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大丈夫-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李景点名,王敬堂急忙起身道:“既然大帅要卑职说,那卑职就斗胆直言了。”

李景笑着摆摆手道:“但说无妨。”

王敬堂躬身施了一礼道:“大帅,其实您的构想方大人曾经跟卑职仔细交代过,卑职到了天津卫以后,也曾准备大兴土木,一步到位,完成当大人交代的差事。但是,卑职真正开干的时候才现事情并不是卑职想得那么简单,主要是因为我们招不到那么多的工人。没有足够的人力,卑职只能一项一项的干。”

“没有工人?”李景闻言不由大奇:“我去年来时,这城外就有数千人居住,怎么会招不到工人?”

王敬堂苦笑道:“大帅有所不知,起初卑职也以为招工不难,谁知等招工的时候才知道这里的人都是有组织的。

这里的人共分两伙儿,一伙儿叫盐帮,大约有四百多人,长芦盐厂的盐大多由他们负责运输,据说他们还进行贩卖。

另一伙儿自称漕帮,大约有七百多人,这些人靠漕运吃饭,漕运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漕帮的,还有漕运的货物也由他们装卸,旁人不得染指。”

李景闻言不由皱了皱眉。

盐帮这个组织李景以前听说过,起源较早,汉朝时期就有了。

最初的盐帮其实是官府承认的盐商组织,朝廷给一些商人开具盐引,由商人为朝廷出售官盐。

后来管盐的官员相互勾结,私下贩卖官盐,再后来则是官shanggou结,官盐私卖牟取暴利。

最后则完全是拿着官府的盐引贩卖私盐。到这个时候盐帮等于拿着朝廷的许证,自己干走私的生意,说白了就是私盐贩子。

另外,盐帮这个组织之所以能延绵近千年,并不全靠盐商,毕竟每次改朝换代,朝廷都会重新扶持一批商人。

真正支撑盐帮的是那些靠盐业讨生活的盐民,包括煮盐,晒盐,运盐的工人都属于这个组织的成员。因为不管谁当政,谁主持盐务,谁贩卖食盐都离不开这些人。也就是说盐帮组织已经把盐业产运销一条龙全部垄断,这才是盐帮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

元末明初的张士诚就是盐帮出身,因受不了官府压迫,召集自己的兄弟和几个一些同道杀了盐官造反,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李景对盐帮的事情多少知道一些,对那些靠盐业讨生活的盐民也没太放在心上,这些人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李景打压的是贩卖私盐的盐商,而且李景是通过降低官盐的价格来打击私盐。由于官盐的价格大幅降低,甚至比私盐的价格都低,贩卖私盐根本无利图,私盐自然而然地便销声匿迹。

另外李景对盐厂的监管非常严格,对盐厂官员营私舞弊行为地处罚也极其严厉,盐厂的官员轻易不敢私卖官盐。

李景当政以来,盐业的收入节节攀高,李景很少听说过盐业有什么问题,因此对盐帮组织并不在意。

至于漕帮李景却是没有听说过,也没人跟他汇报有这么个组织。

想了想,李景问道:“王敬堂,这个漕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组织的你知道么?”

王敬堂忙道:“回禀大帅,卑职打听过,这个漕帮是去年成立的,就是大帅下令疏通运河,令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北运以后成立的,听说起人是南方的几个大粮商,据说还有各省的督粮道。”

“起人是粮商?”李景闻言不由沉思起来。

如果漕帮是由官府组织的,朝廷还以控制,但是由商人组织的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运河延绵千里,途径数省,漕运全部靠漕帮负责,一旦这些人罢工不干,那沿运河的数省就要出大乱子,甚至间接靠漕运运输物资的省份都要出乱子。比如说现在河南和山东闹蝗灾,一旦漕帮罢工不干活儿,那这两省的百姓就得饿肚子。

现在漕帮刚刚成立,根基还不稳,一旦这些人站稳脚跟,以漕运威胁官府,甚至威胁朝廷,朝廷说不得都得看这些人的脸色行事。那时,朝廷就掌控不住粮价了。同样,要是盐帮罢工,那全国的百姓吃盐就成了问题。

想明此节,李景沉声问道:“王敬堂,就是说天津卫码头干活的那些百姓都加入了盐帮和漕帮是么?”

