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12日,岛津军攻克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攻入筑前国,包围了岩屋城,而此城的大友军守将正是“双璧”之一的高桥绍运,不过大友氏仅剩的部队都在府内城坚守待援,岩屋城中仅有守军763人!高桥绍运早知在5万大军面前,坚守岩屋城就如螳臂当车,但是岩屋城之后就是立花城,守将乃是代替病逝的立花道雪,已经过继到立花家的自己的亲生儿子,立花宗茂。如果高桥绍运撤退,立花城将直接面对岛津军的攻击,但如果坚守,定能拖住岛津军十天半个月,到时候丰臣秀吉的援军就该开到了,自己的儿子则可能幸免!高桥绍运于是决定誓死守城,给儿子也给大友氏留一线希望!就在岛津军包围城池之前,高桥绍运向部下训话,要求不愿殉死的士卒趁早出城,但部将们都感其忠义,并无一人逃离。
7月13日,岛津军正式开始攻城,高桥绍运不愧双壁,亦是九州第一善守大将,在其出色的指挥下,岛津军死伤惨重,岩屋城纹丝不动。激烈的攻防战日以继夜,铁炮枪声和士兵的喊杀声,还有临死前的哀嚎声不绝于耳,战况极为惨烈。由于城内防御得当,岛津军伤亡不断增多,这样撑到26日,在岛津军轮番攻击下,大友军方才开始渐渐不支,外城于夜间陷落,高桥绍运率领余众退入内城继续奋战,鉴于岛津军伤亡太大,也是敬佩高桥绍运的忠义,岛津军前阵总帅岛津忠长遣使入城劝降,但被高桥绍运严辞拒绝。
27日凌晨,知道和平落城无望的岛津军发动总攻,岛津忠长亲自率军登城,高桥绍运和大友氏勇士拼死奋战,连重伤的士卒也抱着岛津军士兵从高处滚下,同归于尽,下午5时左右,付出惨重代价的岛津军终于攻到天守阁下,此时高桥绍运身边只剩五十余人,且各个多处负伤已经无力再战,不愿做俘虏的高桥绍运在天守阁内切腹自尽,年仅39岁,剩下的部将或互相刺杀,或切腹自尽,全员玉碎无一人投降!岛津忠长见状,对高桥绍运及其部下的奋战感佩不已,宣布用最隆重的军礼埋葬了这些勇士。
岩屋城一役,岛津军前阵一万五千人战死三千余,伤千余,大将折损二十多名,是萨摩兵前所未有的大败,不但总减员两成,且因为都是萨摩本地兵卒和直属将领,所以岛津氏一战元气大伤,后继无人,多少年轻俊才尚未成名就身死异地。更惨的是,高桥绍运的奋战给立花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岛津军趁势杀到了立花城下,但由于在岩屋城受挫,士卒士气极低,只能对立花城望城兴叹(这是日本传统,三月亡华之初,日军战斗力极旺盛,可徐州会战之后,日军看出中国军队的决心和自己的受挫,便一年不如一年,斗志溃散极快),8月中旬,丰臣秀吉的援军终于开进九州岛,前锋毛利军以黑田孝高为军师,已经抵达丰前,与此同时,四国的仙石秀久,十河存保,长宗我部元亲三路共一万两千人也攻入九州东岸,大敌当前,围攻立花城的岛津忠长慌忙撤兵,反被立花宗茂出城追杀,损兵折将,岩屋城也很快再次回到大友军手里。
为了重振士气,也为了奠定岛津氏在九州岛的统治地位,岛津义久决定亲自出征,他放弃所有前来投奔的各地豪族,把他们安置在各地镇守,自己挑选了萨摩藩国的勇士八千人为主力,大隅国的勇士一万两千人,分开两路,自己和岛津家久出日向国,岛津义弘(另一猛人)出肥后国,进攻丰后。
1583年(天正十一年)10月初,岛津军连战连捷,两路人马已经合兵一处,攻到了离大友氏居城府内城不远的鹤贺城,守将利光宗鱼乃是军旅多年的老人,是立花道雪亲自提拔的将才,他拼死奋战,但终因兵微将寡而不得不撤退,岛津氏于是打算进攻府内城,可撤到安隅城的利光宗鱼趁岛津军大意,守卫兵力薄弱的当口,再次发动奇袭,竟然又夺回鹤贺城,岛津义久大怒,率两万大军回头团团包围了鹤贺城,日夜攻打,发誓要生擒利光宗鱼不可,攻防战异常激烈,在大友军的奋战下,岛津军死伤三千多人仍未能拿下此城,到了10月底,坚守此城十三日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利光宗鱼在城头指挥作战的时候,被岛津军铁炮击中,当场死亡!主将一死,众守军失去了主心骨,虽然还在奋战,但鹤贺城沦陷已在旦夕之间!
