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8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吕哲为核心的新兴统治阶层正在朝一个方向努力,其过程和决策可能会出现不同意思的解读。但是最终的目标还是极力扩展民族生存空间,为民族可以栖息的疆土增大在征战着。

征战的过程中增加了族群的生存空间。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也就意味着内部的竞争减少,亦是在征战中不断掠夺增加财富,所产生的战争红利可以喂饱大批量的人,先期得到战争红利的是军方,毕竟是他们拼死拼活地用鲜血和生命作为先锋。国家疆域的扩展又何尝不是改善统治集团治下黔首的生活?

所以说,不是吕哲选择极端的开启民智方式,是时代的现状让吕哲选择了那样的方式,及早走上那样的扩张道路对于华夏族群来说是走到了其它族群的前方。

民族教育在汉国(特指长江区域、以及以南)已经执行了五年,最先接受该方式教育的军方全盘接受了本民族至上的思想,军方也在对外开扩中发挥出了解种族博弈的残酷性,一些原本为幼童现在已经是小伙子的年龄层正在长大,这一代人注定是族群的未来,他们也注定会追随前辈的行事方针在未来成为开扩族群生存空间的一份子。

汉国强势崛起,汉国的风尚既是华夏大地目前的主流。属于汉国“风尚”可以是体现在文化上面,可以是在生活习惯上面,更加可以是在思想上面。弱者有学习强者为什么会变得强大的天性,理所当然秦国对于汉国的动静虽然做不到了如指掌,但是对于既定的国策怎么都是能猜测出来的。

吕哲在培养“怪兽”,一头充满了扩张*的“怪兽”,用人的鲜血和掠夺来的财富使得那只“怪兽”充满了攻击性,最先遭受伤害的百越诸族已经快到在华夏疆域内绝迹,新的受害者……也就是塞外胡人也在那头“怪兽”的肆虐下饱受蹂躏。

如果没有那个实力去抗衡,千万不要将“怪兽”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特别是那头“怪兽”还有点理智的情况下。

“以目前大秦的现状,真正可以发挥的战争潜力不多,”李斯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一直在挖伤疤:“蜀郡、巴郡、汉中郡已经为汉王哲统治两年,期间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反抗,哪怕是有动乱也是因为汉王哲在处理住民上的原因。北地郡和上郡自胡人南下之后就成为战区。人口大量流失的同时生产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而言,能够发挥出战争潜力的只有内史郡。”

所谓蜀郡、巴郡、汉中郡的原住民反抗是什么?其实就是在区分非本族族裔的操作上,汉国的国策是任何事情都优先考虑本族黔首,对待非本族群体则是剥削政策。而蜀郡、巴郡、汉中郡历来就是族群复杂的区域,除开秦地或是六国的族裔之外,还有巴人、蜀人、羌人和其它很多族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除了巴人和蜀人被认为是本族族群之外。其余各色的族裔都被认为是异族,一场关于生活区域。包括其栖息环境的重新划分也就开始了,大量不被认为本族黔首的族群遭遇到了驱逐,有暴力也就会有反抗,针对性的镇压也就理所当然地发生了。

“后期汉王哲有做过策略改变。接纳了一大批已经归化的族群,但是对于很多族群依然是使用铁血掠夺政策。”李斯说着说着两眼似乎都快发光了:“牺牲了那些被认为是异族人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不得不说那是有效占领的手段,用最短的时间使得多数人认同统治,在其中获得利益的人群自然是心向汉王哲,那也是为什么三郡之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乐意被汉王哲统治的原因。”

创造阶级矛盾,使之有明显的区分,再发展斗争争取多数人,那都是天朝用烂了的招数,李斯对那一套策略当然不知道根由。可是并不妨碍拥有足够政治经验来发现这一项策略的作用。

“快速收拾民心,又用最可行的手段安抚战争创伤,对于生产的恢复和民间的民力运用是一种投利的速效手段。中原各地的黔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新的统治集团。不过是一年不到的时间,汉王哲的官员已经实施有效的行政统治,若是在接下来收拢更多有共同利益的家族,增加中原各地的青壮成为士卒的数量,依照汉王哲的扩张手段,他们很快就会不分彼此。”

“我们的战争潜力严重不足。粮秣更是依赖于汉王哲的支持,不谈人口基数上的差距。大肆的征兵已经严重破坏本身的生产力,目前还能维持二十余万军队建制是因为汉王哲还在持续不断供应粮秣,一旦汉王哲卡断粮秣的支持,我们能有足够的后勤能力保持二十余万部队的军需用度吗?”

