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天下厢军太过松散,并不能聚拢起来训练。陆承启已经在酝酿兵团制度了,厢军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布也不是个法子,不仅容易扰民,过于松散也形不成战斗力。

陆承启一时间想的倒是很多,可惜文武百官不应承了。右谏议大夫钱宗方原本不想踏入这趟浑水,但严华如此大胆的建言,让他胆战心惊。身为谏议大夫,他有责任提醒陆承启如何施政,当即反驳道:“严大人此言,臣不敢苟同!禁军乃是拱卫京畿之师,如贸然调离京兆府,恐生祸患啊!陛下,此举不可行!厢军不堪大用,大可征募强兵,禁军出京,此举太过冒险,绝对不可行!”

而严华刚想说话,龙图待制余融出列说道:“钱大人此言差矣,先前若不是陛下让万余禁军增援幽州,又如何立下不世功绩?禁军之强,诸卿有目共睹。厢军糜烂,亦是众所周知之事。如仅派两万禁军剿匪,臣以为还是可行的。且以禁军之威,贼寇定当望风而逃。”

钱宗方无言以答,左谏议大夫云枫却说道:“禁军虽是精锐之师,但每动刀兵,花费何止百万?国库如今尚有余钱,亦不是这般用的!”

严华义正言辞地说道:“贼寇祸国害民,若不及早除之,待得势大,想要剿灭,花费恐怕更是甚巨!有道是,防微杜渐,且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贼寇此刻虽不成气候,若是成了气候,受苦的还是大顺的百姓啊!陛下,臣恳请陛下为了大顺百姓,出兵剿匪,不能放任他们坐大!”

严华使出了杀手锏,左一句大顺百姓,有一句天下黎民,直接占了大义的名分。若是再有人反驳,必定会给严华扣上一顶不理百姓死活的帽子。要是陆承启追究一下,那他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果然,没有人敢再搭腔了。陆承启好像也很是触动的样子,缓缓地问道:“诸卿以为,派何人去剿匪为好?”

文官们一听,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不好。这些文官都极其忌惮武人,这种忌惮是深入骨髓里面的,他们极怕武官抢了他们的位置。现在文官的位置普遍高于武官,还能以势相压。要是日后武官爬到了他们的头上,官又大不过他们,动手又打不过人家,那真的是悲催了。哪怕这些文官他们都是一心为国的,此刻也不能免俗。

如果不是徐崇光得了实际好处,恐怕他也是不赞同出兵剿匪的。陆承启自然是对这些官员的心中弯弯道道有一些了解,忍痛割出一些利益,才算是笼络住徐崇光,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官员。

枢密使姜瑜听得陆承启问话,自然要推举陆承启的心腹人物了,当即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王韶王将军合适。”

王韶的威名,现在已经惊震契丹,算是大顺朝里面炙手可热的战将了。姜瑜推举王韶,自然是很合适的。

但陆承启并不想让王韶再次出战,他现在正在皇家军校学习着,他的练兵思想还不能和陆承启的统一起来,自然不能轻易动用这个名将胚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九章:惨烈争夺

(在寒冷的深夜里,求些订阅吧,哪怕是单章也好,不想成神的写手不是好的码字匠,而我只是一个键盘侠而已……)

“王卿现在不行,他尚在皇家军校,朕不可能因为这些琐碎之事,让王卿再一次离开皇家军校。诸卿还是另选将才吧!”陆承启否决道。

枢密使姜瑜的提议被否决了,皱着眉头再次入列。兵部尚书秦怡康突然出列,恭谨地说道:“臣以为,禁军指挥使卢尘洹,先前力克契丹神射手,武功过人,想必领军也是一流。臣推荐卢将军率军剿匪,定可一举荡平贼寇!”

秦怡康一说起卢尘洹,陆承启的脑子里就浮现出那个肥肥胖胖,却膂力极其惊人的卢胖子。说起卢胖子,陆承启现在锻炼的吐纳功都是他教的。在伴射过后,陆承启对于获胜功臣卢胖子也仅仅是赏赐了一些钱财绸缎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陆承启倒是觉得挺对不起这胖子的,人家连最隐秘的功法都对他说了,他却吝啬到只赏赐了一些钱物而已。

想到这,陆承启有点想要补偿一下这个胖子的意思。对付一些散兵游勇的贼寇,卢胖子还真的是一个好人选。一来,战事的影响力不怎么大,就算败了,后果也不是很严重;第二个,卢胖子的能力可以通过监察司的密探,仔细观察卢胖子在战场上的作为,得出最为公正的评价。陆承启从来不启用没有能力之人,哪怕有缺点的人,只要他有能力,陆承启都敢用。

要是这卢胖子不堪大用的话,陆承启以后就会少用他了。毕竟陆承启的志向不仅仅是荡平贼寇,他想做一个堪比李世民的千古一帝,自然是要开疆拓土的。卢尘洹不堪大用,他又怎么敢用?一个不慎,葬送掉的就是几万,十几万的精兵!

