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汉朝廷觉得,将羌人内迁既能约束他们,又能充实内地的人口,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于是乎,大量羌人被迁出陇西四郡,来到了凉州东部土地富饶的郡县。

让天子以百官始料不及的是,内迁的羌人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与边疆造反的羌人遥相呼应,将整个凉州折腾的鸡犬不宁。

哪怕东汉时期,出现了数位贤明君主,反复无常的羌人仍旧叛乱不停,将整个东汉政权拖入了战争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百余年来,由于西羌叛乱的缘故,不知消耗掉了大汉多少钱粮。甚至于,东汉最终走向覆灭,也未尝没有羌患的缘故。

然而,羌患为何如此难以解决?同样是游牧民族,为何匈奴依附汉室以后,却能与汉朝之间保持长久的和平?

贾诩书中提到:匈奴与羌人,虽然都是游牧民族,但他们的政治体制,却有很大的差异。

匈奴是个相对统一的民族,单于在这个民族里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望。只要汉室能够控制参与,就能保证匈奴不会叛乱。

甚至于,汉室还经常以册封单于的名义,挑起匈奴的内乱,不停削弱他们的实力。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自南匈奴附汉,终东汉一代,匈奴都没有成为边疆之患。

然而,羌人却并没有统一的政权。他们大大小小的部落无数,各自为政,但是又会有些联系。有一些羌人部落,还会相互仇杀。

面对这样松散却又有组织的羌人,汉室却找不到一个控制的对象。拉拢了这个部落,那么羌人部落又造反了,剿灭了这个叛逆,他的盟友又开始作乱。

而且,面对羌人的屡次叛乱,东汉政权在处理问题上也有些问题。

东汉前期,对待羌患的手段,主要是镇压和内迁。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哪怕汉军装备精良、骁勇善战,在与羌人作战的过程中,也有兵败的时候。

汉和帝去世不久,朝廷征发千余羌人戍边西域。这些羌人不遵调令,半路上就都逃跑了。官府派人前来抓逃兵,结果这些羌人跑到塞外,内外羌人一同起事,西北边境顿时天翻地覆。

当时的大将军邓骘调集五万部队征剿羌人,反被打得大败。

胜利使得羌人更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有些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甚至自称‘天子’。

羌人部落以为汉军不堪一击,更是联合起来抄掠边地,汉室的河西走廊被切断,甚至连三辅之地也蒙受其难。

朝廷迫于财政压力,放弃了继续用兵,决定将那里的汉人内迁,彻底丢弃凉州。

然而,自从武帝开始,那里的汉人已经在当地扎根,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园和财富?于是乎,西北的汉人也开始反叛。当时著名的羌人领袖杜季贡,就是一个地地道道汉人。

羌人叛军与汉人叛军勾搭在一起之后,羌人部落首领才发现,汉人的脑子真的非常好用。并且有汉人当领头羊,他们遭受本地汉人百姓的抵抗,也不会那么强烈。

更为重要的是,若是战败,他们就可以将罪行都推到汉人身上,自己却能够留住性命。自那以后,羌人造反,推举汉人之中有名望的人当做首领,就成为了传统。

这也是为什么,北宫伯玉等人反叛,会挟持凉州名士边章、韩遂,让他们充当首领了。

凉州的羌人、汉人联合叛乱,声势浩大。东汉为此消耗两百多亿钱,近百年的国库积蓄为之一空。

无奈之下,东汉耗费巨额钱财,建立了一批精锐骑兵。甚至于,还向南匈奴借了一支骑兵,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大规模的叛乱虽然停息,羌人仍旧在凉州折腾了二十多年。

及至后来,羌人再一次大规模造反,东汉老将马贤战死,三辅地区再一次迎来了劫掠的羌人。

然而,这一次羌人造反只持续了几年。因为东汉朝廷,找到了一个新平定叛乱的方法,那就是‘招降’。

只要羌人叛乱,汉庭就派人过去跟羌人谈条件,争取能够招安叛乱的羌人。哪怕名将皇甫规、张奂等人,也都是如此行事。

然而,这个绥靖政策,却是个无底洞。

当被招安的羌人首领,花完了手上的赏钱以后,再次带领羌民揭竿而起。一来二去之下,东汉朝廷一次又一次拿钱去喂饱羌人。

还有那些被羌人,推举为叛军首领的凉州名士,他们也从羌人叛乱之中,找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路子。

