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牧已经整顿完毕,他要带领三万侍卫司和殿前司的禁军,前往大定府,他仍旧要死守大定府。
而刘延庆和王禀作为苏牧走后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数万大军留守幽州,警戒莱州和锦州方面的女真人动向,也要警惕武州和云州方面的党项人。
在目前看来,长城以南的幽州,作为北伐军的前线大本营,确实比大定府要更加的适合。
但大定府不能丢,这已经成为了共识,有苏牧坐镇大定府,相信大定府的局势应该能够稳定下来,如果在此期间,苏牧能够说服后辽,那么就更加的稳妥了。
事实上无论是王禀还是刘延庆,心里也都保持着这么一个期望,在他们看来,苏牧北上大定府,亲自坐镇,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与后辽重修旧好。
只要能够将后辽争取过来,大焱的胜率就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这一战的机会也就越大。
而苏牧很清楚,后辽是没办法再争取的,因为萧德妃和耶律淳并不是依赖个人感情来做事的人,特别是萧德妃,这个女人绝对不简单。
在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国母,都是厉害角色,一个比一个厉害的角色,无论是萧燕燕萧观音等等,都足以与真宗朝的太后刘娥等争雄。
这个时代非但让男人们解放了思想,同时也让女人们放开了束缚,非但辽国和大焱,西夏那边的王后也是一个个厉害角色。
当然了,这些女人最终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刘娥差那么一丢丢,就成为了第二个武则天。
闲话也休提了,只说张宪花了一整夜的时间,终于抓住了苏牧的军事要点,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前往大定府势在必行,但也必须要将刘延庆等人的军队安排妥当。
否则苏牧一走,这些人不听号令,或者又开始搞资历和争斗那一套,整个后方可就乱了。
苏牧前往大定府,甚至坐镇大定府,都不需要担心,真正让人担心的反倒是刘延庆和王禀等一干留在幽州的老将们。
他们掌控着剩下的七八万人马,如果利用这些人马,如何去分配,而不是集结在一处,白白浪费掉大好战机,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先头的斥候已经开始往前面探路,大军出发在即,苏牧却找到了童贯。
作为郡王,作为掌管了大焱军队二十余年的大太监,童贯在军队之中拥有着极大的权威。
无论是刘延庆还是王禀等人,都是童贯从西军里头带出来的,或许老西军对他们这样的“叛徒”很鄙夷,但他们对童贯的话,却不敢不听。
且不说童贯与种师道是仅次于苏牧的军中统帅,与苏牧一般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单说童贯对刘延庆王禀等人的掌控力,就足以让苏牧托付重任了。
或许刘延庆王禀等人对苏牧的种种做法存在着质疑,但童贯却不会。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跟种师道一样,对苏牧实在太过了解,苏牧从来不做无的放矢的无用功,所以苏牧想要死守大定府,肯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是以他们现在的目光,无法看到罢了。
所以当苏牧将后方托付给童贯之时,这位大太监果断地答应了下来。
因为他和种师道一样,并不仅仅只是想要做一个精神领袖,他仍旧想要利用自己的权威,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苏牧将张宪叫了过来,朝童贯说道:“我离开之后,希望王爷能够统御全军,具体的事情我已经交代给张宪,无论如何,请王爷支持他的每一条军令,因为这是我留下来的军令。。。”
“我没办法给张宪更高的身份,但王爷的身份却足够,所以。。。一切军令,我希望以王爷的名义下发,如此一来阻力也就小很多,眼下千钧一发,某便将张宪托付给王爷了。。。”
对于苏牧如此坦诚,甚至坦诚到有些不敬的话语,童贯却没有半点不悦。
他确实封了郡王,成为了历史上空前绝后,仅此一位以宦官封王的人物,但他知道,如果没有苏牧,这一切根本就不可能达成。
种师道的荣耀,继承在苏牧的身上,更承载于他童贯的头上,对于种师道所受的不公,曾一度让他童贯感到非常的羞愧。
甚至于直到了现在,他仍旧认为,自己的郡王头衔,有一半是偷了种师道的。
所以对苏牧这样直接的拜托,他并没有反感,而是越发觉得责任重大。
他看着张宪,仿佛从张宪的身上,看到了另一个不同风格的苏牧,如果张宪能够完美地继承苏牧的大战略意图,他童贯又何必介意当一回苏牧和张宪的傀儡?
