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一两左右的高热量荤食差不多只有新军主力部队野战食标准的十五分之一,一百五十万人一个月的用量也不过仅仅比三万新军主力部队两个月左右的战备略多一些而已罢了。如果论成本,一个月内如此标准荤食也不过二十万两左右的事儿。

“这是我们主力部队用于远征时的战备,难道今年深秋时节的对外攻略不打了?对日作战是短纵深的交战,那些特别的军用食用处或许不大,可是新建的远征步兵旅的远征呢?一个旅群长时间的跨海航行乃至在大陆上很可能的长途行军作战,那也不比主力部队的需求少多少。”宋子悦虽然不是张海参谋或内情体系中的人,可是对这些事情多少是有些了解的,就提了出来。

张海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今年夏天山东境内至北直隶复线石制道路工程的建造让我明白了一个事情:在过去,我们的优势是‘贵精而不贵多’,人才物力的要求极高,始终坚持精兵精物的原则。在特定的战争时期这当然带给我们巨大的优势和益处。可当我们拥有整个政权和天下之后要做某些比较大的事就不能完全依靠我们队伍体系内的力量了。就说这从南方送来的大量火药和工具,仅仅靠我们队伍系统内部那规模有限的万把相关能工巧匠是很难在短短一两个月内供应数量多达几十万的铁制工具还有这数以几千吨计的火药的。那是在后方负责的香儿还是众弟子们动员了整个东南不少地方的力量才能做到。除了精度对战力要求比较敏感的制式枪炮及质量对航行悠关的远航船只之外,用于爆破的寻常火药及弹药乃至需求量最为庞大的各种炮弹、后勤物资中价值最高的军用食等我们不可能只靠队伍内那还很有限的人力来完成。”

想要完美的做起一些大事的时候,张海这才发现为机动征战而存在的新军主力部队体系以及兵工部门面对宏伟的目标的时候,仍然是渺小的。不得不广泛依靠民众和社会的力量。这时候张海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宋子悦继续说到:“我知道队伍里有一种长期以来的看法:民众不重要,只有我们完全新化的那些队伍里的人才是革新事业的支柱。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最快最好的完成整个社会的新化,只靠我们体系内的人不要说革新整个社会,就是完成世间的一统都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代价。”

宋子悦还有张海身边的不少人也收起了之前的不少心思,不少人都知道:张海这话可轻可重,算是不可轻视的告戒。

北直隶境内第一阶段的石料的准备工作在盐山一带初步完成之后,聚集在这一带规模宏大的工程大军就进入了路面铺装施工的最紧张阶段。

起初的很多人尤其是没有在新军主力部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对向这样的劳动力供应基本的荤食和肉食内心中还是有些觉得没有必要。新军主力部队也是在战时为了在野战中减轻负担才需要消耗数量不少的荤食和高级食而已。

可是当各个临时志愿工程旅的团以上主管忽然发现在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情况下伤病减员的人大幅度减少的时候,才在队伍里的不少干部战士教育下似是明白了什么。

“进行寻常强度的劳动,如我们寻常的农活那些。又或者民夫们在为那些本就不将其视为自己人的大户或以前官府劳动的时候,吃的不那么高级也无所谓。可是我看这些民夫们主动的工作热情还有实际的劳动强度已经完全不比我们新军主力部队集训阶段要低了。如果不补充必要的肉食,就不能按照身体所消耗的营养成分和热量的固定比例来补充,就会给身体和骨肉带来严重的损害。因为蛋白等营养成分补充不够,身体就会自我溶解自己的肌肉来维持,上个月不少劳累过度而倒下的人就是这种原因。从事比较强的劳动和锻炼的时候,人的身体肌肉和各个器官都有所损耗,需要这些必要的荤食来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队伍里专门负责宣传的官兵们向其他临时来的民夫们讲解道。

这时代的人们大多不知道什么叫营养成分或蛋白,也不懂得什么叫食物热量。但是新军队伍里的不少人在当年接受训练产生同样疑问的时候经历过必要的教育,是了解这些的,也耐心的对人们说道。

