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皇后周芷若掌管着陆承启的私人钱袋,那林镇中就掌管着大顺的钱袋。面对这位财神爷,满朝文武没有谁敢过份得罪林镇中的,万一他卡你衙门的经费,你哭都没地方哭。人家也是按章程办事啊,你把明年计划用度写出来,还得精确到一文钱,不然户部都不批,你能奈他何?

陆承启也觉得林镇中是个人才,但他也实在太能闹腾了,现在陆承启不怕见到御史官,最怕见到林镇中这个死要钱的。因为林镇中一开口,就是说国库的问题。

确实也难为了他,大顺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拆东墙补西墙,林镇中都快把头发给抓光,却也挤不出几个钱银出来。他一再上奏要求增加农税,却被陆承启一次次驳回。理由很简单,大顺百姓都穷成这样了,你还增加农税,这不是要逼人进入绝境嘛!

其实陆承启怎么都想不通,户部都有皇家银行在手了,怎么还会缺钱?

其实陆承启是没看到大顺的开支,造船、军饷、俸禄、军器监、大运河……哪一项不是要钱的?

如果大顺像历朝历代那样征徭役的话,或许能节省很多开支。但陆承启坚决不肯,说什么秦亡于暴政,今我大顺开征徭役,岂不是又一个暴秦?

如此一来,都是苦了林镇中,东凑西凑,好不容易挤出一点钱银来,转眼间又没了,真是欲哭无泪啊!

“陛下,国库近来空虚,不知船舶司那边,这月关税几时才能入库?”

百官也猜到了,林镇中开声,肯定是讲钱的问题。

现在对于陆承启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就是没钱。财政每年都是赤字,让人看了都心慌慌。但幸亏有皇庄的接济,陆承启才能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陆承启很是头疼地看了一眼林镇中,无力地说道:“林卿,这才上旬,怎么国库又没钱了?”

“陛下有所不知,每到清明前夕,便要祭祖及太庙,此乃皇家礼仪,断不能从简。若国库无钱,如何能成事?”林镇中振振有词地说道。

陆承启也知道,汉人就是这样重视祖宗,甚至大肆铺张也不算什么。可国库都没钱了,你还搞这多么,不是自己找苦来吃吗!

奈何他一向以“祖宗之法”回驳林镇中增加农税之举,现在林镇中以“祖宗之法”来迫使陆承启,只能说自己是作茧自缚了。

“众卿有何高见?”

陆承启没辙了,只能求助文武百官,展开廷议了。他懂得经济学规律,也潜移默化给了文武百官,知道货币不能超发,超发的后果很严重。

“陛下,能否再行税劵?”

有人支招了,毕竟前些年陆承启就用过这一招。

林镇中立即反驳道:“如今皇家银行税劵已然超发,再多连钱都拿不出来了,如何能发税劵?须知如今已不是寅吃卯粮了,而是寅吃辰粮,寅吃巳粮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文武百官都道林镇中是个财神爷,怎么都挤得出钱银来,制定未来一年用度的时候,每每都要报多些,免得落于人后。大家心都是在想,为什么其他衙门能拿这么多,而我这个衙门只能拿这么少?不成,要同他们一样,最起码也得及得上。

就是这个心理,才让林镇中掌管的户部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于有点心力交瘁的征兆了。

陆承启也不曾想到,财政赤字居然会这般严重了,连忙说道:“林卿,朕问你,那国库如今尚有多少钱银?”

“回禀陛下,此际离夏收尚有两月余,可国库只剩下六百多万贯了。这点钱银,莫说支撑起两个月的用度,便是给大顺二十余万官员发俸禄都不够啊!”

林镇中叫起屈来,平日里一个个伸手拿钱这么爽快,可一旦让他们想法子赚钱的时候,他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陆承启被他这话吓了一跳,也大感棘手起来。

他是知道的,如今大顺发展正猛,动一动都需要无数钱银跟着。哪怕是有船舶司、商税和皇家银行的支撑,国库还是入不敷出。

一般来说,财政有些赤字也不是坏事,证明这个国家确实是在用钱。只有钱花得出去的国家,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可长期的财政赤字就不好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货币的价值不再坚挺。陆承启早就知道,前些年一个银币还能换九百多铜钱;可如今一个银币只能换八百五六十个铜币,这就证明了大顺的铸币是一直在贬值的。

这还是控制了铜钱、银币、金币的铸币量,如果放开铸币的话,恐怕这个价格会跌得更厉害。

百姓手里的钱不值钱了,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突然,陆承启想起一件事来:“对了,这些天有不少犯官自行上奏请罪,言及触犯《商法》。朕秉着网开一面的态度,让他们交出非法所得,再贬谪便是。这部分抄没,估摸会有数百万贯,应当能解一时之需罢?”

