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笑傲行-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徐进论功名只是个举人,可是论身份,他却是申时行的表哥,实打实的长辈,郑国宝哪敢怠慢?当年申时行祖父从小过继在徐姓的舅舅家里,从那一代开始,他们就都改姓徐。还是后来申时行中了进士,金殿殿试时,才由嘉靖下旨恢复本姓申。

申徐两家,亲如一体,这位徐进不走科举仕途之路,安心经商置产。据说他为人十分和气,因此百姓们不大好意思欠他的粮赋,投献田地的人,排成了长队。而苏州的府官也不大好意思核查他的田地,征收他的赋税。他又肯为朝廷出力,不管是完粮完税的苦差事,他都自己承包下来,再去下面催收。朝廷在苏州办什么东西,官府也都推给这位徐老,自己只管收数就好。似这样的人物,自是地面上最大的良民,国朝乡绅的典范。

至于说乡下偶有些无知蠢徒,对徐员外不够恭敬,甚至指天怨地的咒骂,还有的与徐家几位少爷有冲突的。老天也看不过去,不是让他们断了腿,就是让家里的女人悬了梁,再不然就降下一把天火,烧了他的房子,总之善恶有报,天道轮回,总是无错的。

郑国宝到扬州办盐务,徐员外初时是十分不赞成的,也就没来上门与这个晚辈叙谈。等到后来七大纲商全都拿了,扬州改引行票,徐员外怕后生仔办事不牢,把这么大的事情办砸,第一时间乘船带着家奴到了扬州。先弄了张条子到滩上支盐,又找书办要了三千张盐票,为晚辈探路。今日前来,多半是那盐销的还可以,又要条子来了?

等到见面之后,却见徐员外身后,还跟着几位员外打扮的人,不知是什么路数。徐进等坐定之后,手捋胡须道:“国宝啊,你这年轻人做事,也是太过急噪了。申阁对你的提点,还是不够啊。催缴盐课这么大的事,哪能像你这么操办?我那表弟也是太也信的着你,好歹也该派个老成些的大员来办。你说说,这么大的数目,万一有个闪失,谁来承担啊?老夫好歹是个长辈,不来坐镇,心里不放心啊。这几位,是老夫的朋友,说是想来见见你,与你谈谈这催课的事。”

那几位员外一一通了姓名,却是三家晋商。一个是那惠农钱庄如今的大老板马千里,一个是杨家的主事人杨万钟、一个则是王家长房的王传孝。

这三位晋商,也是如今晋商集团中做头几把金交椅的人物。到了关外,与鞑子大汗可以称兄道弟,平起平坐的大人物。没想到,扬州盐课的事,把这几人,也都惊动了,还请出了徐进来做引路人。郑国宝与他们一一见礼之后问道:“三位贵人事忙,家里都有泼天的家私要打理,须臾离不开人。跋山涉水来到扬州,莫非是要保一保牢中的那几个员外?”

马千里一拱手:“国舅,咱们当初在河套股这事上,也是有交情的。今日在此,我也就不绕弯子了。那几个人欠了朝廷的盐课,又听说有勾结播州的事,这人,我们就不保了。今日前来,纯粹是为了帮衬国舅完课,为朝廷分忧。”

晋商对于大明的忠诚,比起对塞外大汗的忠诚,只在伯仲之间。主动完课这事,倒是少见的很。郑国宝问道:“完课这事,倒是件好事,只是不知,几位员外准备怎么帮着大明完课?”

王传孝道:“他们这些年经商,倒是积攒了些家私,不过有许多都已运回原籍。若是回到家乡追索脏银,一来旷日持久,二来难免扰乱乡里,荼毒地方。我等三人,这次从家里带了一笔银子,只要他们肯签下契约,我们就替他们把课税补上。既省了朝廷的气力,也保全了地方平安,不知国舅意下如何?”(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忠臣榜

晋商们有钱,可是与喜欢花钱斗富的徽商不同。他们更习惯把银子铸成名叫没奈何的大银球,存在地窖里作为发家的根本。这几位晋商欠下的盐课数以百万计,又有滞纳金以及在监狱里各项支出,银钱如同流水价花出去。

抄家的负责人又是任盈盈,她是个一等珍惜物力的,几位盐商家中的珍藏,她见这个也爱,看那个也喜欢,拿回家里慢慢把玩。负责记帐的锦衣十分乖觉,在帐面上就把大小姐心爱的东西都漂没了,想要退赔盐课,靠着在扬州的产业,确实力有不及。