李斯没有用专业的术语来介绍历史的进程,可是他很明显已经发现到社会环境在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春秋战国时代那种地域的区别也在淡化,那是随着汉国官方不断进行舆论宣传带来的成果。

有一种很明显的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吕哲的统治下目光已经转向对外掠夺,长江以南的黔首是先期获得对南扩张红利的人群,因此长江以南的黔首也会是吕哲最坚定的支持者。李斯有理由相信一点,汉军出塞作战若是达成征讨目标,靠近草原的那批黔首将会是接下来的获利群体,那么该区域的黔首也必然是转变为吕哲坚定的支持者。

因为社会状态的改变,形成的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态势,李斯在回到咸阳之前收到消息,说是赵国已经在必要的手续上完成与汉国的合并,对此赵地的黔首是一种接受态度。其实从赵地黔首的态度上已经很能发现问题,所代表的是吕哲为首的统治集团治理疆土策略符合民心,因此让赵地人认为在吕哲的统治下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当然,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也无法判断事态会不会出现反复。”李斯的语速在加快:“但是借鉴西南三郡的案例,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家行为的投利政策不转变为剥削,赵地黔首并不会出现抗拒情绪。”

扶苏的表情看不出一点什么,他问:“就像是陇西地?陇西依靠大量贩售马匹等牧畜获利的群体众多,在利益的趋势下陇西各氏族率先倒向汉王哲,随着民间也开始获利,黔首也甘心为汉王哲所用?”

“依靠利益拉拢,一旦没有利益的投放,最先出现反叛的必然也会是那批人!”蒙毅有些激动。

李斯并没有搭理蒙毅,他的心里却是在暗笑,利之所趋本来就符合人的天性,蒙氏支持扶苏不也是想出于利益需要,各形各色的人向着一个目标而努力不也是想要获得想要的利益?

“大批量属于赵国的官员被收编。军方很快被吸纳到扩张的利益集团,最先接受命令向北,由司马昂率领的那支赵军已经在雁门郡接受整编,没有消息称那支为数五万的赵军有抗拒的现象。地方官员目前也是维稳状态。因为有汉王哲延续任用各郡县地方官的例子在,起到的反弹并不是太大。”

扶苏不懂什么叫“将内部压力向外施放”,也不懂得什么叫“压制分歧,寻找共同利益点”,他却是能看出来吕哲执政的手段并非没有隐忧,不过就吕哲扩张过于迅速的现状来看,那却是目前阶段最为适合的选择。

“作为先期用武力征服的国家,也就是最先被汉国吞并的楚国,原属于楚国朝堂的各阶层、各家族,除开被全面清洗的项氏,大多数都找到了在汉国的位置,有才能的原楚国官僚相续爬上高位,给予的是列国最好的榜样……”

李斯可没去谈那些被吕哲吸纳和收编的原秦国武将和文官,似乎目前在汉*方混得最好的人是司马欣这个原本得不到秦国重用的将领,其余一些将校也有各自的发展。

有太多的例子证明着许多东西了,李斯回到咸阳后也打听到不少消息,人各有志的情况下也就是蒙氏还在试图做什么努力,随着王氏和徐氏归汉且得到不错的待遇,更有着陇西的先例在前,秦国的权贵也出现了各自的盘算。

蒙氏不甘心自己的投资没有收到相应的回报,因此想要挣扎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李斯甚至发现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太多的权贵有意识地在营造一种氛围,似乎是想将蒙氏往火坑里推?

第七百六十章:也就那么回事

过去了将近八个月,吕哲率军归回南郡已经是春季上旬。

大军刚刚抵达南郡边界处的时候,一支欢迎队伍已经站在边界大道上等待迎接,身穿百官服装的官员列成队排列着,众多的侍从扛着各型各色的旗帜,数之不清的黔首则是在大道之外。

旌旗飘飘的场面上去十分华丽,百官肃穆着脸庞保持不动地静立更是增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