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史上明朝看戏的后果是,东林党和阉党互伐,武官彻底沦为附庸。就好像大哥和二哥打架,三弟被打死了,这是何等的悲剧!要是明朝的皇帝聪明一点,勤快一点,把权柄牢牢捉住,内阁又哪里会一家独大到要设立东、西厂来平衡?

在陆承启思考之时,陶苴箐又硬着头皮说道:“那削减黄河治水钱银,陛下以为如何?”

陆承启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黄河治水,乃千秋之事,刻不容缓!削减治水钱银,叫李诫如何下手?不可,万万不可。要朕看,不如将众位卿家的养老那笔俸禄拿出来用着先……”

“陛下,此事不可为!”

陆承启还没说完,大庆殿里就炸锅了。这会的文武百官,几乎都没了灰色收入,全都指望着辞官后拿那笔养老金的。要挪用那笔养老金,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根?这不,很多平日里都不说话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反对了。

陆承启假意为难道:“要是不拿出来用,众位卿家的俸禄就发不出来了……”

“陛下,臣等愿意少拿一些俸禄!”

很多官员肉痛地开始表态了,他们宁愿现在少拿一些,也不愿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那可是一大笔财富啊!

陆承启见他们掉入毂中,心中得意一笑,嘴上说道:“这倒不用,朕有一个法子,若是操作得好,绝无国库枯竭之虞。”

徐崇光和林镇中对视一眼,脸上写着无奈二字,心中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众位卿家,可知我大顺的版图有多大?”

陆承启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若是苏轼在这,肯定知道他不仅要推行国债,还要开发江南了。

“大顺版图,东至东海,北至草原,南至南海,西到黑汗、回鹘国,为历朝历代之最也。”一些文官见有机会露脸,连忙出列拍陆承启的马屁,一本正经地说道。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那朕再问众位卿家,大顺最繁荣之地在何处?”

“自是中原一带!”

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很多大臣不约而同地回答到。

“不错,我大顺版图辽阔,为何仅有中原一带繁荣富庶,人口众多?长江以南,土地比中原广阔得多,人烟稀少,水网密布,良田众多,为何会这般?”陆承启缓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整个大庆殿里的臣子都不说话了。

徐崇光听了,心中震撼,忍不住出列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要让江南,变成第二个中原?”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徐首辅果然深知朕意,不错,朕确有此意。如此广袤的土地,却没有人;如此众多的良田,却在长草;气候能一年两熟的地方,却无人种水稻,这是多么奢侈浪费!朕心疼呐,这就好比拿着金碗讨饭吃,国库平白少了几千万贯的税入!”

徐崇光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有意经营江南,自是好事。只是中原百姓,可肯背井离乡?”

陆承启笑道:“只要有土地,一切都不是问题。朕想过了,既然中原人口众多,总归是有无田无地之人。一旦有了天灾人祸,这些人肯定没有甚么能力去抵御天灾,毕竟他们没有土地。而江南最缺人口,不缺土地,所以朕要下旨,若是在长江以南垦荒无主之地,此地即为这户人家所有,一人仅限五亩。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说到这里,徐崇光哪里还不明白,陆承启是有备而来的?而且他的目标,恐怕并不是要发行什么“税劵”,而是在开发江南!说真的,徐崇光并不在意这个,他只是谨防这个政绩莫要落入他人手里就行了,特别是他的政敌。莫看他现在是内阁首辅,风光无限,其实不知有多少人在觊觎着他的位置。便是内阁里,那其余十一个内阁大臣,哪一个不是野心勃勃之辈,想要取而代之?现在他们是威望欠缺,暂时威胁不到徐崇光的地位。要是小皇帝为了平衡朝政,把其中一人扶植起来了,比如把这个开发江南的政绩给了这人,那他肯定就是徐崇光的接位者了。

说实话,徐崇光自认为身体还很硬朗,在首辅的位置上再呆个十年没问题。不过现在他与小皇帝的关系有些紧张,能不能撑到十年也是未知数。所以他不能让这个政绩落入政敌的手中,那样的话他就太被动了。他宁愿毁了这个计划,也不会让其他人威胁到他的位置的。这不是徐崇光自私,而是他认为自己的抱负,一定要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才能实现。前提条件就是,他还是内阁首辅。

基于此,徐崇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臣认为此事不可为!”