马千里等人深知朝廷旧事,对于追脏索脏的事,可是清楚的很。当年严嵩倒台,说他家有金银几百万,结果这钱既没进入内库,又没进入太仓,至于是否存在都大有可疑。嘉靖天子问了一句这钱在哪,结果徐阶徐阁老就说是被严嵩藏在江西百姓之家。天知道严嵩吃错了什么药,居然会在抄家前,派人可着整个江西送银子。

为这一句,整个江西几年加税,来补上查抄严府的窟窿。后来张居正倒台,又是用同样的说辞,半个湖广的老百姓跟着倒霉。晋商们一来不希望锦衣卫追脏到山西,牵连自己;二来更不希望让锦衣卫窥探到自家的**,那些兵器作坊也好,还是边市贸易也罢,终归还是保密些为好。干脆带着银子到扬州来主动完课,以保桑梓太平。

马千里又是开钱庄的。对信贷业务玩的熟练。几位晋商是自己家的宗族,彼此沾亲带故,利息上可以马虎一些。盘算一下,把这几位商家在家中的积蓄、田产全都拿出来,也差不多抵了几位员外带来的本金。

马千里唏嘘道:“都是亲戚啊,没办法。世上哪有着铁面无私的道理,这利钱只算的一分,亏大了,亏大了。”

郑国宝作为这签约的公证人,自然要有一份公证费落袋。徐员外帮办盐课。也得了一笔佣金。这老翁倒是大方“现在朝廷第一大事就是盐课银。佣金什么的就算了,拿盐顶吧。”

可是看了看契约上的数目,郑国宝皱眉道:“这与我追缴的课税数目,也差了百十来万。难道摊到徽商头上?这事不该这么个办法啊。”

马千里倒是久办银钱业务。对本职工作十分熟悉。在旁出谋划策“国舅不必摊到徽商头上。千万盐课两下分摊。那些徽商能付的出,已经算是不错了。再摊这百十来万,也是个烂帐。多半收不上来。不过这也算不了什么,千万白银已经是国朝难得的大数目,若不是这些年开海通商,有泰西、东洋的白银进来,这千万数也是不容易凑。办成了这么大的差使,沿途漂没些,本就是正常的。再说,市大平,市小平,库平银,这里面的讲究多着呢,国舅不但没少收百万,反到替朝廷多催收了百万盐课,这是大功劳啊。”

大明朝的度量衡十分混乱,就是两的概念,在各地也不统一。甚至在某些地方,一个区域内,对于两的概念也不一样。收银子的,又是宫里的太监负责,谁敢在秤上跟国舅斤斤计较,就不怕回到宫里,被郑娘娘在公事上计较计较?哪怕什么错都没犯,左右几个奴婢,郑娘娘心情不好,吩咐拉下去打死,天家也不会多问一句。

马千里又道:“这几家里,都有些模样出挑的女眷,官卖之后,也是个收入。卖到坊司里,每年还可以为朝廷多赚几个金花银的,这个帐,朝廷亏不了。实话实说,要是没有国舅的面子,这么大的数目,漂没起码要三成。可是国舅这回派人全程负责,沿途盯住了银子,这一成不到的漂没,沿途官吏还要算一件大功,可以得天家的赏呢。我等这次前来拜见,还有一桩要事与国舅商议。以往两淮盐道,西商徽商,平分秋色。这盐课的事一发,徽商也算是伤了元气,几十年内,怕是难以出头。若是两淮盐道为洞庭商帮一家独大,日后,怕也是有尾大不掉之嫌,国舅不可不查。”

郑国宝道:“马员外说的也是个道理。这两淮盐业这么大的盘子,不能让一家全占了去。怎么?马员外不想开钱庄了,想来做做这食盐生意?”

“哈哈,国舅说笑了。我马家惠农钱庄才是根本,其他的都是小道。只是扬州之前原本也有我家开的钱庄,这回出了这么大的事,管事人肯定要换人。来的新人,乃是我的族弟,他在扬州管着钱庄里那么多的存银,也得为这些银子找点出路不是?还望国舅,多多成全。我马千里是个重情义的人,定会对国舅有所补报。”

晋商能量非同小可,除了在九边做些国际贸易,与大明藩属往来互通,替朝廷援助塞外百姓之外。盐铁之利,晋商一样也不想放过。可是这回两淮盐案闹的太大,即使以晋商之强,也不敢不顾一切的跳出来与朝廷硬抗。只好选择丢卒保车,牺牲掉这几个纲商,同时扶植些新的商人出来。

郑国宝倒是十分好说话“想当初在河套股那事上,马东家的恩情,郑某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