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笑傲行-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定员,大可做手脚。

至于说谁是有权的锦衣,就看是否有治某某事,或署某某事,如果没有这些后缀的,那锦衣身份就是个粮票而已,有了那几个字,便是可以左右人生死存亡的要害人物。尤其锦衣卫内指挥使固然是最高长官,可是南北镇抚司,各有一方大印,可以越过指挥使,直接对皇帝进行奏报,权柄之大不问可知。

而南北抚司里,南镇抚司属于宪兵机构,即管理锦衣卫的锦衣卫,如果有犯法的锦衣,则由南镇抚司派人捉拿,治罪。同时,南镇抚司又负责军械制造,衣甲备办,马厂,田地,训象等诸多工作;北镇抚司则负责访查奸佞,缉拿不法。

因此郑国宝年纪轻轻担此重责,难免引起百官强烈反弹。尤其是许多文臣联想起当年成化爷在位时,宠信万贵妃,就让她那废物弟弟万通做了锦衣卫指挥使,搞的乌烟瘴气。如今郑贵妃虽然不像万贵妃那么跋扈,但也相去不远,她娘家人若是也一般窃居高位,日后岂不更加难治?

因此弹劾郑国宝的奏折如雪片般传入内阁,几乎压塌了通政司的公案,万历天子朱翊钧在后公则捧腹大笑,不住夸赞怀中那位半点观音郑贵妃手段高明,这一个移花接木,就转移了朝臣视线,让他们只盯着自己的大舅子,而忽略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自己也总算可以清净几天,好好盘算盘算,如何废掉大儿子朱常洛,让常洵成为太子。

至于风口浪尖的当事人郑国宝,只能先行派到南京公干,避避风头,省得万一碰到一群激进的文人,被堵住揍一顿,可就大为不妙,毕竟大明朝是一个文臣比武将更热衷打群架的时代,连堂堂锦衣卫指挥使都被文官打死在金殿上,北镇抚司说实话,也不太保险。

从大通桥上船南下时,郑国宝身边带着二十名精挑细选的锦衣伴当,朝着皇宫方向,小声嘀咕了一句:“堂妹,谢谢。”又在心里大喊了一声:“菁姐,我来找你了!”

他一路到南京后,与魏国公为首的众勋贵盘桓几日,便乘船南下,直奔衡山县城,谁想赶上了大雨,只好先到这茶馆避一避。

那林平之听说这位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俊朗公子,竟然是当朝国舅,心思暗转:我爹爹妈妈被青城恶贼擒住,凭我的武艺万难救他们脱险,更别说找青城派的恶人报仇了。既然这人是国舅,不如去求他相助,只要他肯出手,青城派再强,也绝不敢抵抗皇亲国戚。

想到此,他忽然跪倒道:“小民林平之有天大冤枉,还望国舅为我做主!”

锦衣千户孙大用一见林平之跪地高喊冤枉,只觉得脸上仿佛挨了一记耳光般火辣辣的难受。国舅爷没说错啊,我这差事真是越当越回去了。他本是世袭的锦衣,祖传几代的差事。如今能吃这碗饭的,除了功臣子弟恩荫得官外,主要有替补、佥充、投充三种方式。

替补,就是孙大用这样世袭的锦衣军户,子承父业,不过,父亲是百户,儿子世袭百户,却未必能真掌一所,往往也是有衔无权。或是高衔低配,比如挂副千户衔,实职百户。甚至父亲是百户,儿子却得从小旗、总旗干起,也不奇怪。

佥充,本指官府在民户中选择良家子进入锦衣卫。但自明世宗嘉靖以来,主要则是大臣保举有功之人。比如一场大仗打下来,官帽子不够分怎么办?干脆,您老人家去锦衣卫吧,好歹有份工资拿,比在兵部拿钱塞狗洞等实授要强。这样的情况,基本一要看荐官的面子大小,二要看被保举者本人所历的功劳多少,据此来定级别。但通常来说,这种程序授的衔,不会超过百户。

投充,则是在民间自愿成为锦衣卫的人员中选择录用,类似于后世公务员面向社会招考。投充来的,都是从基层干起,比起前两种方式的要艰苦得多,通常是从力士、军余开始混,也即是所谓的临时工。

孙大用这种祖传锦衣,与祖传老中医一样,都有让人生不如死的手段。如今虽然不是缇骑四出,乱捕忠良的时代,但是锦衣卫这三个字一样可以止得小儿夜啼。一般正经人看见锦衣卫都躲着走,这怎么就出来演拦轿喊冤的了?莫非我老孙长的就那么像好人,弄的这驼背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只见孙大用手点绷簧,“仓郎”声响,雪亮的雁翎绣春刀出鞘半尺,只待国舅一声令下,就将这不知死活的驼子拿下,拉到外面剁了!

