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3章 逼敌决战(二)
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仅仅是刚刚春季农忙的时候,小亚西亚半岛的东部却处处是腾空而起的烟柱以及被纵火焚烧后的村庄。
新军主力部队的五个师群除了张海所率领的暂编第一师群以外以旅群为单位进一步分散为另外十二个旅群,在南北连绵千余里小亚细亚半岛核心地带展开了肆无忌惮的扫荡。而且行为也越来越剧烈。
不论队伍有没有遭受过敌对行为,反是在所经过的村子里搜出了军器的,车轮以下一律实行连做。男女老少们被士兵们包围起来赶进了不少早已准备好的房屋中并被点起熊熊的烈火。
而这样的大规模扫荡在这从来就少见难民的地方带来了罕见的难民潮。不少的东部地区幸存下来的土耳其民众在领主们的带领下如躲避瘟疫一般的向西逃去。
不到半个月左右的清剿,新军主力部队就清理了上百万“敌对分子和不合作者”,其中包括“公开与新军主力为敌”的十几万人。在这并不算寒冷并且天气逐渐温暖起来的季节,虽然大部分尸体是被焚烧在房屋之中,可还是有不少地方伴随着大量的死人而蔓延了局部瘟疫,还有无数的人死于粮食被掠夺之后带来的饥荒或是因为缺乏逃难的经验而死亡于逃亡的路上。
穆拉德四世最初调集各路大军前去应敌的时候,曾经在不久之前遭到过清洗的奥斯曼近卫军们对抵抗那来自东方的强敌并不热衷。没有记载过于详细族谱习俗的土耳其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成吉思汗,最多只记得贴木儿。可贴木儿等人在远征之中也并没有像对待异教徒一般的对待着占领区的民众。毕竟:要维持庞大的军队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况且,即便是消息不太灵通的贵族们也都从波斯地区传来的风声中了解过那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强敌,只要消极避战,说不定对方会像当年的贴木儿那样最终退去。
可是当令人恐怖的消息通过驿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奥斯曼帝国核心领土各地的时候,即便是一些对穆拉德四世极为不满的人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几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奥斯曼常备新军及近卫军主力在内的十五万大军就被集结起来,其中包括十万人左右的追骑兵及五万以火器装备为主的步兵,沿途之中又有很多逃亡过来的领主带领着那些与新朝主力有着血仇的人们会聚起来形成规模多达二十万上下的人流。
其实以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或巴尔干方向上都能随时投入二十万主力、在巴格达方向上都能随时投入十万以骑兵为主的主力部队的动员能力,完全可以集结起更大规模的军队同新军主力部队交锋。只是奥斯曼人从领主到将军在常年的战争中都具备了相当的经验与常识:超过二十万规模的大军并不一定带来正比的力量增强效果,反而容易被敌军所趁。同时:又为了在新军主力部队从四处的烧杀清剿之中反应过来之前给那些“东方恶魔”最大的打击,穆拉德四世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给予那些外族人闪电般的打击,在主力会战之前就重创这些狂妄的对手。
新军主力部队自大的把军队分散开来执行这种扫荡任务,也是以穆拉德四世为首的奥斯曼上层有了同这些闪电般就横扫西亚诸强的可怖军队交锋勇气的来源之一。
在穆拉德四世来看:以奥斯曼帝国十万骑兵主力及若干火器部队为锤头,其他部队负责牵制和阻击:就算对手的战斗力十倍于己,也可以在逐一的交锋中给这些狂妄自大的东方恶魔以沉重的打击。
新军主力部队长期以来的行军速度、众多的车辙、还有匮乏的前出侦察队伍也让叶尔羌之外的很多西域对手误认为这支来自东方的大军是一支以步兵为主体的军队。就算有足够的马匹,贸然间集中起来也显然是要损失很多东西的。
新军主力部队自从哈萨克汗国境内的某此教训之后,执行这种清剿扫荡任务的时候也十分注意周边敌情。
当负责在山头或是热气球上负责定时侦察观望的官兵们发现了数量不正常的敌侦骑的影子的时候,就开始把以营连为单位分散执行清剿扫荡的队伍集合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向旅群单位集中。
不过:新军主力部队这次因为旅与旅之间也有这百里左右的距离,有的相互之间的距离还更为遥远,这明显给了土耳其人以战机。土耳其军队在本地民众的配合与支持之下很快就找到了相对比较孤立的最南路之新军部队,并以最快速速度集结十万主力骑兵在底格里斯河以南、小亚细亚半岛东南部的马尔丁一带保卫了似是新军暂编第五师第三旅的一支部队。
