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场指挥,为师与你们都不是在无数的实战中千挑万选才被赋予重任的精英或者什么名将。我不赞成同指挥水平极有可能比我们高的敌将进行这种比拼见识和悟性的**。特别是热气球的原理并不复杂,极容易被对手所模仿的情况下。就算他们没有我们水准的物力、技术、财力,还有训练准备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指挥方面的唯一不对称优势就会被打破。”

很显然:张海在发现问题后最终发展力量的方法,还是加强整个队伍的火力支撑体系。以作战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来应对那些假想中用兵行云流水的强将。

第239章 重型炮团

“我想我们在炮兵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探讨与北方作战实力很可能比较强的敌人作战的时候,李峰还是在军事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起事的时候以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小部队流动作战为主。这种流动作战给了不少官兵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然而如果我们的主要对手不在是那些乡间的牛鬼蛇神乃至国内的小股敌人,而是和数量庞大质量也不算太低的对手进行主力会战。特别是关外的那些敌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按照不用马匹也可以用人抬着翻山越岭的苛刻机动性要求来规划我们的炮兵了。按照有效射程范围,可以把原有的那些不过四百斤左右的身管、全炮行军重量也不超过八百斤的炮车直接配属到各步兵营做为营炮连使用。最多集中到旅炮营。而在各个步兵旅之外可以新建独立的重炮兵部队。”李峰做为张海三十多名核心弟子当中消化了张海很多现代知识和理念头脑也比较活络的人其实早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张海对此其实也早就有了想法,特别是这几个月来会聚了数以万计的南京各工匠坊外加水力设备后的生产进度远远超过预期,不少工匠也逐步适应并熟悉了精细化的管理原则的情况下。

“我们的独立重炮部队,设定在多达的规格比较合适?如果只有沿世上大多数道路或平地的行军要求,没有翻山越岭的要求。”张海其实在心中早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底案,但还是向弟子们询问道。

“要满足不少并不算太好的道路和一些并不十分平坦的平地乃至田地上行军,我们现在能够选出的良马按照每匹三百斤左右的挽载能力比较合适。一个炮手则按照一百七十斤的挽载能力计算比较合适。在这样的挽载能力下,如果以四匹马和八个炮手协同挽载,那么全炮的质量至少可以相比现在提高为原来的四倍,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维持原有一百五十人六门炮的炮兵连建制大致不变,十六个炮兵连仍然可以维持两千几百人左右的编制规模。”有所准备的李峰大致算到。

张海也大致估摸出了这炮的规格:大概为后世12磅拿破伦炮的两倍重量左右,同当代“红夷大炮”的重量相当。估计大约全炮重得有至少一千六百公斤左右的规格,如果算上为了稳定火炮的其他措施那么甚至有可能更重。但这数万贯的铜钱对于今天队伍所能掌握的财力来说已经并不算是个问题了。

在性能上:按照后坐力等比计,至少可以把18磅炮的炮弹以比1857型拿破伦炮高50%左右的初速发射出去,整体威力比达到12磅拿破伦炮的3或更多倍,有效射程提高百分之五十。这种火炮如果放在近代火器战时代显得效费比较低,但却最适合在如今环境下的冷兵器战场上对付那些打算集中起优势的兵力于某一个方向上进行突击的敌人。在如今从荷兰人那里缴获到少量的望远镜并最大限度的想办法进口和推广的情况下,炮兵对人员队列几分之一命中率的精确作战范围都将达到九百米或者一公里左右。这样如果在近距离有效的对敌人展开侧射,一炮杀伤五六十名重装步兵都不是不可能。即便在两里的距离上也可以侧射杀伤二十名以上的敌人。如果对手采用密集纵队在某一个方向上展开突击,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以火炮对敌骑兵目标的大致作战方案来估算:在八百米或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可以首先对集结起来或者达成突破的骑兵集群展开第一轮攻击。按照五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七分之一左右的杀伤效率计算,就算骑兵集群的密度较步兵弱一些九十六门炮也可以杀伤二三百人左右。配合上基础单位内的轻型九斤弹火炮则可以在远距离的射击中每轮攻击杀伤三四百敌骑。六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再展开一次射击则至少可以杀伤八百骑。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三百米距离上一轮霰弹和抵近距离上的一轮致命攻击。按照这些日子以来对于火器有目的的实战和测试分析:十四斤弹青铜炮在强装药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把一百枚一百几十克重的铁质重弹以很高的初速度发射到三百米远的距离。这些弹丸中的大部分当然会因为扩散或者重复杀伤浪费掉,但即便按照轰掉六到十米范围内两层敌人来计,那至少也将杀伤十几名对手。甚至按照曲射的原则也是如此。而近距离的一轮射击,考虑到被压制和重复杀伤的效率则有可能杀伤三十几名敌人。这样算下来,一个重炮团则有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在面对敌骑兵目标的时候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就杀伤四五千人左右的敌骑。