鹤贺城位于府内城之南四里(中国三十里),扼守着通往府内城的战略要冲,且庇护着九州北平原三处无险可守的粮敖,此城一失,莫说府内城也必难保,就是九州所有北军的粮食也会成问题,府内城守将大友义统乃是大友宗麟的嫡子,大友氏的新任家督,在此前所未有的危机前束手无策,他只好向刚进驻九州的丰臣军求援,丰臣军离府内城最近的乃是从四国出发,才整军完备的仙石秀久一路,计有本部人马一千,十河存保部三千,以及长宗我部元亲和长宗我部信亲父子的八千人,共大军一万二千。仙石秀久一接到大友义统的急报,忙和众位大名商议,由于四国军来此,是秀吉答应了他们可以使用北军粮草,所以他们也不希望三处粮敖落入南军手中,于是决定救援,以长宗我部氏为前军,火速率领所有四国人马日夜兼程,奔赴府内城。
府内城原有守军一万人,再加上丰臣氏援军,人数方面刚好和岛津军旗鼓相当,可惜事实永远是残酷的,并非人多就能赢,虽然丰臣大友联军倚坚城据守,但领军的仙石秀久却能力平庸,根本无法统御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甚至还曾经是切齿仇人的杂牌军(中央军没到啊),看不透这一点的秀吉不但用人的眼光大有问题,也注定成为了日后的悲剧一手之酿造者。
作为臣服于秀吉的长宗我部元亲和仙石秀久,两人和秀吉接触后,都以贵族身份开始信赖这位贫民,并不约而同的把这位关白立为自己的偶像,不过不同的是,长宗我部元亲还算能战,他不过是把这位偶像藏在心里,仙石秀久却大喇喇的一口气照搬,就好像德川家康抄袭武田信玄一样,有坚城不守,仙石秀久却要学着秀吉搞大战的模式,把一万多人全部拉出城去,在鹤贺城之北的户次川北岸下砦坚守,长宗我部元亲对此举哭笑不得,几次进言请求回城,仙石秀久皆不许,岛津军见敌援军已到,且主动出城,可又不进攻,就知道这是位蠢材统帅了,于是也主动撤了鹤贺城之围,前进至户次川南岸的坂原山下寨,和最善野战的萨摩兵拼野战,四国军的命运可想而知!
战前会议上,仙石秀久独断专行的要求大军立刻进发,以长宗我部氏大军为先头,一战歼灭岛津氏,同为四国大名的十河存保表示同意,此二人都是四国战争中饱受长宗我部欺凌,现在有机会看着土佐兵马白死,哪个能不乐意。长宗我部元亲听罢后力劝二位,说道,“岛津氏四兄弟各个能征善战,岛津义弘武勇无可匹敌,岛津义久兵法纯熟,我大军未来之际,岛津氏已经或野战或攻城前后剿灭北军数万人,其中我观他们用兵,野战多是诱敌深入,在山地不利展开的地域突袭,尽显萨摩兵优势,现在户次川北平南险,我们应当据守,逼南军北进而在平原决战,不可深入南部山林,以免被全歼!只需多拖数日,一是可把北军粮敖的粮食分散转入几处坚城,二是可以等关白大人大军前来,前后夹击,则岛津氏必亡!”此计方是妥善安稳,知己知彼言辞,可在仙石秀久的眼里,长宗我部元亲只是个刚刚投降就想指手画脚的老顽固,所以理都不理他,对于他口若悬河的说了半天,仙石秀久只当是苍蝇叫唤,固执己见,并且要求长宗我部氏兵马先进。
长宗我部元亲刚被剥削了三国之地,现在是四国最弱的大名,且秀吉对其不甚信任,只好放弃争辩,希望能借助奋战改变秀吉对自己的态度,于是他和嫡子长宗我部信亲率本部五千人,先发过河,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被迫去和岛津氏决战。相对丰臣军的鲁莽冲动和内部不和,岛津军却做好了完全的迎击准备,岛津义久将全军分成三路,右路两千人,中路三千人,左路五千人,置于户次川南岸,严阵以待丰臣军渡河,另外三千人则负责监视鹤贺城的一举一动,确保岛津军后翼无虞,另四千人交由岛津家久本部率领,驻扎梨尾山,俯视整个战场。
11月11日,丰臣军首先发动进攻,前锋长宗我部元亲嫡子长宗我部信亲和其一千土佐精兵渡过户次川,后续部队是仙石秀久和十河存保的五千余人,而大友义统的一万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