林镇中也听过这事,计算了一番,才点了点头道:“陛下此举,当大快人心。臣估算,若有五、六百万贯,再节省点开支,应当能撑得到夏收之时。”

陆承启听了直皱眉:“林卿,你没算错吧,一千多万贯,还有船舶司和商税,却只能撑到夏收?”

林镇中苦笑道:“陛下有所不知,现如今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运河那边,每年支出便达五百万贯。还有各地州府新修的水利、加固的河提等等,恐怕用度便不下三千万贯。沿海各州造船坊,花费也在三千万贯左右,虽然略有盈余,却也是杯水车薪……”

陆承启听到这,脸色有些不好看。造船坊不仅造战舰,还造民船,能出售的那种。官船的质量好,虽然是贵了些,但出海的百姓都愿意买官船。饶是如此,造船坊也只是略有盈余,怪不得林镇中说只是杯水车薪。

“……再加上军器监、驰道、官道、驿道等道路修筑,士卒粮饷,官员俸禄,衙门用度,每年没个万万贯岁入,无论如何是撑不住的!”林镇中也是大感头疼,直接把实情说了出来。

陆承启听了这话,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万万贯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亿贯钱啊!

这还是勉强渡过一年,要是不想财政赤字,岂不是能岁入一亿多铜币?

也是难为了林镇中,当个户部尚书一干就是十年,还没有什么差错。如果换了个人当这个户部尚书,恐怕早就撑不住,说不定还会被陆承启一怒之下,一贬再贬,贬到天涯海角去。

所以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一行的,文武百官听了林镇中的“诉苦”,这才暗自庆幸陆承启没有动换户部尚书的心思。不然的话,摊派到谁的头上,就等于是接了个烫手山芋,随时都会被罢免官职,一贬再贬。

见底下的文官们一个个都露出庆幸的神情,陆承启也知道他们心中所想,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年头能管财的人还是太少了点,不然他也不会只用一个林镇中了。陆承启虽然不过问皇庄之事,但也知道皇庄一年,也不过赚个几千万贯就到顶了。可陆承启怎么都不会想到,大顺一年的用度就要过亿。

“这简直是在烧钱啊!”

陆承启也很是尴尬,这都是因为他步子迈得太大才造成的。如果他收敛一些,说不定也就没有这个难题了。

只是时间不等人,钱一贵,人就贱了。

就拿修葺城墙来说,边境这几年虽无战事,可不代表永远没有啊?有备无患,总是不错的。这钱,你得用吧?

募兵,训练,打制兵器……这些都是在防备着北方的狼群。

历史证明,一旦疏于防范,那么后果是凄惨的。北宋只输了汴梁城一战,皇帝大臣嫔妃都给金人掳了去,靖康之耻,永世难忘。南宋输了襄阳城一战,不到一年便亡国了。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一直督促着陆承启,默默地积攒着兵力。而所做的一切,都是要用钱的,没钱没粮,谁给你当兵啊!

也不怪林镇中叫苦连天,实在是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陆承启自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只能求助于文武百官:“众位卿家,可有良策否?”

此话刚刚落地,很多文官纷纷摇头,哪怕零星一两个,都是在叫嚣着增加农税。陆承启叹了一声,他原本也不报什么希望,现在看来,这群文官到底还是只信孔夫子的,要是学了陶朱公那一套,就不会说出增加农税的浑话来了。农民手上能有几个钱?本来税赋就算重了,现在还要剥削他们,这不是等于逼他们入绝境么!

汉人是能忍,只要有一口饱饭吃都不会造反。平常年间还好,但要是灾荒年间呢?想想历次农民起义,陆承启就不寒而栗,看向这群文官的眼色更是不善了:简直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