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置身于仁川钢铁厂工地上,唐浩然向身边的邝贤俦解释着自己的用意,尽管钢铁厂的1号高炉是由英国工厂设计生产,但唐浩然仍然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比如增加的这几座风炉,就是为了提高风温,增加进入高炉的热风量。

“大人,对冶金您自然是内行!不过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作为一名矿业工程师,邝贤俦是去年年末方才赴英转学冶金,同时督造府中采购的冶炼钢铁设备,现在说出这句话,自然是发自肺腑,若是说过去唐浩然的才学不过是听人说,那么现在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且不说其绘制图纸令机器局制造机器对高炉进行改造,即便是极为寻常的耐火砖砌筑亦能让其找出捷径,按照其推行的方法堆砌耐火砖的速度提高了近两倍,甚至连轮窑厂烧制的耐火砖配方亦由其设计,其质量远高于英国工厂。

“云初有什么话,尽管直言,虽说我学的是冶金,可将来这工厂还是要靠你!”

人才不足体现在方方面面,就像眼前的邝贤俦过去所学亦只是矿业,冶金是到了英国后方才跟着英国技师学习,可即便是如此,至少在未来几年内这座工厂在也只能依靠他。

“大人为改良钢铁生产,提出众多发明,于中国尚无专利,若是为英国技师所窃,岂不不利于我等?”

于英国学习冶金时,邝贤俦更是亲身体会到英国工厂对技术的封锁,其所学不过只是一般冶金技术,而现在大人诸多改进设计若为英国技师偷窃,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高炉的最终改造,需要等到一个役期之后,到那时候,你和厂里的技术人员差不多也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自然可以甩掉洋技师的拐杖,至于这热风……”

手指着面前的正在安装的热气炉,唐浩然却是笑了起来,这四座热风炉瞧着是19世纪工艺水平的,可内里却是20世纪的水平。对于热风的作用,早在几十年前,欧美冶金界便知道采用这一技术,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燃料消耗,提高了铁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以英国的克莱德厂为例,1829年,该厂使用冷风,焦比为8。05,1830年吹入150度热风时,焦比为5。15,而1833年吹入313度热风时,焦比降至2。88。

而在过去几十年,英美工厂进一步提高热风温度的热情,完全被其并不明显的效率所打消,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正是送风系统的落后,准确的来说是采用蒸汽动力的风机,无法将足够的风量送至高炉——蒸汽传动风机速度达低,自然无法满足送风需要,而这几座热风炉采用的唐浩然设计并交由机器局制造的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风机,不仅加大了送风量,亦降低了运行成本。

正是因为负责设备安装的英国技师对此不了解,其才会视工厂提高炉温为浪费,而在另一方面节能降焦又岂只是热风,这不过只是一个“辅助”工艺罢了。但即便是这个“辅助工艺”欧洲直到十几年后方才有同类产品。

“他们暂时还偷不走,毕竟技术并不在热风,更何况……”

手指着远处的风口,唐浩然冲着邝贤俦笑说道。

“我希望他们认识到热风的作用,然后咱们好向欧洲卖设备不是!”

自信!

于冶金方面唐浩然有着自己的自信,现在这个时代不过是现代钢铁工业的起步阶段,通过对这个时代的路轨以及船用钢板的分析,唐浩然惊讶的发现其所用的仅只是普通碳素钢,强度低、耐磨性差,普通碳素钢材仍然是钢铁工业的主流,无论是造船也好、铁路也罢,用的只是都是普通钢材,其钢材质量甚至不如后世的建筑钢材。正因如此,在唐浩然的规划中,未来的仁川钢铁厂的主打产量则是最为普通的钢铁产品——钢轨以及造船钢板。而未来的仁川钢铁厂将用强度更高、耐磨性更好的低合金钢,欧美铁路公司绝对无法忽视超过其现用钢轨三倍以上的优质路轨,船商亦无法忽视质量更为优质的船用钢板。

虽说其质量远无法同百年后相比,但在这个时代唐浩然相信自己设计出的产品,绝对属于“高科技”的范畴,亦正是基于技术上的自信,他才会对这座工厂的未来充满信心。

“既然如此,那我多虑了!”