他和种师道一样,已经老了,老人总会求稳,这在刘延庆王禀等人的身上,就得到了验证。
在帝国四面临敌的状态之下,他们这些老人能做的,便是给年轻人让路,就像种师道那样,最后的付出,是推一把这些年轻人。
“放心吧,大定府那边就交给你了,如果可能。。。还是让曹顾回来吧,他的身子骨。。。怕是。。。有些撑不住。。。”
亲眼见到种师道的离开,也让童贯有些物伤其类,想当初他与种师道曹顾三人,掌控着北地战场的大权,如今种师道已经离开,曹顾仍旧在大定府上面,他自然想要曹顾南返。
再者,大定府有苏牧坐镇,又有梁师成跟着,曹顾在那里难免有些多余,而且赵宗昊赵如靖等王子还在大定府,万一出个意外,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将难以想象。
见得童贯如此,苏牧也就彻底放心了下来,朝张宪和童贯点了点头,而后带着孙金台郭京,以及巫花容,在六丁六甲神符营的护卫下,骑着高头大马,便出了辕门。
三万禁军,即便在辽阔的北方大地,三万禁军仍旧声势浩大,大焱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争和苦难,才取得了百年的承平。
虽然间中也与西夏摩察不断,西北面的战争从未停歇过,但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擦枪走火。
然而今天,整整三万禁军的性命,就捏在他苏牧的手里头,这是一种何等样的沉重和激动!
权力是让人迷失,让人膨胀,特别是男人。
苏牧也是男人,他也有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力欲望,但这种满怀乱撞的激动,很快就被他压制了下去。
因为他知道,前路上等待着他的,只有杀戮和死亡!
第六百八十六章 皇城司的实力
上京城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汉人官已经不再是南面官,而是与契丹人一样,成为了后辽官场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西京道被西夏人占领,中京道被大焱收入囊中,东京道乃至于室韦、远至于东海女真部,全都成为了大金国的领地。
而西夏方面的黄头回鹘,西州回鹘,都已经在吐蕃和西夏人的包围之中,不再承认后辽的宗主国地位。
大西北沙漠之中的辖戛斯和斡朗该等回鹘部族,都已经成为了蒙古的“禁脔”。
如今的后辽只剩下整个上京道,西北路招讨司以及乌古敌烈统军司,虽然辽阳府和黄龙府之间还有回跋部等少数人仍旧忠于后辽,但很显然,后辽无论领土还是人口,都已经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说是苟延残喘,一点都不过分。
虽然在幅员上比较,仍旧比西夏和大金国,仍旧比还未建国的蒙古要大,但已经无法与大焱相提并论了。
在决定背弃与大焱的盟约之后,上京乃至整个后辽都纷纷行动起来,对大焱的南朝人发动了清洗行动。
大焱的军队甚至于行商都不敢再进入辽国边境线,虽然一些走私的榷场仍旧没有关闭,但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大焱的汉人已经不敢再北上。
而后辽国内的汉人也是整日里提心吊胆,虽然他们已经成为了后辽朝廷的中流砥柱,但到底还是汉人的血脉,万一萧德妃连他们都要清除干净,谁敢拍胸脯说自己一定就能够存活下来?
不过萧德妃还算将情义,或者说她比较现实,无论汉人还是契丹人,只要能够帮助她管理这个国家,她就不会在意血统的问题。
毕竟汉人南面官在内政管理上出类拔萃,而且汉人们的技术简直堪称登峰造极,有这些汉人帮助后辽重建家园,比那些只会骑马打猎的契丹人,要好太多太多。
萧德妃的政策也让不少汉人安心下来,对于他们而言,在后辽和在大焱也都相差不大,只要有一口饭吃,只要能够继续保持他们的荣华富贵,给谁卖命不是卖命?
再说了,他们本来就是北地汉儿,这近乎百年的背井离乡,已经让他们记不住自己的根在哪里,他们在同化着游牧民族,又何尝不是在承受着游牧民族的影响和改变?
在文教和礼法以及百艺上,他们仍旧保持着汉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文化态度,但在行事作风上,他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