在张海谈了谈自己所认为的大致的效能评估,有的弟子甚至提出了包铁金弹的概念。

“哪怕每炮只配备一发十几斤黄金的包铁金弹,那差不多也是一千几百两接近三千贯的成本。同我们的一门重炮成本都大致差不多了。而在杀伤效能上,金弹在近距离对空气阻力所做的改进毕竟是有限的。”张海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了在火炮上采用包铁金弹的选择,仅仅是特制的包铁铅弹或包铜铅弹很可能就要花费不小的成本,日后如果能高出小型线膛轻武器,或许这种东西才能对弹道性能有比较突出的改进。

重型炮团建设的方案大致确定下来,在拥有了水力机械的情况下,又是对铜身管进行加工免除了铁炮身管的很多麻烦,甚至可以采用在整体铸铜上直接开钻炮膛的方法进行制造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精度与效能。

不少弟子都听说过敌人那里最近也有不少这种规格的“红夷大炮”,但并没有多少人怀疑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从铜质身管、精度管理、人员意志和寿命运用理念和炮车身架等诸多方面的差距至少可以带来四倍以上的威力差距和两倍左右的射速区别。如果考虑到双方的队形及作战方式不同,实战效果上的差别可能就更大。

第240章 新型力量

按照重炮团的思路,张海也曾经设想过对空中火箭部队进行近一步的改进。比如将至少热气球的规格至少增加为原来的四倍,使之成为载重六百公斤左右的大型作战平台。火箭携载能力提高为原来的五倍。至于成本上的提高,这并不算是个太大的问题。甚至因为两倍表面积能够容纳的热气及载重不止原来的两倍,单位火力的成本还会近一步下降。

但是经过玄武湖上的一些初步测试,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这个方案:首先是就算采用新制出不久的喷火装置进行加热充气,这种巨型热气球从行军状态到完全升空并达到预定高度所花费的时间太长了。

在张海看来:八分钟左右的战斗转换时间是他能够允许的上限。也就是骑兵从三四公里左右的通视警戒全速抵达的时间。毕竟队伍的规模毕竟不大,不少时候还要以旅甚至营为单位独立执行战斗任务。如果为了战斗转换需要花费十分种以上的充气时间那么总会有不可接受的风险,或者使整个队伍的作战能力十分不稳定。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牵引热气球能够在战场上有效的机动,气球的升力越大对牵引平台不稳定的拉拽力就更大。

最终选择的热气球改进方案仅仅比历史上18世纪80年代的早期热气球高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规格。也就是说才用了种种手段尽可能的节约炉具与燃料重量的情况下将热气球的有效载重提高到二百公斤左右。武器弹药的有效载重提高到了一百七十公斤左右,可以一次性携带一千七百支七十克左右的火药箭。

在经过多次论证之后,作战原则改进的空间并不是很大:最佳的作战高度依然是二百米左右的高度,三四百米左右的作战斜距。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固然可以利用势能进一步增加弹药威力或者携带重量更轻数量更多的弹丸,但这无疑会给弹药的杀伤效率带来巨大影响。毕竟高度越高,敌群投影面积所占总面积的比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