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中弹,我你们在大战中见到过的伤员数量来看,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概率牺牲、三分之一的概率永久伤残退伍。后者的待遇你们不是不知道,那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不会少了成家立业的可能。如果是在立身冲锋的过程中,那风险大一点儿,但听到这种声音被打中的可能性也不过十分之一略强罢了,如果你们距离敌人并不算近,稍有侧向运动就能将这种风险大幅度降低。。。”
1244第1244章富饶西方
张洋的那些话如果说给一个文盲半文盲听,或者是说给一个成年很久早就把中学学的东西基本交给老师的人听,都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之感。可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中的这些官兵们却是一个特例,他们大多是刚刚经历了文化训练的少年们,其实就像张洋一样。因此没有人对那些数字和概念过于陌生或是有突兀之感。
听到这样的话,在稍稍仔细思索之后也有些释然了:“排长我们明白了有的时候弹丸从身边掠过并不代表很有可能中弹”
“对,就是这个理。”张洋笑着回答道。
旧时代朴实的新兵们往往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理念:如果坏事的几率不过半,至少不过三分之一,那就意味着安全。并不能如经历过不少恶战的老兵们那样对“概率论”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一件恶事的危险即便只有一成,其实也往往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就像一种赌博,赢了只有家产的一成的利益,输的概率是一成,却要全部家产甚至是一只手做抵押。这样残酷的赌博就是多半普通赌徒也不会参与的。因为失利的危险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会那样的现实而且可怕。更何况是未必有那样大利益回报的战争了。
经历过不少战事的张洋也隐隐的明白了这一点儿,不过他在了解了不少事情之后却相信:即便在以后的征途上要经历一次恶战,那也很可能是天下间可以预期的未来之内最后一次恶战了。
夏季的东欧天气并不算炎热,尤其在这个时代;而欧陆的地形也比东方平坦多了,不是草原就是连成片的耕地。虽然有一些森林和山陵但也不是必须经过,这让官兵们在行军的时候也少了不少负担。
在渡过第聂伯河向西开进的过程中,欧陆大地第一次展现出了它的广袤和富饶。耕地多到几乎家家户户可以是养马户的水平,而且即便是人烟密集的一些地方也见不到中原繁华一带那么多肮脏的粪便及其带来的一系列肮脏事物。
欧洲的城镇在此时还并不比东方大多数地方强多少,尤其是这东欧一带,可是农村的富庶也就是新朝这几年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江南一带才有可能相提并论。
“排长:这西方人到底有多少田地这田连阡陌的景象就是在中原腹地一带都少见啊。”
张洋思考了片刻后也有些无奈:“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在外情部的时候我们只是听说过: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农耕条件其实不如中原,可是却很少水旱灾害,加上耕地广袤。就是在一些并不富庶的地方,人均能够征掠的粮食也不逊色于江南,甚至要远远多之。江南的粮仓粮食最多放一年就要开始大量霉变了,听说也就是南京的皇城粮仓还好一些。而在这相对干燥而温和的欧陆,农民们几乎无需为这霉变的事情发愁。听说当年的特落伊城储备了十多年的粮食。而我们的乡间老财们,最多也不过三年之积。城里人存放超过一年的粮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吃
了。“
“这个我倒听说过”这时候张洋所率领的神炮手排所负责支持的暂编第一师近卫第一旅的一名主力营副营长忽然说道:“前年队伍组织在南京新华书局自由读书的时候,我在一本新出版的地理杂志上听说:从西方最东的俄国到最西的西班牙与英吉利,整个西方大陆面积犹如包括西域辽东和草原在内的唐汉鼎盛时期的疆界一样大,在这个疆界之内,耕地以及很容易就可以开发成耕地的肥沃土地的比例却比两京十三省还要多。西方文明区域的陆地总面积大致有一百五十亿亩地左右。这其中的耕地和潜在耕地多达五十亿亩,还不计专门用于放牧的草场。听说那西欧诸国如英法等等,还在开始在东洲新大陆北部建立据点。而在那世界的另一边,不算西班牙人现在占据的东洲中南部多山区和热带森林的地方。仅仅是在东洲新大陆北部的广袤富饶平川旷野之地,就有四十亿亩耕地。连同整个西方大陆加在一起,整个西方世界的耕地潜力多达九十亿亩,九倍于我中华,就是考虑我们那里的水稻同等情况下的单产天然比北方的谷物要高,那差距也多达六到七倍。。。”
