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大丈夫-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重无奈道:“那就休整吧,不过我认为,还需要对土匪保持包围之势,不能让他们太过好过了。”

这算是钱重最后的决策了,众人闻言纷纷告辞离去。

李景没想到官兵剿匪,剿来剿去,剿出这么一个结果,这简直就像儿戏一样。这样的官兵还有人畏惧么?

。。

官兵围山对山上的土匪来说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

好事儿是新来的人不再害怕官兵,看向李景的目光充满了敬畏。

坏事儿是,官兵把下山的通道给堵死了,山上的补给就成了问题。肉食还好说,最多不吃就行了,可是食盐却是必须要解决的。

听张鳌报告说山上的食盐不多了,李景微微皱了皱眉。他没想到有一天他竟然会被食盐给难住,这玩意儿在后世可以说要多少就有多少。

李景并没有质问张鳌为何不多备些盐之类的废话。

盐铁都属于朝廷控制,并不是说你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的。

张鳌没有备那么多,自然有他的原因。

何况山上多了一千多人,再加上原来的兄弟们和他们的家眷,还有一些乡亲,这些人都需要山寨供养,包括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从山寨里支出,食盐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项。

“山上存余的食盐还能坚持多少天?”李景问道。

“最多半个月。”张鳌答道。

李景点点头,只要不是迫在眉睫就行。

“你去找高奇,让他派人通知刘名,叫刘名想办法先送几百斤盐来。”李景说道。

“是!”张鳌行了个礼告辞离去。

张鳌走后,李景在屋里踱着脚步,慢慢思索起来。

食盐看似小事,但是实际上却暴露出许多问题。

第一百零八章 炼钢造炮

这段时间李景把精力主要放在研制枪械还有设备等方面,关于后勤补给全部交给沈正和张鳌,由于两人都属于精打细算的那种,往往忽略了很多问题。

那就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比如现在被官兵围困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补给。

粮食是李景再三强调的,这个山上是储备多多,再加上春天播种的粮食马上就要收获,因此吃的粮食倒是无需担心。

但是别的呢?

比如说这个食盐。

另外,现在是夏天,要是冬天呢?是不是还要准备一些布匹和棉花?不然的话,这么多人岂不是要冻死?

通过今天缺盐,李景发现自己以前对后勤补给这些东西关注的太少。而这些都是一个山寨首领必须要考虑的。

李景和他这些手下虽然顶着土匪的名头,但他们做的事情跟土匪其实完全是大相径庭。他不可能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去抢老百姓的东西。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看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啊!”李景喃喃地自语道。

只是食盐是国家专卖,历朝历代都控制的极严,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猛然间李景眼前一亮。

食盐这玩意儿自己知道哪里有啊,只要找到盐矿,那不光解决了吃的问题,关键是有了来钱的途径了。

李景能知道哪里有盐矿还得益于前几年岛国发生的那次海啸。

那次海啸造成了核泄漏,由于核污染向中国蔓延开来,很多国人出现恐慌,开始大量买盐,一时给很多地区造成了盐荒。

后来有专业人士告知民众,中国的盐根本就吃不完,柴达木盆地一个盐井出的盐就够中国吃几百年。

为此李景还特意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后世的人们吃的并非海盐,而是井盐。海盐含的杂质特别多,其实是给工业用的。

但是在明朝,尤其是沿海地区吃的大多都是海盐。

而且盐商们经常往盐里掺假,兑一些沙子。

也就是通过那次查看资料,李景知道在青海有个露天的盐矿。

如果自己能拿下那个露天的盐矿,就等于拿下一座金山。

有了这座金山,李景就可以做很多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了。

李景翻看了一会儿地图,却发现并没有青海地区的地图,这不免让李景有些失望。

不过李景随即摇了摇头,想在就想占领那个盐矿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眼下几千官兵围山还没解决呢。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离开屋子往老虎岭走去。

李景想去看一下赵双喜带着匠人们炼钢。

实际上,阻碍枪支和火炮发展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原因,还有材料。

以虎蹲炮为例,制作虎蹲炮用的是熟铁。

可以想见,以熟铁制成的炮筒,它承受火药的能力,还有耐热力,以及使用寿命都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如果是用钢呢?