须知,平常这些人想要成为一方太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

然而,只要带领强人叛乱,朝廷招安的时候,自然会笼络他们这些所谓的首领,对他们进行封官赐爵。

因此,这些汉人有时也心甘情愿带领羌人造反。当他们接受招安,成为一方官吏以后,仍旧与羌人私底下勾结。

这真是应了后世的一句话:要升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哪怕韩遂、马腾,他们之所有拥有现在的官职、地位,也与带领羌人叛乱不无关系。

就这样,羌人叛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朝廷为了避免大规模战争,消耗无数的钱粮,就使用绥靖政策,不停利用官职、钱粮平息羌患。

至于羌人,以及一些凉州名士,却将叛乱当成了自己的发财之路、晋升之阶。

看完了贾诩介绍羌人叛乱的书卷,文昭才对于羌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四百六十四章屠夫段颎

是夜,文昭在庭院之中来回走动,一夜无眠。陈旭或仰望星空,观看数之不尽的星宿;或低头皱眉,翻出前世的记忆。

贾诩的这卷书中,详细写到了羌患的历史以及危害,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也许在贾诩眼中,马腾、韩遂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羌患才是真正的恶疾。

书卷之内,虽然大多都以记叙为主,陈旭仍旧从其中看出了贾诩的一些观点。

东汉朝廷面对羌患所使用的策略,不管是内迁、教化,还是绥靖政策,贾诩都是不屑一顾。

书卷中写得非常清楚,羌人乃是游牧民族,大大小小的羌人部落非常之多。他们之间既有所联系,又如同一盘散沙。

游牧民族本来就很难与汉人融合,再加上羌人欺软怕硬,没有统一的领导。哪怕曾经有两万多落(五人建一落)羌人投降汉室,其余羌人仍旧是大汉的心腹之患。

特别是当汉军遭逢败绩的时候,那些投降的羌人,也会再次反叛,与其余羌人遥相呼应。

至于后来以钱粮招安羌人,贾诩对此更是嗤之以鼻,认为东汉朝廷这是在自掘坟墓。

文昭在庭院之中来回走动着,他喃喃自语:“羌人之患,真是触目惊心啊。”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他比别人更加知道羌人对于华夏的危害。可以说,羌乱从东汉开始,延续到两晋,最后成为了五胡乱华的主力,导致汉人差点被彻底灭绝。

这些对于前世的陈旭来讲,还是太过遥远。但是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不得不为以后的事情做考虑。

紧紧握住了拳头,文昭在心中暗暗想到:“羌患,一定要彻底平定!”

寒风吹来,文昭身子一个哆嗦,他这才感觉到了一阵寒意。如今来到凉州已经三月有余,年关将至,天气自然也变得无比寒冷。

特别是在凉州,这种寒冷更加明显。方才文昭心中一直有事,这才没有注意,现在回过神来,才发觉身子已经快要被冻僵了。

用力搓了搓手掌,文昭在原地蹦跳了一阵,感觉浑身上下血液流速加快,身上这才温暖了一些。

就在此时,典韦来到文昭身旁,轻声说道:“主公,你一宿未睡,还是洗个热水脚,休息一下吧。”

看到典韦,文昭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说道:“兄长,你让人给我弄点热水、饭食,我吃完之后,还要去找文和商议大事呢。”

典韦知道陈旭的脾气,也没有再劝,就下去让人为他准备热水、早餐。早餐完毕以后,文昭加了一件厚厚的衣服,就往贾诩的庭院之中走去。

此时的文昭,虽然满脸倦容,眼睛却是无比明亮。

和贾诩跪坐定以后,他长跪作揖行礼道:“军师既然写下了这么一份书卷,心中定然破羌之策,还请军师教我。”

贾诩急忙回礼,他看着陈旭一脸坚定的神色,心中这才舒了一口气。

他身为凉州本地人氏,对于羌患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好几次,若不是仗着自己聪慧过人,贾诩可能早就被羌人杀死了。

是以,自贾诩懂事以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彻底平定羌患。如果没有遇到陈旭这个立志消灭羌患的明主,可能贾诩就会将这种愿望,永远埋藏在心底。

他沉思了半晌,才开口说道:“主公,诩先给你讲一讲,我以往在凉州的经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