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秀的武将来率领军队征战,而这种征战也不是在南方那么简单明了了,会比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事来得复杂。
除了未来的统一之战外,岭南更南方向的区域也需要持续的扩张,至少吕哲没打算让瓯雒国跑过来厮杀一阵之后就当没发生过似得安生过日子,那么需要的武将就更多了。
召回桓楚与吴芮,另外就是厚赏在岭南之战中建功立业的一群人,吕哲依然发现自己手头上觉得靠谱的武将不多,开始怀疑哪怕是摘桃子都不会那么顺利,对于军事学院的关注度自然而然的增加了。
因为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只会保持一个交战区(既岭南战场),这样一来会有实战经验的武将必然是会有限制,且在南方打仗的方式和中原、秦地肯定会有不同,吕哲已经不止一次召集在南陵的文臣武将商议,寻找培养合格将领的途径。
军师蒯通很赞同南方打仗和中原将不会是一个模式的论断。南方原始森林和密林多,再则对付的是一帮石器时代的蛮子,打起来只要不是脑袋发昏,输掉也会只是局部,整个大战役却是没有失败的可能性。中原却会是平原和攻城战居多,对手也会是同样身材高大且有金属兵器的华族人,再有就是列国的组织性虽然差但至少是有组织。怎么会是一样呢?
大多数人是第一次亲耳听到吕哲关于制定统一之战的计划,他们猛然间才发觉说,原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展到足以问鼎天下的地步了。
“那是建立在秦与列国互相消耗的前提下。”吕哲说话的时候很严肃:“而我们是用一个半大小的中原疆土在做战争物资准备,他人战火纷飞,我们却能安心筹备。哪怕是有了这样的优势,能不能如计划顺利实施,还是未知数!”R1152
第六百零三章:诡异而莫测
随着从秦地源源不断送来牧畜,吕哲在黔中平原和夷陵以北的牧马场立刻充实了足够多的马匹,按照统计吕哲手里现在的马匹拥有量已经超过六十万,其中战马的数量该是在十二万左右。
有了足够多的马匹还需要懂得将马训练成战马的人才,可是秦国很显然并不愿意提供懂得驯马的技术员,吕哲转而向赵国和燕国那边寻求此类的人才。
其实还有一点也是吕哲在组建骑军的时候发现的,那就是马十分娇贵,马的种类也分很多种,不同种类的马匹太多太多了,有的是平地马和山地马,马对于气候也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从秦地购置的马匹基本是属于平地马,适应于气候干燥的北方,对于南方湿度较高的气候其实并不习惯,因此有许多马在来到南方之后总是会生病并死掉。
吕哲发现这一种区别并不是出自偶然,他有黔中平原与夷陵以北两个牧马场,是根据两地马匹的适应性得出来的结论。
夷陵以北的牧马场气候与之秦地的气候差别不是那么大,从秦地将马匹送来之后,它们虽然是不太适应当地的气候,可是只要经过大概半个月的调养也就很快适应下来。
南郡开发度高,随着吕哲对整个郡的开发程度增加,原有的{生态面貌必然是会遭到改变,那么空气的湿度自然也就降低了,苍梧郡那边虽然也是在大举开发,但只是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且苍梧郡不像南郡是行政区开发力度高,所改变的也就少。
若说南郡还能算是接近中原的区域,苍梧郡就真的是南方了。苍梧郡的黔中平原是在靠近澧水西南位置,那边按照全球气候的定义,在现阶段正是造氧的地区。且因为雨水丰富的关系,气候怎么可能不是湿润环境呢?
