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什么?”我奇道。
“艳歌。”她简单明了地回答。
我当场否认:“我是纯洁的!你不要把我与那些肮脏的文人相提并论!”
“呐!”她伸出手来,示威地向我扬了扬。
我咬咬牙,挑出一张纸递给她。
半分钟后她再次伸手。
我咬咬牙,又挑出一张递给她。
她再次伸手。
“休想!”我一把将我的文稿全部夺过,塞给小昭,“你们把这些全收回去,锁好了。”
小昭和双儿低声笑着跑了回去。
蔡琰用手指梳理了下微微有些散乱的长发,看着我说道:“公子明明诗文满腹,却深藏不露,抑或是待价而沽?”
“这不是属于我的才华,”我决定坦白从宽,“而且……或许某一天这点才华还会消失,而我可能随时就再也写不出这些东西。所以,蔡小姐不要再问了。”
“哦?”她眨了眨眼,这个寻常的动作在她身上显得尤为俏皮。
“还有,其实你可以拒绝这门婚事,”我果断出击,“如果你不方便的话,我可以直接拒绝蔡大人,如果我不同意,他也只能取消婚事了。”
“不必了,我已经决定了。”她摇头拒绝了我的好意。
“呃……什么?”我怔了怔。
小昭和双儿拉着手进屋。
“我已决定要嫁给你。”蔡琰很是坚决地向我宣布。
第二十二章上朝
“是么?你是认真的么?”我对蔡琰进行最后的劝导,“我说过这些不是我自己的正常水平,你若还如此执迷不悟,以后可不要后悔。”
蔡琰对我的逆耳忠言置若罔闻:“妾身没有后悔的机会,除非你先我而死。”
我一阵战栗:这妞还没嫁过来就开始诅咒为夫,太霸道了!
既然已经鉴定完毕,她很快便起身告辞:“今日便叨扰至此,琰期待着大婚之日。”
她十分端庄地施礼,袅袅婷婷而退,与刚踏进门槛的小昭与双儿擦身而过。
侍立在门旁的赵承忙不迭地为她引路,看样子他甚至已经先我一步将蔡琰视为马府的女主人了。
我向小昭招了招手:“过来。”
她踮着脚尖跪坐在我身前。
我厉声责备她:“你今天有些多嘴呐,你知不知道?”
“小昭知道……”她虽然坦承了过错,但毫无悔改之意。
“知道还这么积极的把我多年来的积蓄全拿来向她展示?”我微微有些怒意,“你想什么呢?!”
“小昭也想嫁给公子嘛。”她低声回答我。
我不由一怔:这算什么逻辑?“即使如此……和她有什么关系?”
“先娶了妻才能纳妾吧?”她天真地眨眼。
我苦笑一声,摸了摸她的头:“你的想法很不好,打乱了公子的计划呢。”
她轻声“咦”了一声,却顺势靠在我肩头。
双儿努着嘴,反常地没有说话。
·
第二日清晨,我甚至来不及练完枪法,贾诩已来唤我。
“有什么事情么?”我锻炼身体的兴致被他打断,略有些不快地停止了发泄。
“公子还是忘记了,”贾诩料事如神般说道,“我提醒过公子今日要上朝的吧?”
马岱也已穿戴完毕:“大哥你……忘得好快……”
我抹了把汗:“今儿是……”
“五月十一日。”他很确定地回答。
“我还没吃东西来着……”我抚着肚子抱怨,“你们应该早一些提醒我。”
贾诩看着咎由自取的我,很淡定地捋了捋短须:“公子该走了,诩还要去处理公文,先走一步了。”他真的片刻不再停留,扭身便走。
于是我无奈地摊手,迅速换上宽大的官服,与马岱两个人参拜吾皇去也。
·
再一次入宫,宫内已遍地都是侍卫,当然这些士兵遇到我后都乖乖地行礼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都只是我的家兵而已,却来吃朝廷的粮饷,真是好待遇呢。
徐晃领着卫队守在殿外,他一脸肃然,见到我也只不过点了点头。
真是个严守规矩的人呢,我叹了声,随即越过他,进入了宽阔的大殿。
“张大人早上好。”我迅速找到了顶头上司卫尉张温。
他还是那么温和:“是马大人啊。”
“晚辈第一次参与朝会,还请大人指点。”我虚心请教,“晚辈应该站哪里?”
