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但面对大人的反问,几人无不是纷纷陷入沉默,万万两军费又岂是国家所能负担,现在大清国一年所入不过七八千万两,若全以新军一般,又岂能练百万强军?

“募兵制的前提就是要给予厚饷,当兵吃粮是为必然,这当兵的粮子们,吃北洋的粮是吃,吃我东北军的粮也是吃,谈不上所谓的忠诚,这一仗大家都看到了,清军纵是以北洋之精锐,亦是一碰即溃,完全谈不上英勇,募兵制可带来精兵,但士兵却谈不上忠诚!”

拿着清军说事的唐浩然虽有些强词夺理,可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

“相比于内地,咱们东北的优势是什么?”

反问一声,看着唐浩然将面上的笑容一敛,正色说道。

“咱们过去靠的是厚饷来吸引人当兵,可别忘了咱们的兵都是农民,都是普通的百姓,所以,想要吸引他们,除了厚饷之外,还可以用他们内心的渴望来吸引他们!这自宋代起当兵之所以贱籍,那是因为当兵无所得,若是我中国千百间不是重文轻武,也不至于落得此步田地,所以,我意恢复中国,必先恢复先秦春秋中国之武勇,故而,唐某决定,自即日起,凡我东北边防军者,服役三年后,可授田四十亩,因伤残退役者可授六十至百亩不等,地皆为农垦田垦拓之熟地!既便有弟兄战死沙场,亦可授田于其家人,此田永不收回,授予地契!”

“然帅,若,若是如此……”

不用再去寻思其它了,任谁都明白授四十亩熟地意味着什么,自此之后再也不需募兵官苦心婆心的游说,只需坐于募兵处即会有数以十万计的良民涌入东北,争相加入边防军,为的就是那四十亩熟田。

“若是如此,非但自此之后再也无须为募兵忧烦,这军心亦完全为大人所驱使!”

何止是驱使,过去部队战力维持靠的是指导员的洗脑,还有严格的军法以及宪兵的枪口,而现在靠的却是利益的捆绑,对于那些士兵来说,他们想要保住四十亩军田,就必须要义无反顾的战斗下去,否则一但失败他们会如大人、如他们一般,失去全部,包括那四十亩熟地的诺言。

“然帅且慢。”

滕毓藻的声音随即响起,他的眉头一皱,流露出的焦虑之色。

“我东北三省,的确还有亿万亩荒田可供垦殖,但,大人麾下,却不可能永远都是这十万官兵,而我边防军亦不可能永远只为东北边防,若是他日……这田地如何授予?”

面对滕毓藻的忧虑,唐浩然用力一挥手打断他的话说道。

“东北地不够,不还有蒙古、还有新疆、还有河套,这天下的土地多得狠,还不够咱们分给几百万官兵的吗?”

第19章捆绑(第二更,求月票)

话音刚落,这书房之中便立即响起一片赞同声。

“然帅英明。”

“然帅所言极是!”

“然帅此策可谓是定国安邦之良策!”

纵是先前对建立义务兵役制持以怀疑态度的滕毓藻等人,这会也在顷刻间将那点怀疑全都忘到了九霄云外。

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田产对士兵的诱惑,甚至相比于的三年的军饷,四十亩田产无疑更为丰厚,纵是一般劣地亦能值两百元,若是良田恐怕不下三四百元。其价值远超过三年军饷不说,相比于能花尽的钱财,这四十亩却是永世不尽可传子孙后代的财产。

四十亩田产,足以让士兵退役后过上富足的生活,时下直隶、山东等地许多乡间的地主、富农所占之地不过只有几十亩,四十亩足够退役兵过上体面的生活,役前不过只是穷困潦倒的落魄后,而退役后却乡间小财东,这种日子几人不向往?

“嗯,当然,这四十亩不过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应该只会多,而不会少!”