那就大大不同了。

李景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知道钢无论是韧度还是强度都远远高于铁,主要是因为铁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而且铁还分生铁和熟铁,区别就是铁里面碳的含量是高还是低。只有碳的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称为钢。

其实在明朝时期,炼钢工艺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匠人们已经懂得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加热熔化,使碳含量达到钢的要求,甚至他们还懂得往熔炉内注入空气,知道用石灰凝渣。

当初老虎岭建水库的时候,赵双喜等人在水库旁边建起了一座炼钢炉,为的就是冷却时方便。

不过以前山上没有那么多的铁,李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武器都熔化去炼钢,因此这个炼钢炉几乎没怎么使用。

不过这次击败官兵,缴获了大量的刀枪和火炮,有了这些东西,李景的底气就足了。

李景让人把缴获的武器全部送给赵双喜,让他回炉炼钢。

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李景估计应该能出不少钢了。

有了这些钢,李景将首先制作一些火炮。

然后用新的火炮代替原来的虎蹲炮,再把原来的虎蹲炮回炉,这样既能保持士兵有武器可用,又能逐步更新换代。

李景找到赵双喜的时候,赵双喜正跟一名老匠人指挥一帮人鼓捣那座炼钢炉,浑没注意到李景过来。

李景站在赵双喜身后看了一会儿,见这些人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便笑道:“双喜啊,大热的天,让兄弟们休息一下吧,你看兄弟们浑身都湿透了。”

不想赵双喜连头都没回:“我知道,马上就弄完了,弄完了就休息。”

猛然赵双喜想起什么,急忙转身,只见李景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赵双喜唬了一跳,急忙要给李景跪下。

李景轻轻拉着赵双喜的胳膊,笑着摇了摇头道:“没那么多规矩,你站着就好。”

赵双喜忙道:“属下没看到大当家的过来,失礼莫怪。兄弟们,大当家的来看望大家了。”

随即众人急忙停下手上的活儿,一起跑到李景面前见礼,嘴里说着参见大当家之类的话。

李景摆了摆手笑道:“我来的不巧,耽误你们干活儿了。”

“呵呵,大当家的来了,兄弟们的干劲儿才足呢。”赵双喜旁边那个老匠人笑道。

李景笑了笑,这老匠人是最早跟随赵双喜到王家田庄的匠人之一,也是最老的那个,年纪已有六十多岁,到王家田庄时还带着两个小孙子。

李景可怜他年纪大,也没让他干什么活儿,反正山上也不差多养一个人。

不想今天在这里遇上了,而且看架势,摆弄炼钢炉连赵双喜都得听他指挥。

“大叔,这么热的天还劳您出来干活儿,真是辛苦您老人家了。”李景笑道。

那老匠人摇摇头道:“这点辛苦算啥,去年要不是大当家的给我们爷仨儿吃穿,我们爷仨儿早就饿死了。老汉我没啥本事,也就会鼓捣点儿手艺活儿,老汉的命是大当家给的,为了大当家的还怕什么辛苦?”

李景笑了笑,拉着老匠人的手,然后对那些干活的匠人们招了招手道:“大家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双喜,你安排个人给大家烧点糖水喝,去去暑气。”

赵双喜闻听,急忙让人安排去了。

找了处阴凉的地方坐下,李景笑着问道:“怎么样?能不能炼出钢来?”

那老匠人点点头道:“钢倒是炼出来了,不过这炉子有点毛病,上火有些慢,而且排渣的时候不太方便。”

李景笑了笑说道:“大叔您这么说,那肯定是有法子解决喽。”

那老匠人点点头道:“解决的办法倒是想出来了,不过弄完以后还得看看能不能成。”

李景摆摆手道:“不急,慢慢来,一天不行咱就两天,什么时候弄好什么时候算。”

那老匠人摇了摇头道:“大当家的,老汉知道山下围着几千官兵呢,我估计大当家的心里一直盼着早日炼出钢来做武器呢。因此,我让大家先把钢炼完才开始摆弄炉子。狗剩,把那把刀拿给大当家的看看!”

那个叫狗剩的匠人急忙跑出去,一会儿拿了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