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昭等人来到县衙,发现已经有人,将县衙围得水泄不通,只见堂下跪了一老一少两人。

县衙之上,一个文士端坐首位,拿着手中的文书仔细阅读,并没有说话。堂下围观的百姓,亦是禀住了呼吸,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过了许久,张既才抬起了头,对着跪在地上的两人喝到:“张家丢失了一千二百钱,可是在你们家中寻到,你二人合谋盗窃张家财物,可有此事?”

新丰县城治安一向非常好,盗窃案发生的也非常之少。故此当人们得知,这二人犯了盗窃罪以后,全都议论纷纷。

那个年轻人听见张既的话,就要开口说话,却不想老汉率先说道:“这些财物都是我盗窃的,与我家孩儿并无丝毫干系。”

青年脸色涨得通红,轻声唤道:“阿翁……”

“闭嘴!”

那个年长的犯人,好似知道儿子要说什么,当即厉喝一声,吓得青年不敢再说话。

张既看到堂下的一幕,眼睛微微一眯,再次问道:“你二人都知道财物藏在哪里,如何不是你们合伙盗窃?”

老汉在地上磕了两个响头,悲泣着说道:“钱财真是老汉我本人偷的,只不过后来被小儿发现了,此事跟小儿完全没有关系啊。”

张既闻言也不答话,只是将目光在青年身上停留半晌,这才问道:“可是如此?”

青年一脸迟疑,却只是不答话,那个老汉当即急了,厉声喝道:“明廷问话,你怎敢不据实以告?”

青年张了张嘴巴,却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

张既没有再逼迫青年,反而拿出来了一卷文书,缓缓说道:“李老汉一生勤恳本分,从来不会作违法乱纪之事。”

“今年年初,李老汉之妻病重,李氏父子散尽家财,都未能将其医治好。后来,张家的财物就丢失了。”

说到这里,张既也没有理会两人的表情,再次自言自语的道:“李老汉之子李文,乃至孝之人,见其阿母病重而无钱财医治,先向人四处借贷。”

“不料钱财仍旧不够,李文遂心生恶念,将张家财物盗取,藏在家中。”

李老汉闻言大惊,急忙说道:“此事真是老汉我所为,与小儿没有一丝关系。”

张既制止了老汉的话,道:“先让我把话说完。”

李老汉看着张既严厉的眼神,遂不敢再言。

张既却是继续说道:“后来东窗事发,李老汉为了李文的前途着想,就将罪行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因为李老汉知道,亲亲相首匿并不犯罪,到时候只需要推说,自己盗窃财物被李文发现,却没有被首告,李文即可免罪。”

“李老汉如果一口咬定钱财是自己盗窃的,本官亦是没有办法给李文定罪。”

亲亲相首匿,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亲亲相隐。

虽然法律规定,得知别人犯罪而不首告者,以犯罪论处。然而法不外乎人情,出于人性的考虑,也有些许例外。

相互关心相爱的人,尤其是父母血亲,即便他们有了过失,也不忍苛责追究,兴师问罪,而动了包庇回护的恻隐之心,这样才正常。

哪怕秦国时期律法苛刻,若是子告父,官府也不会受理此事。

到了汉代,‘亲亲相隐’进而形成了刑律的一项原则:即,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并不不论罪。

相反,假如自己家人犯了盗窃罪,你反而去官府首告,不仅他的家人会被治罪,就连他本人也会被判刑。

这种思想其实自古就有,《论语·子路》中有言: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当然,并非所有的罪行,都是适合‘亲亲相隐’。

就比如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或者是某些亲属之间,互相侵害的罪行,都不在此列。

哪怕如今关中使用了新法,这条原则仍旧没有改变。

张既站起身来,缓缓走到了李文身旁,亲自为他整理了一下散乱的头发。

继而他柔声说道:“我知道,这件事情是你做的。只要你也绝口否认,我也不能给你判刑。”

“然而,汝父愿意为你背负盗贼的骂名,你既然乃至孝之人,甘愿为救母亲犯罪,又怎么忍心看到自己老父因罪发配?”

说到这里,张既幽幽一叹,道:“我只问一遍,张家的钱财到底是谁偷的?你的答案就是这个案件的最终宣判!”

