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拿渗碳钢而言,甚至直到一战结束后,美国以及法国的多家钢铁公司仍然向克虏伯支付了巨额的专利费。而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对德国最大的榨取,甚至不是巨额的赔款,而是多达上万种专利的无偿转让。

欧美各国对专利的重视,不是后世国人所能理解的,恰也正是这种无法理解,使得很多人不明白,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为冶金工程师的唐浩然自然深知专利的重要性,就像交给伍宇明带到英国去的上百种专利一般,那些专利授权足以确保公司的许多产品享有一定的“垄断性”。

至于钢材渗碳专利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相比于钢材的渗碳处理,唐浩然更为看重的却是自己于机器局钢铁车间内“研制”几十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就像标号从一至十二的十二种造船钢一般,它将是仁川钢铁厂打开船舶用钢的基础。甚至就是即将用于渗碳试验的360毫米钢板亦是其中的一个钢号。

“根据试验室的测试,十二号装甲钢的基材硬度为250280HB,基材抗拉强度为85090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550600MPa,如果经过渗碳处理的话,那么表面硬度可高达670720HB……”

在通红的均质装甲钢板被吊至渗碳炉时,唐浩然向身边的十几名学院工学系冶金专业的学生解释着,这些学生已经学习了十个月的冶金知识,现在一面于学院学习一面于工厂实习,参与工厂的建设时,亦作为唐浩然的助手,协助他进行试验,毕竟很多试验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对于这种低合金钢板,唐浩然自然深知其性能,他远比历史上最为著名的KC装甲的基材更为优秀,甚至不逊于二战德国时使用的WH装甲,而且其使用合金较少,价格自然相对低廉,现在唯一的疑问就在于它的渗碳效果,尤其是递减渗碳深度,毕竟在百年后用于民用的渗碳钢递减渗碳深度远不及军舰装甲的零头。

“渗碳的过程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充分进行试验,充分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后世于大学中读过的资料来,以在850摄氏度下渗碳时为例,第一个小时中渗碳层厚度增加了0。4毫米。第二个小时中增加了0。13毫米,的三个小时中增加了0。1毫米;此后增加速度虽有个别跳动现象,但大体上是逐渐减小的;而到了8小时以后基本上稳定在0。05毫米/小时的水平了。而900摄氏度下的渗碳速度,同样,第一个小时之内渗碳层厚度增加了0。53毫米,第二个小时增加了0。23毫米,第三个小时增加了0。18毫米,第四个小时增加了0。13毫米;10小时之后平均速度基本恒定在0。07毫米/小时的水平。由此可见,即使采用气体渗碳、时间长达2周也就是336小时、渗碳温度按照1000摄氏度估算,则渗碳层厚度也就是60毫米的水平。而按照50%的渗碳层厚度,完成整个渗碳过程甚至需要一两个月,唐浩然自然没有时间终日守在这里,而眼前的这些学生,无疑将是进行试验的唯一人选。

“……变成气体方式之方法是将碳化气体如C4H10,C3H8,CH4等和空气相混合后送入变成炉,在炉内1000~1100℃之高温下,使碳化氢和空气反应而生成所谓变成气体,由变成炉所生成的气体有各种称呼,这里方便上叫做变成气体……”

在大人解释着着渗碳工艺时,赵裕则将其记在笔记本上,偶尔他会把视线投向厂房门口的警察,根据保密条例,他们不能从厂房内带走一张纸片,所有的笔记本都需要装进厂房内工作室的保险柜内,不过,对于赵裕而言,他并不需要笔记本,他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完全可以记下这一切。

尽管如此他也不会违反保密制度,尤其是绝不会在外国老师的面前谈论工厂内进行的种种试验,这些试验是工厂赖以生存的根本;自然容不得一丝外泄,更何况这种钢将来还将用于海军的军舰上,从而一改洋人坚船利炮的局面。