病死近千马匹之后,大惊之下的吕哲赶紧下令将黔中平原的马匹移动到夷陵以北,但是夷陵以北划拨出来的区域显然是无法容纳数十万马匹,最后吕哲不得不在衡山郡另外找地方开辟牧场,苍梧郡那边则是改为专门繁殖牛羊等牧畜。
在赵国和燕国那边牧马人的协助下,大量的马匹正在被训练为战马,要是驯服进行得顺利的话,三年后吕哲手里能拿出来可供骑乘的战马绝对不会抵御五十万,另外就是马匹也能繁衍超过一百五十万。
未来以横扫之势一统天下极度依赖战马提供良好的速度。冷兵器版本的闪电战或许不好打,但是分割包围的战役拥有数量众多的骑军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另外,吕哲要真的统一华夏疆域也将遭遇草原胡人,没有足够的骑兵是绝对不行的。
三年之内组建至少十万骑兵势在必行,另外关于中原和秦地的山川勘测也该着手进行,同时关于草原部落的情报也是越早做越好,那么商贾就能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了。
大半个中原被战火笼罩,商贾经商必然是要有武装护卫随行,燕彼现在正在大规模的培养懂得绘图的探子。未来吕哲治下的商贾行商必然会随行前往,现在吕哲鼓励的是每支出外行商的商队都写下类似“游历志”的游记,用意不用过多言语。
在冬至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吕哲称王建国的前夕。关于秦国北疆的情报也转由赵高送到南陵。
蒙恬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防线将匈奴人挡下来了,匈奴人在攻下秦军设立的第一道防线后发现前方有大量的武城开始犹豫不前。
冬季来临之前,匈奴大军停在定边城的废墟边上没有多久竟是选择掉头后撤了,他们转回的位置是水草丰美的阴山以南。
吕哲看完北疆的情报之后保持一种奇怪的神情良久。像是在笑又像是在迷惑。
“主上,胡人不善攻城,蒙恬将军在北疆建造那么多的城池。头曼选择知难而退并不使人意外。”蒯通停顿了一下,迟疑道:“匈奴人准备了那么久无功而返,依照他们的特性……必然是不会甘心,您以为他们背信去攻击与草原接壤的燕赵几率有多大?”
啊呀,蒯通的视野总算是达到这种高度了,看事情不再是限定于一个方向,会将全局都考虑进去。
吕哲刚才会是那种表情不正是在思考这个可能性吗?他可不觉得胡人会懂得遵守信用,那么不管齐、燕、赵三国与匈奴有什么约定,匈奴人随地随地都有可能会推翻。
匈奴人在秦军的防线上损失多少吕哲无法得知,但是胡人的性格就是损失多少就要抢回多少,无法抢秦人将劫掠的目标放在其它地方并不使人意外。
“齐、燕、赵三国将几乎所有力量都放在与秦的交战上面,在此之前因为赵国的龟缩策略赵地北方也是没有设防的状态……”吕哲沉思了一小会:“匈奴人需要在阴山区域渡过这个寒冬,来年的秋季才会重新出动。他们这次南下吃了情报上的亏,下一次南侵绝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肯定会发现赵地北境是空虚状态,但是是径直直驱南下劫掠赵地,还是从赵地北境拐个弯去进攻没有广布武城的秦地,这些就难说了。”
一切还是要看匈奴人占领土地的**有多么强烈,若是带着占有土地的思想发动战争,背弃与齐、燕、赵三国盟约的几率就会无限降低,毕竟赵国北境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水草丰美的区域,燕国北境干脆就是东胡的领地,他们侵占赵国和燕国以北只是吃下鸡肋。
头曼率军南侵的主要目标是占领整个河朔区域,另外就是打下北地郡和上郡,为日后将陇西也吞下去在做准备。
目前河朔分为上河朔和下河朔,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现在的黄河与后世不是一个样子,目前的黄河支流多而密,其中有一条大支流的河宽不比黄河主干窄多少。
上河朔区域一直为匈奴人占有,下河朔却是秦军在月氏人崩溃的之后进军取得。下河朔区域已经被秦人占据该是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可是因为秦军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东边的列国身上,对下河朔也是少量的建立驻军点并没有大规模的移民开发。
蒙恬在建立武城的时候选择的就是下河朔区域开始设立防线,一直是延伸到靠近北地郡和上郡的界线。他会这么选择完全是因为该区域属于一马平川的地形,若是这里不花大代价修建武城,出兵在这种地形交战数量不足的秦军必然吃亏,不出兵野战匈奴人则会滚滚南下直接攻进老秦地,那时候只有温泉关(不是斯巴达那个,是西汉时期的温泉宫所在)能挡住匈奴人,而温泉关一失守咸阳就危险了。
匈奴知难而退,意味着北疆的秦军至少是有三个月的**期,以蒙恬的才能不会没有发现河朔地带的防御线完整,但是赵国北境却是一片空虚状态,那么在接下来蒙恬必然而然是该在靠近赵地的上郡构建新的防线了。
吕哲没有记错的话,赵地的北境主事者是王贲,王氏一族与蒙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