张温很理解后辈,指了指他身后的席位:“公车司马令隶属卫尉,当然应该坐在老夫身后。”
我再一次向他表示感谢,拉着小岱站在张温身后,大概我们俩可以占据一张席吧。
小岱却拒绝了:“我是卫士令,应该护卫在门口的。”
“咦?你也跟我装?”我一把推开他,看了看四周渐渐变多的人群,卫尉属下独立官员应该包括公车司马令、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侯令,七名宫门司马,除了小岱徐晃,其他人已经陆续到来,我很热情地与他们一一问好,他们明显都已然明白我的身份,依次友好地回应我。
但他们无人与我同席而坐,全部退居我身后。
原来我已经具有霸气护体了啊,神人鬼皆不能靠近么。我苦笑了一声。
“马公子可好?”有人亲切地问候我。
我仰头,来人正是蔡邕:“蔡大人好,不嫌弃的话,可与晚辈同坐。”
“好好。”他满脸欢笑,毫不客气地坐下。
“请恕晚辈不敬,现今蔡大人居何官职?”我凑过去问他。
他如实回答:“老夫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的记载,隶属太常,六百石。”
“太史令?”我很奇怪的问道,“难道不管修史么?”
“虽然并没有要求,但老夫一直以来与众人都在修治《东观汉纪》,效仿太史公而已。”他的神情比起方才严肃了许多——是因为谈论到他的工作么?
“修史乃国之大计,大人谨慎为之。”我知道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他点了点头,却转而又换成一副轻松的神情:“小女昨日与公子相见后,很是欢喜呢。”
“呃?”我不知如何反应,只能讪讪应了一声,“是么……”。
“相信你们很快就可以完婚了。”他自顾自地憧憬着未来。
“嗯?!”我继续无语。
蔡邕笑了笑:“小女将公子所作的几首诗篇写给老夫,老夫真不曾想到公子也是文武之才呢。”
“诗篇?”蔡琰这妞,还真能默写啊,“一些闲时余兴所作,让蔡大人见笑了。”
“余兴么?未必吧。”蔡邕摇头,“老夫与几位同道传阅研读,分明都是饱含深意之作啊。”
“深意?蔡大人谬赞,晚辈不敢当。”我尴尬地笑:我读诗三十余载,也没发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中有什么深刻的哲理……
蔡邕却将我的坦诚看做谦逊,他赞赏地点头:“年轻人能如你一样保持恭逊的,实在太少了,老夫的眼光果然没有错。”
“是是是,蔡大人眼光独到,晚辈佩服。”我只好承认,接着转移话题,“今日上朝有什么要紧事情么?”
“老夫当然没有什么大事,也许赵太尉、荀司空、王司徒他们会有事情吧。”他说到“王司徒”三个字时,神情一如平常,我感觉不到那是曾经险些置他于死地的名字。
最后一批人也迅速入殿,我身旁的官员全部站立起来恭敬地低头。
蔡邕也迅速将我拉起:“三公来了。”
果然,映入眼帘的正是荀爽、王允、赵谦三人。
司空、司徒、太尉。
三人团团向诸位同僚还礼,而后穿越众人,坐在最前端。
待三人坐定,九卿百官才各自入座。
卫尉张温左手是太常马日磾,这位慈祥的老人也曾回头向我示意。
右手边是少府阴脩,话说……少府的属官数目在九卿中看似最为庞大,甚至将孤单一人的大司农与宗正的身后位置全部霸占。
九卿的职责分布得也太不均衡了吧?我摇头,对东汉的官职表示担忧。
右手侧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凑上前来:“阁下是否便是公车司马令马超大人?”
“在下马超,”我点头,“阁下尊姓?”
对方腼腆地微笑:“在下黄门侍郎荀攸。”
第二十三章朝议
荀攸?!我耸然而立。
紧挨着我的蔡邕讶然抬头。
荀攸亦是一怔,不明白我怎么如此大的反应。
“荀君公达,在下仰慕久矣。”我深吸了口气,恭敬地弯腰施礼。
荀攸退了一步,相应地还礼:“马大人客气,早闻马门多名将,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我已经习惯了这类吹捧,但被他这么一捧,效果远比皇甫嵩、朱儁他们舒心得多。
荀攸者,何人也?汉末顶级智谋之士,虽然他的身影一直被小叔荀彧的光辉所掩盖,但玩过三国志系列的玩家都应该知道,单凭智力与政治二项,天下能与其媲美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