老雷诺不愿意看到的。老雷诺是商人,为了胜利,老雷诺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但老雷诺的话明显是引起了福煦和利奥泰的不满,老雷诺刚刚说完,福煦就皱起眉头,利奥泰也瞪圆了眼睛。这俩都是军人,他们最恨的就是自己在前方冲锋陷阵,背后却有人捅刀子。
“不!绝对不!哪怕我永无出头之日,我们也不能在这种时候从中作梗。”克里蒙梭坚定。
虽然自己是政客,但克里蒙梭也是一名爱国的政客,他可以为了打败政敌用些小手段,但绝对不会伤害国家利益,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克里蒙梭才会赢得福煦和利奥泰的尊重。
第217章 重甲骑兵
常听人说“盖棺论定”,似乎只有到了“盖棺”的时候,才能对这个人的一生作出评价。
但哪怕是“盖棺论定”了,结论也不定就是完善的。
其实所有人都有一颗爱国心,不管他们的立场如何。
老雷诺想扯尼维勒的后退,并不是老雷诺不爱国,而是老雷诺认为既然尼维勒和保罗拯救不了法国,那么就应该换个人来试试,那么在尼维勒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把尼维勒搞下台,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做法。
克里蒙梭和福煦、利奥泰不这么看,福煦和利奥泰身为军人最讨厌两面三刀且不说,单说克里蒙梭,他就接受不了老雷诺的这种想法。
在克里蒙梭看来,政治就是一个权利游戏,只要政府存在,那么克里蒙梭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这个基础不复存在,那么纵然是天纵之资也是枉然。
如果克里蒙梭在台上,他一定不希望有人从背后捅他的刀子。
由己推人,当克里蒙梭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固然可以把法国带到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那么当克里蒙梭没有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也会遵守游戏规则,不使用突破底线的方式获得权力。
一旦那样做,克里蒙梭将会被所有人所抛弃,再也不会获得游戏资格。
就想劳合·乔治那样。
“如果您坚持,那么我们就只能被动等待。”老雷诺很无奈。
老雷诺有钱,但是老雷诺没有政治资源,议会成员们不会允许政府中出现一个政经结合的怪胎,那往往会引发另一种形式的灾难。
就想百年前的拿破仑一样。
“那么我们就等待,当需要的时候,机会会降临的。”克里蒙梭坚定。
“在那之前,我们总要做好准备。秦,特别是你,我有预感,你的部队要随时做好准备。”利奥泰的预感不太好。
“现在就已经做好准备了,但如果想准备的更好,我还需要更多的装备。”既然有机会,秦致远就不会客气。
“装备不成问题,如果要装备给半年后才能上阵的美国人,我宁愿现在都给你。”利奥泰满腹怨气。
美国人参战,给了英国和法国很大的信心,但是随着美国人到达欧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发现这种信心也不是太足。
美国人的部队全部都是新组建的,士兵们空有万丈豪情,却没有和激情相匹配的作战技能,因此潘兴坚持,对这些美国士兵要最少进行六个月的训练,才能把这些美国士兵派上战场。潘兴同时还坚持:现代战争完整、平衡、独立的最小作战单元是100万人,如果考虑其他因素,要计划周详最少要三倍于这个最小作战单元,也就是300万人。
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潘兴带领美国人抵达欧洲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承担作战任务。而训练中所需要的装备以及教官,都要由法国人提供。
“昨天那位巴顿先生来到我的工厂,开口就要5000辆坦克。我的上帝,现在每个月只有不到300辆的产量,如果满足美国人的要求,等于是1919年之前所有生产的坦克都要装备给美国人,我怀疑到那个时候战争早就已经结束了。”老雷诺也不无怨言。
老雷诺说的没错,战争确实是在1919年会结束。但是生产出5000辆坦克却不用等那么久,老雷诺正在继续建设工厂,如果顺利投产,每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500辆左右,当然了,那必定是在明年,今年是赶不上了。
“前天你们都看了我的部队对坦克的使用,感觉怎么样?”秦致远趁热打铁。
“很令人震撼!”克里蒙梭赞赏。
“非常棒,那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可能会改变以后的战争形势,从这一点上说,秦你已经碰触到战争的精髓。”利奥泰赞不绝口。
“还不错,确实有点出人意料。”福煦赞赏。
福煦是一个传统军人,能得到他的称赞很不容易,这让秦致远感到很兴奋。
“其实那天表现出来的还远远不够,如果有更多的坦克,他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吗?坦克就是新一代的重甲骑兵,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秦致远蛊惑。
福煦和利奥泰其实都是骑兵出身,他们军人生涯的第一步都是从进入骑兵团服役开始,把坦克和骑兵联系起来,能够激起福煦和利奥泰的兴趣。
“新一代的重甲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