穆拉德四世虽然觉得新朝主力大军分兵而且分的这么开的现象很令人诧异,不过也并不认为这支从遥远的东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闪电般横扫过来的恐怖对手会是一位庸才领导下的队伍。即便那张海是庸才,却也不可能缺乏有一定战争经验的人才。这支看似在边缘地带比较孤立的新军主力部队极有可能就是这次来敌之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一直。不过如果不打这一路而去打其他几路,一旦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远超想象,那就既有可能让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大军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
为了避免惊动强敌,土耳其人没有像新军主力部队的以往对手那样花费不小的精力来试探新朝大军的战斗力,而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以十万规模的土耳其主力骑兵连夜行军并在清晨天色刚刚亮的时候就在当地人的指引之下包围了“第五师三旅”的新军主力部队并在稍稍恢复了马力,没有等“第五师三旅”的部队在行军中展开炮火阵地的时候就从四面八方如海一般围拢过来展开猛烈的进攻。
第124章 决战交锋
在秦阳亲参与搬运弹药的表率之下,全旅的大小火炮终于部署在各队的前沿并展开了火力。早已在每门炮的炮管中填装有近二百枚轻霰弹的炮兵一次就把近万枚弹丸发射了出去。各个步兵营的队属炮兵连也把早已准备好的铜鼎炮针对四面八方云集过来的敌骑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两万余枚轻重霰弹还有天上射下来的两万余支火箭在一瞬间就杀伤了两多名来敌并让更多数量的马匹倒了下来,可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在那人马的海浪之中掀起一些血染的浪花而已,并没有影响到那些决战之心坚定的土耳其人在进攻之前的最后整队准备。这让秦阳不由的感觉到一丝诧异,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这样的火力准备就算不能打退这个规模的对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的迟滞敌军的进攻从而为炮兵火力的继续展开而开辟更多的机会。
可是言前之敌的这种表现,似乎就是在当年最为强大的后金军队中也不曾见过。做到这点儿,显然不是单凭恐惧与仇恨就可以的,这支骑兵队伍也有可能是南征北战之后新军主力部队所遇到的最为强悍的一股势力了。
秦阳所率领的步兵旅不是名义上的“暂编第五师三旅”,而是在新军之中地位仅次于独立近卫部队及第一旅的第二旅。也就是刘洪涛当年率领的主力部队。也正因为如此,张海才有勇气把这支部队安排在最南路承担最为艰巨的任务。
在危急的情况下,各营的官兵也在围拢的土耳其人先锋骑兵刚刚发起试探性突击之前就展开了比较密集的队形形成空心方阵以应敌了。
当然:新军主力部队的这个所谓的“比较密集”是相对于自身来说的,如用冷兵器时代或这个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冷热混合时代的军队来说,仍然相当于一两万军队才能摆出来的大阵。四面防线每一面都连绵里许左右。
猛烈的炮声在大概半分钟有余之后继续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这个时候敌军的大股部队也已经逼近到半里左右的距离上了。中重火炮所发射的炮弹就是部分近失了一些也形成有效的跳弹飞入了敌群之中,而掠过土耳其人骑兵大队前排的炮弹也绝大多数都落入后队之中。
四十八枚实心弹炮弹及近万枚霰弹在很短时间内又打到了将近两千名来袭的敌兵,然而这猛烈的炮击似乎仍然对这些土耳其人没有太大的影响。人马构成的血肉胡同很快在冲击中愈合。炮兵们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快速的拉动着炮身退到人墙的后面去。
因为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土耳其人像以往那样,在有效射程之外的最大抛射射程上就展开了密集的箭雨,这看起来似乎让对面的新军官兵一阵忙乱,更是有不少人跪倒甚至卧在了地面上。这种局面也让承受了不少打击的土耳其人感觉到一似兴奋:似乎这些“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