面对几人的赞同,唐浩然倒是不觉得意外。

受两千余年的农耕传统影响,人们有了钱,通常都喜欢第一时间换成土地传子传孙,在座的这几位东北边防军的高层将领也不例外,因厚饷养兵的关系,他们的俸禄本就颇高,而且在朝鲜的时候,自己总会劝说他们购买一些新建企业的股票,他们现在每人都持有少则数万元,多则十数万元的股票,现在每年单就是那些股票分红,都超过他们的俸禄。

对于他们而言,除去继续投资公司,继续将个人的荣辱、财富,完全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之外,最为稳妥的投资恐怕就是投资田产,而相比于在老家乡下投资,远没有于治下投资更便利,不过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部队整训之事牵绊,倒是让他们“错过”了投资垦殖公司,但这种错过却是好事。

府中与军队之间,必须要维持一种平衡,甚至于现在在将那垦殖公司的那碗肉拿走的时候,唐浩然必须考虑给军方一些肉汤,以确保军队对自己的忠诚,无论如何,府中的那些文官对自己的忠诚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自己对东北的统治,而对于半个军阀的自己来说,军队却是统治的基础。打压一方,拉拢另一方,这是最起码的政治手腕,现在唐浩然用起来到也算是娴熟,而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将手中的田产变成部队的战斗力。

“我个人的想法是按军衔不等授田,一等兵可以是20亩,上等兵是25亩,下士是35亩,中士是45亩,而上士则是60亩……”

表面看似简单的将军衔与授田亩数相互联系,但实际上这个建议却不亚于秦代时军功赏爵,毕竟军级的晋升与战功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军官,则是另一个等级,尉官可以是100至300亩不等,校官可以是500至1000亩,至于将官,可以是2000至5000亩,嗯,如若是官兵伤残或阵亡都可以适当的加倍授田……”

有如当年满清入关时的“跑马圈地”般的分肥,三言两语间,唐浩然便把一个大大的馅饼分予众人,而在这眼前的这几位被几千亩田产这笔飞来之财砸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唐浩然却依然不依不饶的继续说道。

“考虑到退役尉校军官将作为在乡军人灵魂的关系,分配予他们的田产应靠近市镇,最好紧挨城市、乡镇,而在乡将官因随时征召的关系,田产应靠近省府所在……”

在道出这句话时,唐浩然颇为心长的看了他们一眼,然后笑说道。

“无论是奉天还是将来任何一个省城,以后总会开发,总会发展的,大家伙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看眼前之利!这也算是在座的诸位给子孙打下来的基业!”

“然帅为我等,我等焉能不知,然帅恩情,末将粉身难报!”

几人连忙起身恭谢,经历过仁川开发的他们,又岂没有从大帅的话中体谅其意,当初仁川特区征地时,地价平均每亩不过数两;而现在不过两年而已,每亩平均地价已高达一千余两,将来地价自然不可限量。

纵是省城附近田产远不及仁川,但随着将来的开发,这些田产所值亦不可估量,而且时间越长田产越值钱,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是中国,而不是朝鲜,他们也不是朝鲜的农夫。仅此授田便足以让他们数代受益不尽,其焉能不感大帅之恩。

在他们的感激之中,唐浩然笑说道。

“不过,你们可别想着现在就辞职回乡做你们的足谷翁,我可告诉你们啊,这辞职的荣田可要减半!”

话峰一转,看似开玩笑的唐浩然接着说道。

“而且相比于关外的土地,关内的地可不是更好嘛,别忘了直隶和东北一样,除了私人民田外,还有大量旗田、屯田和皇庄,它们都是当年满清入关通过屠杀、跑马圈地圈来的土地,这些田将来也是要收回来的。就像京城周围的旗田、皇庄,我看都是要收回来的!”

言语中唐浩然自然没有任何顾忌,他之所以会提及此事,却是在提醒他们,授田不是过了这个村便没这个店,在将来还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相比于关外,关内的田产更值钱,毕竟这授田是退役后方才授予的。

“纵是直隶的分完了,不还有那些把宁愿跟着满洲人一条道走到底的,早都忘记血管里流的是什么血的士绅名下的田产,到时候也可以一并没收,他们既然铁了心与民族为敌,唐某又凭什么还要惯着他们,凭什么还让他们享尽好日子。”

冷冷的一笑,对于那些“遗老遗少”从来就没有任何好感的唐浩然,自然不会容忍他们用在满清时期凭借特权积累的财富继续在新中国过人上人的生活,那些人是必须要打倒的,甚至必须要加以清算的。

“然帅……”

一听大帅要清算士绅,纵是明知道清算士绅后,内地士绅所持的财产,再由大伙凭着军衔以至财力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