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重创哪怕一路之敌的能力。
这场发生在南俄草原初夏时节的激烈交锋也让第九暂编师师长的周明不得郑重起来。虽然他不相信:这等精悍的军队会有怎样的规模,可是如果要是来上几千这种程度的精骑并不与新军主力列阵而战,而是采取夜袭或伏击乃至打压征集和侦察粮草水源的人,那就会给队伍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因此,周明在敌军的身影还没有消失在天边,距离黄昏还有一小段时间的时候就迅速下令全师按照乙上级标准展开土工作业就地修筑抵御骑兵威胁的突出性堡垒工事。这种临时性的堡垒工事当然不会有多坚固,而且某些方面的工程量来看比战壕更为巨大,但却不得不如此做。否则当天色暗下来之后遇到更大规模那种精锐翼骑的冲击就会后果不堪设想。
具有相当气象适应力的铁壳火箭挂着白烟笔直的飞向了黄昏中的空中,在数百米左右高度上的爆炸开来,并发出了耀眼的赤红色光芒。这代表者单路主力遇到势均力敌但能应付的劲敌的消息。
因为波兰人和哥萨克人都极为崇尚骑战和冷兵器交锋,火器做为辅助手段,火炮都没有多少。在战斗结束之后的,除了不少人马的尸体之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辎重。对于在打扫战场收拾尸体方面有着不少经验的第九暂编师官兵来说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在黄昏到来的时候完成了进入休息和警戒的阶段。差不多仅仅一个时辰的时间,大概两三米高的土垒小型“棱堡”工事就被构建起来。
“在波兰和立陶宛联邦,像你们这样的翼骑大概有多少人?多少个连队?”见到那些被俘的波兰精锐似乎没有对抗的目光,负责协助审讯的一名精通波兰语的人就直接了当的询问道。不远处的周明也做好了试探性的战地刑罚的准备。毕竟这种要事,只要是没有投降打算的人都不会老实的回答。
另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随便一名被俘的翼骑精锐似乎没有对抗的打算,而是坦然的问一答十。似乎在这些波兰精锐的意识中从来没有保守秘密的习惯:“四十个连队,极限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八千翼骑,不过一般的情况下不满编。即便是首都面临威胁,投入三十个连队也就是顶天了。。。哦,现在如果你们在两个月内兵临华沙可能要再减少几个了。”
“谢谢你的坦诚。我不过让我们惊异的是,在波兰,难道这不是秘密么?”负责翻译的新军通译在示意下进一部问道。
“不,在波兰,我们的身份是一种荣耀。从来不是保密的对像。俄国人、瑞典人、奥斯曼人都清楚各连队总数不到一万。你们在白兵近战的准备上虽然有一定缺陷,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你们的勇气也是唯一能够能与我们相提并论的敌手。对于这样的对手,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相信其他大部分也是。。。”
周明又命那名懂得波兰语的通译审讯了其他一些翼骑,也没有遇到几个钉子。这些在战场上异常应用的敌人竟然丝毫没有把被俘视为一种耻辱的意思。而且还没有一种东方精兵常见的对敌人的偏见。
而在此时,李少华所率领的北路集群第七师暂编师为核心的中路队伍也已经在天色进入傍晚的时候扎下了营,并进行了相对周密的准备。虽然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信号。但是从外情部那里了解到不少东西的他也明白在这一带,什么样儿的威胁才能迫使第九师发出这种警报。
第1223章 集中兵力
“什么力量能使我们一个暂编师的队伍发出这种信号?难道是多国联军的主力逼近过来了?”临时会议上的不少北路集群的军官们都发出了惊叹。
新军主力部队主张各部队的战史资料战斗详报全体学习。所以人们清楚的知道:要想威胁一万五千名新军主力部队,哪怕是没有多少近卫力量的,也至少得是二三十万西班牙人水平的队伍才有可能。这样规模的队伍如果出现在南翼,那么李少华或许不会惊叹什么,因为南面靠近海域。以水路为依托的敌军随时有可能集结起大军,可出现在北翼这就耐人寻味了。
“敌人如果集结兵力过来了。那正合我们的愿望,我们也集结北路集群内主力同敌军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打跨中东欧之敌的全部主力!”李少华虽然在哈萨克汗国之战之后有所谨慎,可也并不认为有什么力量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吃掉一个暂编师。
