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8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绵不断沉稳而又精确的开火终于使后金残部那看起来似乎决战意志很高的队伍有些动摇了。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遭遇到了数百伤亡的情况下,这人数并不算太多的后金残部不由的被压迫的向后腿。

然而从开始的散兵线到越来越密集的青年旅队伍却继续打出连绵不绝的枪弹将更多的人打到在地。

逼近到十步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一些沉稳的后金老兵发挥出了精确的射术,在这个距离上以重箭精确的射击来敌的面部。差不多有一下就造成了青年旅近百人的伤亡损失,凶猛的攻势似乎顿挫了一下。

不过在这个距离上,训练有素的后续少年官兵们也纷纷把重达两斤半左右的重手榴弹抛了出去,飞到敌军的阵前或者飞入敌群之中。

慌忙之下,这些重掷弹并不是全都有效的炸开了花。有效爆炸的重榴弹不过一半左右,但即便如此。八九百枚在合适位置上爆炸开来的重榴弹也让上千后金残兵不是被炸伤,就是因为冲击波和声音的威慑而暂时的丧失了战斗力。而更多的人因为为了躲避这些扔过来的重掷弹的威慑而不得不陷入慌乱之中。

更重要的是整个阵线上再没有几个人敢于面对青年旅凌厉的攻势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喊杀声连成一片的响了起来。冲在前面的青年旅官兵不忘以小组为单位对同样没有严整对形的残敌展开了刺刀突击。

这两年以来严格的训练终究体现出了效果,虽然在实战战场上很少有人能像高手一样坦然的面对敌手应变出招,但却能够让大多数人依靠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展开攻击,而不是不知所措。

第1106章 残金之灭(三)

李少华虽然身为旅长,但也同样并不忌讳参加一线战斗。尤其是新军旅规模的部队大多有完善指挥链的情况下李少华也并不担心出什么意外。

青年旅独有的燧发长枪再配上长刺刀之后,从枪托到刺尖的长度足有接近两米的高度,比18世纪的寻常带刺刀燧发枪还要长出一成左右。这个长度也是此类兵器最能够发挥出刺刀所长的一个极限。

在实战对抗性的演练和拼刺博击之中,外加上一些实战经验总结,新军主力部队也逐渐确定了普通官兵短兵拼刺战的一些原则。

实战对抗中,甚至是在演练对抗之中,很少有人能实现那些理论上的“见招拆招“。就像实战中的战役用兵,也往往不是”见招拆招“,而是以自己的一种经验直觉还有原则为基础的快攻。

就像巴巴罗萨时期的德军那样:宁愿丧失一些战役通信和战役保密性,也要确保它的“及时性“使在动态的进攻中使对手来不及做出反应。

拼斗中,官兵们在长时间的对抗性格斗训练之下已经逐渐的掌握了一些条件反射的基本原则:利用刺刀比较一般类似长度的兵器要沉重,不容易被格档开这个优势,尽可能的捻住对手的兵器并从内部快速攻击,同时尽量双手用力使兵器不太容易被不那么有力的格挡挡开。或者在各种复杂的威胁之下条件灵活的抵御住或泄掉对手兵器的力量实现突刺。

优良的铠甲防护装具也使得对手的长兵刀刃或刺刃很难轻易对青年旅的官兵们构成伤害,而青年旅沉重而有力的长刺刀却能够破开任何位置的敌军铠甲并有效的利用三棱刺刀的优势“见血放血“。

长刺刀在实战中的独有优势使它并不逊色于一般用于格斗的长兵器多少,甚至白兵突击效果远远好于新军主力部队中常见并做为辅助武器的“套管钢矛“

如果说要是在正常的情况下,青年旅的官兵们凭借训练和士气优势即便对这些后金残敌即便有优势也不可能赢得压倒优势的话。那么在整个后金残军在猛烈的火枪和重掷弹的轰击之下遭受了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则显得几乎是一边倒了。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颇有临敌经验的后金军官们还是做出了尽可能正确的选择,原本企图四处应敌的后金大阵迅速向中央塌陷而去,企图重新集结成一团。

然而当残敌脱离一线之后,在李少华特殊号声的指引之下,还没有把燧发长枪中的待发弹丸打出去的官兵们又展开了一阵猛烈轮番开火,那些威力巨大的一两重弹继续弹近乎无虚发的飞入了人群之中,让看似十分密集的队形再一次成片的倒下。