陆承启仔细衡量了一下,说道:“卢将军,朕倒是有些个印象。先前在南御苑亲见卢将军神箭,想必领兵亦是不差。就这么定了,着令卢将军率五万禁军前去剿匪。同时,厢军皆赶赴禁军大营,接受训练。翰林学士承旨,拟旨吧!”

翰林学士承旨是专门代替皇帝拟旨的官员,以翰林学士中任职最久者担任。这时候的翰林学士承旨由倪刚担任,此人亦是两朝元老,乃是元绶十二年进士。

倪刚当即领旨,已经在内心打起了腹稿了。陆承启话音落下后,就等于拍板定案了。文官们都不怎么开心,对于武将被重用,他们都是很防备的。

这不,他们已经想着如何收复阵地了。京兆府尹黄玮颐出列说道:“陛下,工部尚书黄锡时黄大人已经致仕,工部尚书一职已然空缺。不知道陛下可有心仪人选,补缺工部尚书一职?”

黄玮颐的话,其实也是诸多文官的心里话。工部尚书一职他们并不看重,看重的是陆承启对于文官的态度。毕竟陆承启太过于重视武将,已经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危险了。

陆承启心道:“果然是来了。”早有准备的他,缓缓的说道:“不知道黄卿可有举荐之人?”

黄玮颐一愣,他原本只是想要测试陆承启对待文官的态度,却被他轻轻巧巧地把皮球踢回来。工部尚书乃是工匠的头,哪怕陆承启一次又一次提高的匠人的地位,工部尚书还是六部之中,最不显眼的位置。哪怕是比尚书低官职的黄玮颐,也不屑于担任工部尚书一职。毕竟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你的仕途的终点几乎就是到这里了。作为一朝京都府尹的黄玮颐,前途无限量,又怎么会看得起这个位置?他的野心,可是要进入内阁做首辅的。

黄玮颐呐呐地说道:“臣并无推荐……”

陆承启微微皱眉,又望向了吏部尚书吴显祉,问道:“吴卿,你作为吏部尚书,可有人选推荐?”

吏部尚书吴显祉一愣,当即出列道:“工部侍郎唐勋政绩斐然,可升任工部尚书一职。”

陆承启心中苦笑,他倒是想扶正唐勋,可早就答应了徐崇光,他哪里能出尔反尔?要是惹恼了徐崇光,引起君臣对抗,那就坏事了。更何况,这关乎陆承启的诚信问题,要是给出的承诺都办不到,陆承启的威严就算是扫地了。

“唐卿不行,朕另有重任。工部尚书杂事繁多,唐卿并不适合。吴卿,可还有人选?”陆承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吴显祉倒是没想到。他原本以为唐勋是陆承启看重的人才,举荐他并没有过错。却不料还是没有让陆承启中意。

吴显祉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只能说道:“除却唐大人外,臣尚未对其他大人进行考量,并不知道谁能胜任,实在惭愧……”

陆承启并没有责怪他,毕竟一部之首,确实需要慎重一点。这时候,礼部尚书冯承平突然出列说道:“宝文待制曹凌曹大人,性情忠厚,可为工部尚书。”

冯承平这里面也是打着如意算盘,曹凌乃是他的学生,哪里有不为学生争取利益的老师呢!多了一个帮手,六部中他们就占了两席,权柄就大得多了。黄玮颐不稀罕工部尚书的位置,还是大把人稀罕的。

徐崇光敏锐地察觉到冯承平的内里用意,连忙示意户部尚书林镇中。林镇中立时会意,出列说道:“曹大人虽然政绩可圈可点,但工部尚书一职,非得有实力之人不能胜任。臣以为,将作监李诫乃是当世良匠,可为工部尚书!”

林镇中这话,隐隐指出了曹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专业能力。工部乃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部门,要是工部尚书都不会什么专业技能,岂不是贻笑大方?

作为从四品的宝文待制的曹凌,虽然知道林镇中说的是实话,但还是怒目而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