哪知郑国宝道:“算了。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了,就听听他说什么,全当解闷也好。”

第二章设计报冤屈

孙大用只得纳刀入鞘,对林平之断喝道:“驼子,你家祖坟冒烟,国舅爷肯听你说话,有话快说!”

林平之本来是衣食无忧的大少爷出身,没想到今日却落的被人吆来喝去的地步,自己家灭门之祸,对别人来说,难道只是一个笑话?他想到此,只觉得胸膛发闷,眼前发黑。只是多日来颠沛流离,倒是磨练了他的性格,不似以往那般不知天高地厚。

强压怒火道:“国舅容禀,小民实在是有天大的冤屈!”说着便将福威镖局灭门之祸,一一分说明白,更解下那包裹呈现上去。

他当初看他爹林震南结交官府,也明白些起码的规矩,这一包裹金银珠宝价值虽高,可比起全家性命,灭门大仇,却又算不得什么。

郑国宝对那些金银倒是不怎么在乎,等到打开那锦匣,见了那对羊脂玉马,却生了兴趣。拿在手中,反复看了半天,才咋嘴道:“这东西做的不错,可惜啊,是个赝品。”

林平之武功平平,但对珍宝可不外行,那对玉马怎么看也不是假的啊。正待分辨,孙大用已道“不错,卑职看着,也像赝品,这家伙连驼子都冒充,显然不大老实,身上带假古董,也属寻常。咱还是按老规矩办吧。”

“恩,按老规矩办,赝品没收,另外罚款。”

“对,罚款!罚款!”一众锦衣一听罚款二字,个个两眼放光,便把那些金银开始分堆,郑国宝道:“我那份,给这位林少爷,算他的路费。其他的,你们分了。”

林平之见这些人瓜分财物,毫无替自己出头之意,只觉得心如死灰。暗想:自己还是太过年轻,不识真假人,非但救不的父母,白白失了这许多宝物。

郑国宝看着林平之道:“林公子,你也别那么难过,你到大兴扫听扫听就知道,我郑某轻易不拿人东西,若是拿了人东西,就要有点报答。你不就是为了救你爹娘么,这事我给你想办法就是。另外我再问你,你可知你家这次为什么倒霉?”

林平之心想:那还用说?自然是我杀了余沧海的儿子,引来他的报复。

哪知郑国宝道:“你别以为是你的过错。你杀不杀余老道的儿子,你家都得完,你且想想,你前脚杀人,后脚家中就遭了报复,难不成余沧海未卜先知加上会缩地成寸?我可不知道,他几时有这些神通。他啊就是冲着你林家来的。也怪你家,本身不是什么宗族,在福州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若是像你外公王元霸那般,乃是洛阳大族,族中子弟几百,好枪棒的也有几十个,还与少林寺通字辈的和尚有往来,青城派便不敢轻易找上门去。再或者,你林家有几个在外宦游的,杀了你家,便有你的族人,穷追不舍,三日一比,五日一限,那青城派也不敢下手。单是在你家门口写上那几个字,他们也没那胆子。可你什么都没有,那还说个什么?”

这话一说,林平之犹如醍醐灌顶,是啊。自己家虽然家财雄厚,却无根基,更奇怪的是,连宗族都没有。这事自己以前没想过,现在想起来,顿觉大有古怪。也难怪地方上总找自己家帮办粮饷,据说当初月港开海时,要自己家捐一条二桅海船,打倭寇时,还要助饷,现在想来,确实也是因为一没有宗族,二没有读书人,吃了大亏。

郑国宝道:“你这模样也不错,便是参加大挑,也未必挑不中。依我说,你还是刻苦用功,去考个功名吧,等你若是中了功名,有了官身,再有一干同乡、同年、同师帮衬,便是再杀余沧海几个儿子,他也只得对你恭恭敬敬,不敢有所加害。”

林平之道:“多谢国舅指点,可是平之一心要救父母脱险,为全家报仇,还望国舅成全。只要能报了此仇,我外公定愿意拿出大笔家财,报答国舅。”

郑国宝摇头道:“那也不必了。这事么,我今天遇到你,便是缘分,也就成全了你吧。你啊走了冤枉道了。今有福州长乐幼溪公陈省,于武夷山隐居,只要到了那打听云窝居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三朝老臣,做过陕西、湖广巡抚,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