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的军兵轮班进行抬炮复位。
尽管采取了种种手段以延缓炮击速度的方式分散火炮阵地上的伤亡风险,在城头守军的利炮下进行作业还是被越来越多人的示为畏途。为了让那些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认真作战,何如宾不得不在整个为十万大军准备的赏赐中拿出近一半的比例用于纪律那些掌握一定操炮技术的人参加战斗,并对命中城头的炮组予以奖励和鼓励。
南京城东漫长的炮战就这样足足持续了两周之久,大部分的火炮不是炸膛就是被远处城头上射来的炮火摧毁。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三十门红夷大炮的火力全部集中在了不到三四十米宽的城东一段城墙上,并不顾及城头上回击的炮位在哪边,即便有所反击也是偶尔进行。
有鉴于此,柳香每日也带着张海身边留在南京的那些没有被选入航空队的小女孩们在城头其他的地段内从垛口观察不远处的炮战,在炮声和火力的威胁之下了解真正的战场。
上万发重炮炮弹的轰击之下,南京城东高大而坚固的城墙也在连日持续不段的轰击之下渐渐垮塌下来。
为了示弱于敌,在进行了数天的相应回击之后,身管寿命有局限的营炮连便停止了针对已经遭到很大消耗的敌炮阵地的还击。
持续的炮战在摧垮城东十余丈宽度高大城头的同时,也让第三旅第一营炮兵连将六门青铜炮的二三百发全装药身管寿命彻底消耗殆尽,幸好这些日子以来没有停止工作的炮厂又加工出数门新的青铜炮才使第三旅的炮兵建制得以维持原来的完整。
漫长的炮战刚刚过去,在城下准备已久的何如宾就毫不犹豫的展开了针对缺口准备已久的攻击。对火器颇有一些心得的他也参考王大安在新军主力中的一些见闻,将全军两万多件鸟枪全部集中在以分散队形和壕沟工事逐渐逼近城下的两千多名最优秀的火器手中。
准备好的大队人马开始展开冲击的时候也犹如张海新军攻城时一般以猛烈的弹丸火力进行掩护,并以几千名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展开了对缺口的进攻。
依然阴沉着的天空随时有可能下雨,另外也因为不想过早的暴露全部实力,李峰终究是没有下令动用火箭部队和预备炮兵营投入战斗。而是命第一步兵旅负责城东防御的第一营第四连做好抵御对手进攻的准备。
集中起来运用的火力虽然猛烈而密集,但是这些火器中真正能够威胁到最新给战士们配备的那些哥特式全身甲的却并不多。不少战士在与敌人的连翻对射中也不过是微微感到如拳击班的感觉。大多数明军火器的枪口动能连有效的钝杀伤都无法造成,只有命中头、手、膝等少数部位的时候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杀伤。而从第三旅普通士兵中射出的六两重弹及箭矢命中那些似乎是全副武装的明军先锋的时候,就算是对那些持有盾牌的敌军也有超过一半的命中杀伤效率。
双方的火力差距一下就体现出来:仅仅第三旅一营一个连一百六十名官兵打出的火力就杀伤了五百余名进攻的明军先锋。而进攻的明军打出的上万发火器弹丸虽然命中了大部分冒头开火的战士们却仅仅造成二三十人负伤。
何如宾还算是一名头脑伤算灵活的人,从望远镜里见到第一波的进攻严重受挫的时候,大致就明白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就传令第二批负责攻城的军兵携带着那些再次事先装好弹药的众多火器以壕沟为掩蔽,并以匍匐前进卧姿开火的方式与城上的守军对射。
虽然再次进攻的时候因为双方防具和作战觉悟上的差距仍然拥有悬殊的死伤比,却终于将与守军的死伤比缩小到十以内,并迫使负责防御东城的第一营营长将全营第二个连队做为预备队投入城墙缺口附近的争夺战中。
在东城附近的争夺战激烈进行的时候,何如宾也不忘记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在城北及城南能够有效展开兵力的地方以准备完成的一些正规攻城器具展开了其他方向上的试探性进攻。
原本以为按照王大安的说法以一个旅加几个治安军步兵营最多不过万余人的兵力在着漫长的南京城头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象样的防御,然而正如当初进攻青州的明军在青州城头上所遭遇的那样,缺乏兵力的第三旅将工匠营上万人也武装起来并与战斗部队混编形成战斗核心,以六七十步组成一个小群为核心的核心堡垒,在城头形成了一道难以被逾越的火力封锁线。