王敬堂忙道:“大多数都加入了盐帮和漕帮,那些不加入的都没有活儿干,因为争活儿干,码头已经生了数起斗殴事件。但是盐帮和漕帮都是人多势众,闲散的老百姓根本打不过他们。于是为了能得到活儿干,更多的人加入了盐帮和漕帮。

卑职招募的工人就是那些闲散的百姓,只是这里能做工的闲散的百姓已经没有多少了,只能到周边地区招募工人,是天津卫周边地区人口稀少,招工实在困难。”李景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些加入了盐帮和漕帮的人为何不愿来这里做工?是有人不让他们出来做工么?”“主要是这里来往船只太多,两帮的人都不愁没有活儿干,不过也不排除这两帮不让下面的人干外活儿,因为码头也有接不上活儿的时候,接不上活儿的时候,这些人也不来卑职这里做工。”王敬堂道。。。。

第六百三十六章 借鸡下蛋

轻轻点了点头,李景摆手道:“好了,这事儿我知道了,工人问题我给你解决,你需要多少工人?”

王敬堂忙道:“如果所有的工程全部开工的话,至少得要六七百人。 复制本地址浏览62%78%73%2e%63%63”

李景闻言沉吟了一下道:“如果我从灾区迁移一万灾民过来,你这里能安置得下么?”

王敬堂道:“如果全部安置在城里肯定安置不下,卑职也没有那么多的活儿给这么多人干。要是安置在城边地区的话,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这么多人过来,住房问题不太好办。这些灾民要是能在这里永久定居还好说,要是过个一年半载的就回去,那给灾民建房就亏大了。”

李景笑了笑道:“既然是移民,那自然是永久定居,所以建房子的账你不用算的那么精细,我现在想知道,要是我移一万灾民过来,你能否妥善安置他们?”

王敬堂忙道:“如果永久定居那就好办了,卑职招工的时候天津卫周边地区都跑遍了,天津周边有很多荒地,只要人手足,完全以开出来,卑职相信,这些荒地三两年后必成良田。其实要是能把这些荒地都开出来,莫说一万人,便是五万灾民都够种。”

李景闻听轻轻拍了一下手掌:“好!这是你说的,我先迁一万人过来,你先把这些人安置下来,回头我再迁几万人过来,你要是能把这些灾民都安置妥当,我破格提升你为天津府的知府。”

说完,李景回身对身后的文青说道:“你马上派人通知山东布政使,让他在灾区比较严重的府县召集一万灾民迁至天津,要越快越好。”'63010957明朝大丈夫明朝大丈夫' 630  明朝大丈夫636

文青应了一声,转身来到后堂,按李景的意思给山东布政使写了封信,然后让小九派人快马送往山东。

回到正堂,文青对李景道:“禀大帅,信已经送出去了。”

李景点点头对王敬堂道:“工人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你还有什么难处都说出来,我一并替你解决。”

王敬堂忙道:“多谢大帅,要说还有难处就是钱的问题了,不过国库现在匮乏,卑职就不跟大帅要钱了,卑职只跟大帅要个权限。”

“说!”李景接道。

“大帅能不能让户部把出售和租赁店铺仓库的权限暂时交给卑职。”王敬堂说道。

李景闻言笑道:“你想借鸡下蛋?”

王敬堂道:“是,大帅真是英明,卑职想先把店铺仓库预售或预租出去,这样就能先收到钱了。”

李景抚掌道:“好主意,看来你在工部当差确实屈才了,你好好干,天津物资运转中心建成那一天,就是我任命你为天津府知府之日。”

“多谢大帅赏识,卑职必定尽心尽责完成大帅交办的差事,以报大帅知遇之恩。”王敬堂躬身说道。

李景抬手虚按了按:“坐下说话。”

待王敬堂重新坐下,李景接道:“你不必谢我,我是为国选才,看重的是真才实学,看重的是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你做事极有章法,知道用心观察,面临困难更用心想办法解决,正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像你这样的人,国家是绝不会埋没的。”

“是!大帅一心为国,乃是卑职等之楷模。”王敬堂忙道。

李景笑着摆了摆手,转头看向堂中几名商人笑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如果有的话说来我听听,看我能不能帮你解决。”

李景笑着摆了摆手,转头看向堂中几名商人笑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如果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