多达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两省壮劳力外加从后方到当地充足的粮饷物供应和士气,让北直隶境内的复线石路的修建远远超出了预期,仅仅不过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让石路从山东抵达到了京畿一带。

第615章 石路贯通

这如过去行军速度一般的修路速度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不过当天津卫到京畿一带的叉路修通之后,再向北展开修路就面临重重考验了。

考验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向北就会进入到人员相对稀少,物资动员相对困难。第二是燕山之外还有辽西一带的崇山峻岭,这时代的新军队伍虽然掌握不少技术和知识,但张海却不认为此时的队伍拥有詹天佑时代的工程能力,要让石路跨过那崇山竣岭绝无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沿着当年为了维持关宁军所修建的驿道,沿着靠海的方向修建一条直同锦州的石路。

但即便是这条道路,主力部队中走过的人也说按照修建石轨的要求恐怕要比在北直隶的平原一带修建起来难的多了,至少要花费不少的工夫打通障碍平整路基。因为石路不可能太过于靠近海岸行进。

“我们一定要修直通关外的道路么?从天津卫到辽河口一带完全可以由水运接力的。”不仅仅是宋子悦等人,对于要不要修通关外的干线道路,刘洪涛也有疑问。

张海也陷入了犹豫,但经过一些大致的思考,还是倾向于修通从关内大关外的道路。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代的气候似乎没有短时间内改变的迹象,冬季与封冻季节来临的要比后世早,在渤海湾北部就更是如此。而从深秋到过年时间段恰恰是不少物资运输需求的大头。另外一个原因:对于新朝这样的中央集权王朝来说,大海显然不如陆地更容易把握,尽管张海也有开拓海外的打算。海上的运输线旧时代有漂没的问题,有难以管理的问题,特别是日常性质的运输,新时代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张海手下乃至队伍系统内的这些问题可以依靠严刑峻法与完善的情报体系。而那些寻常的商旅大户却未必有这么大专断的本事以护航。此外: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百姓的印象里:出海依然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还在于要跨海了解的事物往往不如陆路方便。能够方便的短期内向经海路移民的只有山东一带,北直隶河南山西等地经关外的路线就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了。这些因素使得张海终究下定决心修通直同关外心腹地区的道路,要依靠陆海两条路把整个关外同内地真正的联系起来,使整个东北形成不逊色于江浙多少的心腹。而不仅仅是起到移民和缓解人口压力的作用。

“我们在北直隶的这些日子以来,在山东刚刚修通的道路可以达到多大规模的运量,有没有个靠谱的统计?”张海向身边一名负责处理这些繁琐事物的弟子田彦问道。

“盐山附近得到足够的海运补给前,大概在济南一带修建石路的时候路运补给达到高峰。一百二十万人每天所需的六成物资走我们新修建的是路,大概每天四万石左右,路面在这个压力下损害并不严重,是可以维持下去的,这大概还是只用了其中一半的单向通道,没有利用整个复线。民间的船只如果是全距离运输,非封冻季节全年往返十次计算,累计需要载重一百二十万石的船只,现在新朝政权所能够掌握和征集的全部海船加起来也没有这个能力。以后或许会超过这个能力,两三倍甚至几倍于陆路干线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至少是十来年到一代人左右或更久的事情了。”田彦经过大致的演算也逐步明白了师傅的思路。

新朝开国的头十年如果没有什么大事,那或许有足够的船只用于满足辽东移民的要求,可张海在国内建设乃至诸多领域铺开的摊子过大,在这七到十年的时间内必须从海外获得足够多的能够运用于本土的钱粮才能避免过大的亏空,这时间内关外就是唯一的移民开拓通道了。水运相比轨道运输无疑也是优势,但在十余年的时间之内还没有足够的船只物力干这事。

直隶境内的工程完工后仅仅经过大概五天左右短暂的休整,并完成了线路的初步勘察后,新一轮的筑路终于重新展开。因为进入燕山附近后就地可以依靠的征集粮食补充大幅度减少,队伍内的海运支持能力乃至总体后勤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