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新朝北征的时候,炮兵部队一般只配一个基数每炮三十发左右的炮弹,加上勤务部队所后备的炮弹也不过六十发。通常一次作战很少消耗每炮三十发以上的炮弹。

而攻城第一个白天的战斗中,新军主力部队在五轮开火中就把六万发左右的炮弹轰击在撒马尔罕的东南处。原本厚实而坚固的城墙在这样多炮弹的准确轰击之下彻底的垮塌成了斜坡,人员可以直接从城头上发起进攻了。

不过当新军主力部队的试探性进攻中遭遇到了守军臼铳与投石的密集还击之后就放弃了迅速展开进攻。张海下令队伍在傍晚以后继续展开炮火准备。

热气球第一航空队也完成了升空并准备投入夜间“轰炸“

近卫第一航空队的热气球部队当初在大小金川之战中进行过十分险恶气象环境下的高难度夜间支持作战。在这万里无云,风力也不是很大的中亚平原的冬季进行航空战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两千米左右的高空也能够看到地面那闪烁不断的炮火火光,还有攻城处的守敌打算修补和巩固城头的忙碌身影。在这个高度上进行“投弹“误差也至少会有方圆百步左右。

不过这方圆百步的夜间垂直投弹精度也已经够了。十六个中型热气球航空队分成四组但同时升空值班。当地面上闪烁的炮火开始指示着目标区域的时候,大量的轻霰弹就直接从夜空中落下来。

一整夜的炮战中一共六万余枚六两重弹从云层般的高度上掉落在攻城处方圆百步左右的距离之内。仅仅莫名其妙的伤亡于这种“夜雹“的守军就在**之内多达上千人之多。近卫第一航空大队也在执行过不少于两轮的出战任务,这些从夜空中降落下来的弹雨彻底遏止了守敌企图在趁晚上修补损坏的城墙的举动。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摸清了守军的防空水准之后更多的热气球大队开始升空并投入到了攻城的最后准备之中。

第90章 气球空战

在攻城最初的时候,张海本来打算按照原定计划以火炮发射霰弹和臼炮弹为主压制对手的曲射火力。但是当航空队的官兵提交了一份在小慧兰与柳香那里得到验证过的演习报告后,就改变了看法。

热气球的成本的确并不低,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象因素和意外因素造成的损失率不可忽略。而在少有阴雨天气和恶劣气象的西域一带,这方面的意外成本就要小的多。有效攻击所需要的弹药成本来说,要低的多。

飘落镖箭和六两长重弹的成本不过三分左右,就是累计发射数百吨弹药几百万枚也不过十万两左右的成本,而且考虑到这些东西的原料可以回收利用。这次出征的随军工匠一部分人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备制出来。而且这些弹药的工艺难度不高,很多士兵都进行,还可以投掷从敌人那里缴获过来的一些东西。

可是火药就稍稍有了一些难度,特别是新军主力部队因为抛射精度的要求对的质量要求极高,这些就并不是多数普通官兵都能备制的东西了。而石弹和精确引信的定时抛射弹药的难度与成本都极高。就是这次跟随队伍出征的工匠也并不是人人能够。

因此,张海还是选择让航空队出战看看效果,同时测试下敌军的防空火力。

有了大小金川之战的经验,张海也清楚:如果不让来自空中的杀伤给敌军造成相当压力和麻烦,那么对手恐怕不会那么轻易的把所有本事都拿出来。

越来越多的热气球开始升空后,天亮之后地面的景象也更为清晰之后,空中进攻与防御之间的较量开始更为激烈起来。

因为早就对这些传闻中的威胁有所准备,守军在大战之前就准备了两千多件专门用于防空的“对天抬铳”

这些抬铳规格没有定制,但多数重为四十斤至百斤左右。发射的弹丸却大致相当,都在六两上下。因为这是从当年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军的标准抛射重量。

这些防空抬铳的有效射程也不低,多半可以把六两左右的弹丸打到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常见云层高度,在一千米内则有相当程度的杀伤力和易瞄准性,他们一般还依托专门的“铳架车”进行开火。虽然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精度上的需求,填装速在多人配合的情况下也只能有每分钟一发左右的射速,但在集中了千余门“对天抬铳”的时候还真是打出了有些骇人的声势。