听到这样的话,就连对新朝向来自信的张洋都感觉到一丝恐惧:他曾经如很多新朝官兵们一样,觉得两千年来的历史上,那边地和远方的夷人之所以能同汉地的文明互有胜负甚至在近千年来有逐渐占上风之势,根本上说是旧时代的组织力有限。亿万人口的大国能够组织和管理的可靠军队并不比百万人口中的动员兵多多少罢了。而在旧时代的战斗方式中,显然是贫困落后接受磨难历练更多的一方拥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的优势,而富庶的一方则拥有选兵训练及一定的兵力补充优势,两种优势各有长短,形成近千年来华夷各另风骚几百年的事情。可是西征以来的一些事实说明:整个西方通过多民族政权的优势正在把广袤原野上的潜力逐步发挥出来,超越了旧时代原有的汉地文明,其实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地理与资源潜力上的一种必然。
想到这里的时候,张洋不由的更为恐惧了:难道真像有些俘虏们说的那样:西方是一片注定领导世界神赐之地否则,上天为什么把这么广袤而富饶外加交通方便通衡四海的地方让给了外人而不是中华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张海到是对新军主力部队营及以上军事主观讲过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因此听到相关议论的近卫一旅营长并不为这种事情为难,笑着说道:“大家想一想:如果上天把这样一片发达而富饶而且没有多少水旱灾害、通蘅四海的世界王地在很早的时候就交给我们华夏一脉,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文化相对统一的缘故,竞争将会更少、而且同一文化下的内战竞争将更偏向于阴谋诡计与诡道,而不是技术领域和硬实力方面的竞争。因为很早得了比华夏更为富饶的地方,压力也会更少。不是需要彻底的分裂才能发达起来,就是会沉沦在这富饶的土地上进步更为缓慢。而上天给了我们最大的人口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却安排在如那秦国一般的“金角银边”之地,才是真正的天赐之地。。。”
1245第1245章战略调整
西征路途漫漫,张海也并不原因因为一时的冒进而使得最终的进度受到影响,因此向西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那最西端的西班牙17世纪以来的新首都马德里及其附近的心腹地带。如果对手最终逃亡到美洲,那也只能从长计议了,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在西方之地得到必要的国力补偿。在核心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张海其实在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如果敌人打算来乞求谈判,那么自己不会像以前那种强硬的态度,而是暂时答应一些可以接受而且对新朝有利的条件,以最大限度的达成目标。
在这平坦而少有山区的原野之上,规模庞大的队伍竟然能够展开全战斗横队展开行军。负责警卫的人们不用爬山也不用冒一些生死之险就可以看到几十里以内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气候相对温和的欧陆之地,真正影响到战斗力的大雨天总的来说还比较少。
这粗旷的异域之地也让张海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兵法讲究“诡道”“三十六计”之类,而古代西方军事思想甚至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就不流行这套。
孙子的“九地篇”恐怕有多半在这欧陆之地就没有用武之地。在这样平坦开阔随处都可以征掠到足够给养甚至还有稳妥的水路战略后勤的地方,要想打一支军队的埋伏或者搞什么疑兵之计什么水淹七军火烧粮道之类,那实在太难了。而分权文明的形态和多样化的文化语言体系,又最大限度的遏止了各种阴谋诡计策反手段。战场上的队形和兵种、训练的具体条例也就成了人们重点注重的方向而促进了古典时代的军事科学进步。而在东方,庞大的兵源潜力、相近的文化还有复杂的地理地形都让战争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提升。
不过这一切对于张海乃至其统帅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如果论领兵打仗或者玩诡道,只要是经常打仗的地方,必有连刘洪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