话毕,张既直接站在一旁,紧紧盯住李文。

李老汉生怕自己儿子承认,大声喊道:“是我做的,是我做的,你不能承认。”

然而,李文却是忽然向李老汉磕了几个响头,涕泪纵横的说道:“阿翁美意,孩儿又岂会不知?”

“可是若让阿翁替我顶罪,我就真的禽兽不如了。”

话毕,他抬起了自己的胸膛,对着张继说道:“张家财物,正是我所盗窃,与家父一点关系都没有,还望明廷能够还家父一个清白。”

“至于我的罪行,但凭明廷宣判!”

李老汉听见李文的话,脸色当即变得煞白,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张既此时却是脸怀笑意,说道:“汝之罪行,吾自然会秉公宣判。按照律法,盗窃者除了交还赃物以外,还应当罚与赃物相同价值的财物。”

“若是交不起罚款,就要发配服徭役以顶罪。”

第六百零九章刁难

李老汉现在家徒四壁,根本拿不出钱财抵消罚款,最后李文只能被宣判了流放服徭役。

哪怕李老汉在公堂之上,声嘶力竭的大声呐喊,说钱财是自己偷的,张既亦是根本毫不理会。

典韦见状,却是佩服的说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张德容居然能够揪出真正的盗窃犯,并且给他定罪,真乃非常人也。”

依照典韦的思想,既然李老汉已经承认钱财是他偷的,赃物又已经找到,这个案子也就相当于完结了。

却不想,张既仍旧耗费大量口水,让李文亲口认罪。这就不由使得,典韦心中对他敬佩不已了。

文昭却好像没有听见典韦的话一样,想着张既宣判的这个案子,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按理来说,李老汉与李文都说钱财是自己盗窃,与对方无关。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这件案子根本没有办法宣判才对。

甚至于,还可以将这两人一同判罪。

可是,张既偏偏就这么草率的宣判了。这不由使得文昭,对于张既的才能,产生了一丝怀疑。

他没有回答典韦,也没有说些什么,只是将怀疑隐藏在了心里。

这件案子完结以后,又有一对夫妇被带了上来,两人跪在地上脸上满是惶恐的神色。

张既亦是拿出了一纸文书,详细观看半晌,才问道:“主公早就颁布了禁酒令,现今却在尔等家中查到了酿酒的用具,你们可知罪?”

禁酒令乃是那几年干旱时期颁布的,可是直到干旱过后,官府仍旧没有撤销禁酒令。

因为文昭觉得,如今乃是乱世,每次出征都要耗费许多粮草。乱世之中,多储备一些粮草总没有过错。

故此,这个禁酒令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只不过,境内好酒之人不计其数,关中连续几年粮食丰收,也使得不少人蠢蠢欲动。

好在文昭一面下令严查那些私自酿酒之人,一面把酿酒这一行业收归国有,只需官府酿酒,而不许百姓私酿。

不仅是私自酿酒,现在百姓喝除了官府以外酿的酒,都是犯法的。

如此一来,官府既能够控制酿酒对于境内粮食的消耗,又可以利用酿酒赚取一大笔钱财,可谓是一举两得。

为了保证官府的绝对垄断地位,各个郡县对于私自酿酒之人,查得十分严格。

所以有人举报这对夫妇,家中有酿酒工具以后,他们就被张既派遣的官吏,带到了县衙之内。

这对夫妇闻言,急忙惶恐的说到:“小人家中虽有酿酒用具,却也不敢私自酿酒,还请明廷还我清白。”

县中廷掾却是厉声喝道:“你二人既然不酿酒,又为何私藏酿酒工具?”

两人被廷掾说的哑口无言,只是口中喊冤,却也不知道如何争辩。

张既却是制止了廷掾的动作,问道:“你等前往此人家中的时候,除了搜到酿酒用具,是否找到他们酿制的酒?”

廷掾愣了一下,这才懊恼的说到:“这两人也太过奸猾,居然不知道他们将酒藏在了何处。”

张既再次说道:“那就是没有找到他们酿制的酒喽?”

廷掾虽然不甘,却仍旧点了点头。

却不想,张既忽然说道:“抓贼抓赃,捉奸捉双,既然没有搜到他们酿的酒,就不能以私自酿酒罪处罚他们。”

廷掾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张既挥手打断了。

他大笔一勾,当即说道:“你二人虽然没有酿酒,却私藏酿酒用具,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