第267章 火器战兵
同野战的时候常常面对的大股敌人冲击不同,城防守战的时候战兵中的弓箭手成为了部队的核心力量。正如旧时古代军队中真正意义上能够做为前沿力量使用的弓箭手一样。
能拉的开七斗到一石战弓并且连射二三十箭之内不显现疲劳的人即便是运用长矛斩马剑等近战兵器做为士兵来讲也不会有多么逊色。在元大火器大兴以前的两汉至宋时,弓箭手是幕兵中的力量选优者,在匮乏马匹的汉族政权军队中也往往配备上全军有限的马匹成为部队战斗力的重心。
而对于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队伍来说当然也是如此。近战不说,能够在阵前坚定的射箭,就同样能够熟练的运用包括臼铳和燧发枪内的各种火器打击逼迫到近处的敌人。
整个第三旅装备的三万余支臼铳及几百支可以发射黄金弹丸的燧发火枪被平均的分配被各营的火器与弓箭队伍当中。
当敌人出其不意的突然大量越过少有人职守的城头的时候,或是对城东的缺口展开蜂涌而至的进攻时,驻守的战士们不管是弓箭排还是火器排的战士们都将每人至少十件早已装好弹药的臼铳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向密集的敌群发射出去。而当城外的敌人进行火力准备的时候,或是换成十分稀疏的队伍队形展开车轮战的时候,城上的弓手就成为威胁敌人逼近到城下重兵的重要威慑力量。
而当城下的敌人依托堆起来的土垒营垒同城上的战士们展开对峙的时候,燧发枪就又成为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兵器。
“有人说这一战的英勇勋章又要指望我们营的弓手了,我看也不一定嘛。”第三旅第一营营长石垒向城头上的不少战士们鼓舞道,现在敌人的进攻不那么猛烈了。火器中队的战士们也应该表现我们的绝活。
“为了证明每一个战士在战斗中作战功绩,我看也不能乱打。每营六个火器排各出六组火器手轮流参加与敌人对峙中的作战,由我和营部里的几个专门的有经验的观察员带着各位核实战绩,大家看如何?不用多打,多打不要说我们的精制臼炮及燧发枪不够用,敌人也会警觉起来让后面的班组更难打。”营长石垒说道。
连续多日以来的作战曾经士气高涨的第三旅第一营也因为严重的伤亡而有些消沉,特别是那些拿到英勇勋章十分困难的火器排战士。而这样的防御对峙作战,终于给了能够让火器排的战士证明自己实力的真实机会。
近一个多月以来,随着原本专门为近卫步兵营配备的黄金弹轻型燧发枪也开始大量配属到第三旅,驻守南京的大多数战士对此已经并不陌生。就是弓箭排的不少士兵也明白了这燧发火枪的大致用途。
新军中制造的鸟枪和燧发火枪尽管质量上同绝大多数明军那里的鸟铳不可同日而语,可毕竟多少有炸膛的危险。在发射弹丸时依然会有大小不等的声光烟雾形成对任何射手必然的干扰和影响。
为此,成内的工匠营们改进了一批带有斗笠式帽檐的金属头盔。并将新制出的燧发火枪在侧面也安装上瞄准装置。在开火的时候射手的眼睛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被火药和火光伤害的同时也能瞄准远处的目标开火。而全面防护的护手及头盔、护颈等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战士们对炸膛的顾虑。
城东的战斗曾经十分危急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给敌人以威慑很多战士都选择在臼铳或是枪管中填装双份标准的火药,在多达数万次的火器射击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至少三十次以上的枪械及臼铳炸膛事故。但却仅有三名战士在这种事故中不可恢复式的减员,而大多数人也仅仅是负了很快就能恢复的轻伤甚至没有受到伤害。了解了这些事实后,火器中队的战士们就更倾向于通过多装药的方式增加火器的威力,依托城头发射的很多臼铳即便打不到掩蔽物后的敌人,通常掀起的土石也往往能够敌人的头部或者面部造成伤害。
青州城外的激烈战斗在让城外的明军付出了近一成的严重伤亡损失后终于缓和下来。在短时间内拿下南京坚城已经无望的情况下,何如宾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