得到大人肯定的答复之后,邝贤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在英国有着偷师经历的他自然知道,有些技术上东西防是防不住的,不过既然技术不在热风,那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十月!”

在离开钢铁厂施工工地的时候,唐浩然则在脑海中思索着这个时间,这是邝贤俦以及负责设备安装的约翰逊工程师给出的时间,相比于之前的计划加快两个月,这是因为许多基建工程在设备到位前即已经完工。

只要投入足够的设备与人才,便能够把工期压缩至最短,对于后世这一最简单的工程原则,唐浩然自然采用了拿来主义,就像……透过车窗,看着那些穿着棉袄,扛着工具排着队往工地上赶去的劳工,唐浩然的眉头不由的一皱。

现在的特区几经扩大已经再是当初的4平方公里,根据一个冬天修建的几十公里简易道路拉出的框架,特区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城市,未来交通如何保证?

有轨马车!

这是府中的那些人给出的答案,无论是上海亦或是欧美其它国家,这个时代的城市公共交通就是有轨马车,几匹马拉动一节木质车厢,马车旁站着一名身着黑色复古披肩的马夫,车厢正前方的车门口站着两名古典装扮的票务人员,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公共交通。

可这样的公共交通能够满足特区的需要吗?

更何况对于唐浩然来说,他希望特区在意味着现代,象征着未来,难道还用那些拖着粪兜马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吗?这种原始的交通工具自然与唐浩然心目中的现代与未来无法相提并论,更何况从购马再到养马,对府中而言根一直都是笔庞大的支出。

一路上唐浩然看到一辆辆拖着砖石的马车,正是那些马车将砖块以及石料、水泥运往特区的各个角落,那些负重数吨的美式货运大马车,把特区那一条条平整的“夯土路”压的沟壑纵横,受限于筑路成本,在短期内的特区内只有部分道路进行硬化,而所谓的硬化亦仅是铺设石子,待到炼焦厂能够足够的沥青之后,再对路边进行硬化建设,绝大多数路面是传统的夯土路边。

难道亦正因如此,修建城中轨道供运货使用已经列入了特区的计划之中,而蒸汽机车的烟雾弥漫绝不适于城中,因此只能使用马车牵引,至于汽车,现在不过是刚刚发明,甚至连富人的玩意都排不上号,自然也谈不上应用,那除了用马牵引货车之外,还能用什么呢?

沉思间唐浩然的脑海中冒出四个字来。

“有轨电车!”

同时想到于另一个时空中曾乘坐过的有轨电车,伴着那“叮当”声古朴的有轨电车于城中穿行着,乘客不时的上车、下车……相比于马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载客更多,甚至运营成本更低。而在历史上,应该是在10年后,西门子公司发明有轨电车,现在技术上成熟吗?

“技术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想到于钢铁厂应用的大功率电动机,唐浩然立即意识到有轨电车于技术上的可行,有轨电车的核心就是一台电动机,甚至相比于汽车,原始的有轨电车技术更为简单,甚至并不比机器局制造的火车车厢复杂多少,相比结构复杂的蒸汽机车,电车的结构更为简单,更适应现在特区的技术水平。

“对,没错,就是他了!”

第85章机器局(第三更,求月票!)

1891年,光绪17年,初春,春雨绵绵。

运货的马车离开机器局专线后,缓缓走过厂地间泥水洼,拖着沉重的生铁、钢材以及木料往料仓走去,现在的汉城机器局,几经扩建之后,已经变成一座占地四千余亩大厂,规模堪称远东第一的铸币厂亦位于其中,每日运货马车不断往返于仓库与专线车站,将原料运进或将产品运出,终日不歇。

机器局西则一排连绵的厂房便是去年新建的机器工厂,其规模相比过去扩充十数倍,机器达四百余台,非但机器齐备诸如蒸汽锤、炼钢炉、化铁炉更是一应俱全,甚至工厂内还建成炼铁车间,添置了一台二手的25。55立方炼铁高炉,以炼铁供工厂使用,当然这座高不过11。4米的炼铁高炉最重要的用途还是作技术验证,供统监大人于此研究新型炼铁工艺。

自这座小炼铁高炉月前投入使用后,几经改造后,其日产量一跃达到50余吨,高炉利用系数更达到惊人的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