包括张海在内的很多军官相信:如果不是航空队参谋与张海等人保守的计算,还有这西域一带经常万里无云的冬季,当热气球在正常高度展开作战的时候一定会在这么猛烈的抬铳火力面前遭受到不小的损失。

在早有准备的情况下,这些对天抬铳终究没有办法对一千八百到两千米高度上进行作战的热气球部队有任何威胁。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轮换并重新升空的防空热气球也开始谨慎的携带型的百虎齐奔火箭展开作战了,并且还配备有更大号的一些火箭。不仅仅是为了有效的在倾斜距离上压制对手的防空抬铳,还在于防止对手可能的热气球进行升空作战。

从新朝三年热气球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李千兰与柳香等人乃至张海都考虑过敌人可能针对性的防空手段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大小金川之后还进行过对抗性的研究与推演。

最终的结论是:以新朝的技术手段,防空铳最大的规格也就是一石左右的身管重量。如果再重,那么有效的移动炮身与对高角度目标的瞄准就无法进行人员操作了。需要借助一些昂贵而复杂的机械,从而使效费比大大下降。而且对于热气球来说,在一石以上的火炮上继续增加重量带来的射程与杀伤力优势很小,不足以成本上的损失。而如果用重炮发射重霰弹进行防空,也是顶多威胁千米以下的目标,很难威胁到一千五百米以上相对高度上的目标。

而在晴朗且没有大风的良好天气下,热气球对地面目标的有效作战高度则可以达到两千米甚至更高,在海平面不远的低地平原甚至可以达到三千米。如果飞的更高,对人员造成的影响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三千米以上的高度会给牵引作战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那个高度之上热气球的载重能力也会开始明显的减少。

但即便是因为损失率高的原因只进行十次出战,一部中型热气球也可以累计发射数以万计的火箭或其他弹药杀伤数以百计的对手,就是对防空铳本身的威胁能力也不小。

有效的防空手段只能是对手的热气球,但两支热气球交战,首要是对双方牵引部队的考验。就算新朝在很多方面拥有技术上的优势,但这种单纯工艺与技术上的优势却不那么可靠了。

因此部队提出的放案是:遇到装备大量热气球的敌军,首先是以己方滞空的热气球用高度优势将敌热气球杀伤于起飞冲气阶段。如果难以做到这点儿,就要以炮火展开抛射压制敌热气球部队,或者展开坚决的野战进攻从地面上击垮对手。毕竟热气球还不是飞艇,它的有效发挥作用是离不开地面牵引和地面队伍的保护的。

携带大量火箭的热气球升空作战后,一轮开火就把六七百个百虎齐奔箭火箭发箱中的火箭倾斜下来。攻城处附近的敌军再次遭到数百伤亡不说,几十部地面的防空铳炮也遭到了压制。

而在这时,第一航空大队的官兵们发现远处大概四五里外的撒马尔罕城池深处一些在黎明时分正在进行充气准备的热气球似乎就要准备展开升空作战了。

遇到对手的热气球可能带来的威胁,对于新军主力部队似乎还是第一次,包括第一航空大队的空中指挥官和航空旅参谋长在内的不少人都感觉到了部队在对潜在威胁所进行的准备是那样的必要。

第91章 气球空战(二)

“向北!快向北!西北方向约五里!”这时候负责侦察指挥的航空第一大队的几个的热气球都不约而同的向地面牵引人员发出了信号。

按照航空队伍的一般原则,因为空中人员拥有广阔的侦察能力,所以也拥有相当大的指挥权限。

可是当热气球升到一两千米高度的时候,一分有余粗细蚕丝引线自身就有数十千克的重量,还要承受巨大的风阻,即便在气象良好的情况下拉动热气球也要承受巨大的力量。

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已经有了足够的畜力进行热气球牵引,但是按照航空队伍在演习与实战中总结的经验:合适的气象环境与微弱的风向下让一匹中型马以全力牵引一艘中型热气球或许勉强不出问题。但是如果让两匹中型马全力牵引一艘中型热气球向一个方向运动,那一分粗细的蚕丝线就有被拉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