陆承启有点讶异,他想不通为何徐崇光第一个出来反对。这个老头虽然和他政见有些不合,但只要是对大顺有利的,他还是支持的。这一次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出乎了陆承启的意料。

“徐首辅为何这么说?”

徐崇光振振有词地说道:“陛下,若是有田有地者也来垦荒,那岂不是乱了套?再者,江南虽大,可大顺无田无地者,得有数百万户,江南田地能有几何,可否满足数百万户百姓之需?数百万户百姓涌入江南,当地州府如何安置?外来人口一多,与当地百姓起了冲突,当地州府如何断案……这些事情,陛下可曾考虑过?”(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一章:声东击西

徐崇光这一问,顿时就把陆承启问倒了。说真的,陆承启没想过这么多,他只是知道江南现在还是极为荒蛮,想要重现正史上的繁荣罢了。

“徐卿此言有理,朕一时没有想这么多……”陆承启不紧不慢地说道。

不曾想,徐崇光就是在等这句话:“陛下有所不知,一旦朝廷背负上江南这个包袱,定然会异常艰辛。老臣斗胆奏请陛下,趁早放弃江南为好!”

陆承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个徐老头,我支持什么他就反对什么,专门与我做对么?”他年纪尚轻,不懂什么叫贪恋权势。身居高位之人,对与自身权势极为敏感。但凡有一丝威胁到他地位的事情发生,都会竭力阻止,一如现在的徐崇光一样。他不知道开发江南的意义么?他肯定知道的,也清楚这里面蕴藏着多少利益。但很可惜,正是因为这件事有着极大的收益,大到威胁到他的地位了,所以徐崇光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一切地反对这个政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陆承启可不是这么想,不论是新政还是开挖运河,抑或者是开发江南,都是他一定要完成的目标。想也不想地回绝道:“放弃?朕决定了的事,从来不会放弃。即便朕想得很肤浅,没有预料到有许许多多困难。但朕相信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开发江南,关乎大顺千秋万代,此事绝不容有所闪失……”

徐崇光急了,一向镇定自若的他,此刻也显得有些激动:“可陛下,国库的钱银都不够开支了,哪里有余钱投入江南?”

陆承启眨巴着眼睛,似乎在征集徐崇光意见一样:“徐卿忘了,昨日朕与你说过的‘税劵’了吗?”

满朝文武窃窃私语,大概是在讨论这“税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徐崇光一愣,他总算明白过来了,小皇帝这是声东击西啊!明面上是要开发江南,暗地里还是假借开发江南的名义施行“税劵”。徐崇光心中有苦说不出:“陛下,老臣年纪大了,记不清了……”

陆承启咳嗽了两声,大庆殿中安静了下来后,他才缓缓地说道:“那朕再说一遍吧,所谓‘税劵’,就是以税收的名义,朝廷向百姓借钱,以充实国库。以朝廷税收为保证,一年后本金加利息返还……”

陆承启的话音一落,整个朝堂就不镇定了,不论文官武官,都在议论这个“税劵”。

在大顺朝内,早就有这样的形式出现了。元绶年间,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官营放贷机构叫会子务,元绶帝以扰民为名,实施不过两年便停了。私营的放贷铺子叫钱引铺,私人第一放贷人叫钱民,或者叫钱人、钱主、库户,第二放贷人叫行钱,又名行人。不论田契,还是地契,抑或者是金银器,都是很好的抵押品。要是没财产抵押,可以质押妻女。闲钱多得烫手的“钱民”,业务巨忙,分手乏术,遂委托、雇请“行钱”为代理人,代为放债经营。至于利息,共同瓜分,瓜分比通常是五五开。“行钱”无本取利,自然积极性高。这二者类似后世的房地产老板和售楼小姐,售楼小姐手段越多,卖楼越多,楼价越高,提成越多,若卖掉几个亿的楼盘,还有年终奖五百万给你拎回家。

这种民间放贷,利息极高,属于“钱生钱”的行当。有些借了高利贷的百姓,无钱偿还,田地房屋妻女都不属于自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