当赵裕浮想联翩的时候,渗碳炉封闭了,随着变成气体进入渗碳炉,炉内的均质装甲钢开始了漫长的渗碳过程,而唐浩然则继续向学生们讲解着钢材的渗碳处理工艺,偶尔的他会帮助他们解释一些于课堂上碰到的学习问题。

两三个小时后,直到为那些学生上了两堂冶金课之后,唐浩然方才离开厂房,在走出厂房的时候,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臭鸡蛋味,他的眉头禁不住微微轻扬,等到这个试验结束之后,建造军舰所需要的基础基本上也就打下来了,相比于另一个时空中的历史,自己至少在这里为中国的工业打下了一个基础,尽管这个基础还不算稳固,但至少是一个开始,再有几年的时间,待到特区的工业门类齐全,初步吸收了同时代欧美技术的时候,特区便可以成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的根基,有了这个基础作为支持,等到全国光复之时,就能够展开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到那时,中国的命运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想到未来的改变,一直抑于唐浩然心底的忧虑再一次浮现出脑海之中,北京那边的那些人,还会给自己多长的时间?又一次,李光泽、宋玉新两人的建议再次于心头闪动着——捅一个娄子,捅一个他人无法收拾的娄子,难道真的要推行那两步,把原本有序推进,尽可能减少阻力的两步棋变成一着烂棋,最终靠着铁腕维持朝鲜的局势吗?

想到这,唐浩然的眉头再一次皱紧了,凝视着那发黑发黄的烟雾,不禁在唇边喃喃着。

“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第117章统制(第一更,求月票)

机要会议室是统监府里的一个能容纳二十余人的会议室,一直以来,能与这里参加会议的无不是府中部门要员以及公司要员,而今天会议室外的警卫们却显得有些奇怪,因为今天的会议有些与众不同。整个统监府各部门以及各公司的显要们,全都神色严肃的坐在会议室内,这是从未曾有过的事情。

过去这会议要么是府中官员和少部分公司高管,要么就是相反,那种会议不过只是协调会议,今天是怎么回事?

会议室外的警卫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次重要会议时,此时的会议会场上几乎听不到一丝声息,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非但外间警卫产生这种意识,纵是与会者,也更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府中将要做出重要决策的前奏。不过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决策,所有人都显得有些茫然,直到大人来时,众人才意识到一切即将见分晓!

“今天的会议内容很简单,只是关于朝鲜以及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问题!”

落坐的同时唐浩然吐出了一句话来,然后看着众人,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简单吗?

不简单!

如果推行这一切的话,那么整个东亚的历史都将由此改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唐浩然一直在考虑着两个问题——捅娄子与发展,这两个看似互不联系的问题,最终还是慢慢的重叠在一起,成为了一个问题。最终,历史给了他解决问题的答案。

“大人,不知大人有什么吩咐?”

宋玉新试探着问了一声,作为公司的监事长,尽管他在教育上投注了很多精力,但他毕竟是公司的高管,虽说在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过问分公司的事宜,但在听到“公司”两字时,那眉头还是微微一跳。

唐浩然并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示意机要秘书将文件夹一一传给众人,在众人翻看文件夹的同时,他清了下嗓子开口说道:

“现在,众所周知,在朝鲜的发展问题上,府中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公司与有史以来任何一家公司不同,府中亦是公司的主要持股人,公司承担的并非仅仅只是确保投资人的利益以及企业的利润,在更多的时候,公司必须要考虑到朝鲜的发展问题。”

凝视着众人,唐浩然道出了公司的不同之处,北洋公司的30%的股份由府中持中,20%由华扬公司持有,还有25%由自己持有,其余的股份则散在几千名民间股东手中,这些股东从府中官员直至公司高管,几乎囊括了府中公司所有科长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正是通过这种股份持有,才使得众人的利益早就捆绑在一起。

“所以,经过再三思考后,我认为,为了朝鲜以及公司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打破旧的发展方式,推行全新的经济模式,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朝鲜以及公司的发展!”

话声稍稍一顿,唐浩然吐出了一句话。

“即经济统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