此时的皇太极,早已不打算继续顽抗下去了,他企图命令队伍投降,可猛烈的打击带来的混乱,竟让军令都无法有效的传达。

幸亏在这个时候,原本有着一丝拼死搏斗的后金残军在付出了过半的死伤之后,终于丧失了继续顽抗下去的勇气,像很多曾经的新军主力部队手下的败军一样趴在地上准备等死。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才终于有了机会站起身来。他虽然知道面对在战斗中不太喜欢留俘虏的新军主力部队,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是被密集的铳弹所集火。可还是愿意冒险,不然的话这本来就不算多的部众很有可能在那些强敌不分青红皂白的扫荡中所一一屠戮了。

“不要开枪!我们愿意投降!“这些年来皇太极也逐渐了解了有关新朝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新朝白话”及其相关的一些用词用语习惯。再加上其一定的汉话功底,因此他的话反而让李少华等人觉得这个人虽然是个中年年纪摸样的人物,却很像那些曾经叛逃新朝的叛徒们。

“你是什么人?”一名负责上前搭话的青年旅小战士上前搭话到。尽管此时的皇太极按照对新军的了解没有携带任何兵器,甚至脱掉了铠甲,而且双手举过头顶,不过赶来的几名小战士还是不敢放松警惕的用那长燧发枪指着这个人

“我是负责这些部众的首领。也就是你们要找的人。我可以试试给这些不再有战斗愿望的部众下令看看,以证明我所说的话。”

李少华则让负责通信的小战士们向这些打算投降的顽敌下令道:“所有的人都要首先放弃铠甲和兵器,分成十处,一个一个走过来接受我们的束缚,明白没有?”

李少华看过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同后金军的一些交战纪录,知道这些满洲人虽然不是新军主力部队所遇到的最强悍的对手,却是新军主力部队遇到的最为顽固的敌人。就连老弱往往也有不俗的抵抗意志,因此没有思考的放松警惕。他还专门的亲自叮嘱队伍随时准备战斗,地方这些人的反抗,并留有一定的预备队准备应付意外的情况。

不过让在接受这些残敌的投降的时候,因为有皇太极的主动相助,劝说各队主动投降,在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意外。

这让李少华也不由的感慨:这支当年的主力部队曾经的强敌,虽然装备和射术表现并不差,但却不在有当年的顽固和勇悍了。

在绝大部分人都在威慑和皇太极的主动劝降之下束手就擒并集中在一起的时候,皇太极的心也提了起来。毕竟在这时候如果新朝主力部队不打算留俘虏,那么所有的人就都会面临一场屠戮。虽然如果不选择投降的话,结局也不会有多大差别,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会扮演极不光彩的一个角色了。

让皇太极庆幸的是李少华终究没有下达屠戮这些俘虏的命令或露出这方面的意向,而是主动站出了对皇太极笑道:“你算是多少做了一件有功德的事情。没有让这千把人白白的去送死了。“

这时候皇太极不知怎的,却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我们的投降不过是争取一份生的希望罢了。虽然希望生,但是如果贵军嫌俘虏太麻烦要处理掉我们的话,还是尽早比较好。”

李少华却不以为意的解释道:“你应该感谢那些辽东的残民们在内地的生活中做出了表率。圣主在我们出发前就说过:你们这些人终究不是异域异种之人,即便是成年男性乃至投降的军兵,只要主动投降,就不会面对过于严苛的结果。”

第1107章 军威之慑

巴图尔与顾实汗统领人马实际上亲自观察了这场战斗。

李少华所率领的这支听起来名堂很响亮的“首都青年旅”在装备和火力上并没有带给准葛尔部的巴图尔怎样的震撼。比起他在六合一带曾经见到过那近乎神技一般的火器军队,这支少年部队也就是铠甲看起来很精良而已,火铳的威力似乎也不小,似乎还能够格斗,其他都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而这之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作风之强悍,白兵格斗之凶厉却给巴图尔带来了如同当初在六合演武之时同样级别的震撼。

他听说过火铳队的运用法有什么六段击、三段击之类。可却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种利用火器的战斗方式:把威力巨大的弹丸当成了白兵中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