可是当李少华看向北路军外情部那里过来的参谋长的时候却感觉到一种似乎是质疑的沉默。
“如果敌军几十万大军逼近过来进攻第九暂编师,我们不会一点儿察觉没有的。这里的地势平坦,人口密度也不算高。虽然是异域但是外情总部的人还是每个月都送来必要的消息。按我们的了解:北路的第九师已经临近波立联邦边界,他们最有可能遇到的是波立联邦的主力。波兰人的常备兵力并不多,依据圣主那里的消息还有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当年土耳其人入侵波立联邦的时候,波立联邦的最大战争时期常备兵力不过五六万人左右。。。”
“五六万常备兵力?”这个数字有些让李少华奇怪。一个十倍于当年后金基本盘怎么会只有和后金差不多的野战兵力。不过李少华随即笑道:“这个并非集权体制的国家外交手段还有一套吗。夹在中间只有这么点儿军力还能存活下来。俄国人有多少兵力我们已经清楚了,至少十万以上,而且水准都不算太低。南边儿的土耳其人战斗力差点儿,也是个有着二十万常备骑兵和四十万常备军力的国家。至于西面的瑞典人,和平年代据说就保持着七八万人的兵力,战斗力还都不差,据说最近还扩充了很多。。。”
波兰人同瑞典人、俄国人、奥斯曼人这些年来都交过手。在这中东欧一带不能算是霸主,但也算是个非常强势的国家。。。”
“那它是怎么生存下来的?靠民兵自卫?”李少华郑重的问道。其实这些消息它过去也风闻过,不过却未必全心。比如一个只有五六万最大动员兵力,平时还没有这么多兵力的国家竟能在这四战之地占据上千万人口和富饶的地带。
北路军的参谋长并不是第一次强调过一些事情了,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觉得有必要把一些话再重复一边:“波兰人据说有一支拥有高度纪律性的骑士队伍。数量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或更多。就是对那些西洋级别的强手往往也能起到战术上以一当十、战略上以一当二三十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波兰实际上是拥有的优秀力量不下于动员起来的俄国,更不逊色于瑞典或奥斯曼的大国,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如果波兰人出动几千精锐,或者一千左右的精锐配上其他军队主力,倒是有可能给北路军的第九暂编师以威胁。。。”
李少华在内心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究竟什么样儿的敌人能拥有比那西洋一般战兵还强大十倍的队伍?就算有一支新军主力一模一样的队伍。应该不是弓兵就是火器手或炮兵了。依靠骑兵冲击作战这种古老的方式怎么可能有那样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此时的李少华也同出征前的时候多少有些不同了。不说这件事是否可能,北路集群面对整个西方大陆也确实有可能遇到自身应付不下来的对手,因此在思索片刻之后还是表示赞同北上同北面的队伍汇合。
“我们同北路军汇合之后,南路的第八暂编师距离我们的距离就会过远了。让他们也跟上来吧,我们整个北路集群集结在一起,才能够不畏惧任何敌人。”李少华最后决定到,李少华显得保守而不那么冒进也让不少军官们为之刮目相看。
随后,北路集群的中央大帐内进行了简单的兵推来分析同可能的强敌进行决战的情况。按照外情部已有的情况和资料:扩军动员之后的瑞典人有七万可机动兵力、俄罗斯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威慑住,但是从最坏的角度出发还是假定俄军出动六万左右部署在西部的机动部队参战,加上主要对手也就是动员到极限的波兰人。四五万兵力左右的北路集群将要面对十九万东欧主要对手。
至于欧洲其他势力虽然也在考虑之内,可实际上二十万拥有不少马匹的队伍就是在防御中也是某种单路单战场上后勤意义上的动员极限了。
“在全军集结在一起组成大阵的情况下,就算因为敌军拥有机动优势而遭到突袭,也能在第一时间集中288门中重火炮以及12门近射极限发挥的营属炮轰击对手。在面临骑兵全速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把一千几百发炮弹打入敌阵,杀伤四千名以上的敌兵。如果加上七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