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哲的举动自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来的,霎那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看向了身穿楚国风格甲胄的项氏一家子那边。
离项氏一家子不远处,魏王咎与韩王成早就隔着战车的间距低声交谈了良久,先前是在讨论吕哲与扶苏见面都说了什么,现在看到吕哲的举动。两人都是很感概的说项氏的一些秘闻。
项氏掌控楚国,熊心虽然是贵为楚王实际是个傀儡,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秘密。正因为不是秘密,列国的君王对于项氏一家子其实是持排斥态度,毕竟他们是君王啊,君王就该有君王的尊严,臣子架空君王这种事情哪怕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只要是个君王就不会对架空熊心的项氏有什么好印象。
“汉王很关注项氏一族啊?”魏王咎眯着眼睛。
韩王成以前与项氏交情不错,逃亡的时候还得到过项氏的恩惠。可那是在没有成为韩王之前的事情了,现在身份的改变使得他不但不再感激项氏,对项氏的敌意反而重一些。这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他都是君王了。难道要给项氏好脸色,然后鼓励自己的臣子也学项氏架空自己吗?
“那是项氏的千里驹、麒麟儿,”韩王成倒是没露出像魏王咎幸灾乐祸的表情,一脸的冰冷:“听闻汉王提出以这少年为质。既然项氏一族屈服汉王的意志丢下军队跟随前来,该是答应了。”
“汉王现下辖歼灭百越五十万,大军攻入岭南扩土。又会猎中全歼齐燕联军的威势,正是如日中天的阶段,”魏王咎有点羡慕又满是欣欣然:“项氏怎么敢拒绝?”
“强如秦国,军威浩荡如聚众百万的齐燕赵,现在谁会愚蠢到触怒汉王。”韩王成突然话锋一转:“魏国对于汉王提出的共同攻伐岭南可有什么议论?”
吕哲已经正式通告魏韩两国,让他们做好准备派军随同进攻岭南,两国的军队数量不多自然是出兵意思意思也就算了,吕哲看重的是两国治下近百万的黔首。
“出兵五千,招募十万民伕,”魏王咎脸色有点复杂:“那是汉王在提携魏国,怎么敢不承情呢?”
韩王成深以为然:“那是汉王看我们可怜,减轻我们的压力啊!”
这年头讲究的是义务与责任并行,有付出才有收获。魏韩为吕哲的保护国,他们出兵随同吕哲的军队征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征战中两国能获得什么好处全看吕哲大不大方,但是动用民伕却不是两国的义务,那是需要吕哲另外支付点什么的。这里的支付可以是财帛,也可以是其它什么东西,不过一般用多少时间之内的“征税”来抵消,因此韩王成才有减轻压力那么一说。
“张良透露消息,说汉王有意在攻下岭南之后划出方圆百里各为魏韩所有,”魏王咎频繁眨着眼睛:“这事是真的?”
韩王成重重点头:“是有这么一回事。汉王认为民伕既然前去岭南,大多民伕又是拖家带口,不如就安置在新占领地。那些民伕既然是出自你我治下,那自然是你我的子民,因此才想着划出疆域给予魏韩。”
其实他们不傻,怎么会不清楚吕哲是在拉魏韩的口众去充填地广人稀的岭南,只是这事他们显然没有拒绝的胆子。有百里之地规划为魏韩所有,他们哪怕自己对那块飞地不会有什么管辖权,更没有那个实力去驻军。可是那块飞地所产生的赋税总归还是归魏韩所有,魏韩的版图也算是得到扩张,失去一二十万的人口等得到回报,其实也算是不错了。
现在华夏大地上的很多国家都是缺粮状态,财政上更是枯竭状态,疆域面积大一些的列国尚且如此,魏韩这种没有多少国土的国家就显得更惨一些。
没有强大的实力却有近百万的人口,魏韩在各自支撑数万军队之后已经无力去维持民生,在过去的几个月已经频繁发生饿死人的事情,有相当多的黔首正在拖家带口往吕哲治下跑,他们无力阻止也不敢阻止。
哪怕吕哲没有开口要一二十万人口,魏韩的民生不得到改善早晚也要跑光,那么吕哲主动用某些代价来安慰,他们反而会心生感激。
张良对韩王成说过人口对国家的重要性,可是现在韩国很显然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养那么多人,妥善的方法就是清出足够的人口来缓解国内的压力,壮士断腕换来吕哲的援助远比国内压力无处释放好很多。再则,空有数十万人口无力组建更多的军队,那就全心全意侍奉吕哲,用这样的方式来延续韩国的国祚。
不是韩王成或者张良没骨气,在战国时期韩国就一直在执行侍奉某国确保国祚的国策。现在的韩国比战国时期的韩国还不如,他们不这么干又能怎么样?
当一方势力强大到一定份上,而这个势力又没有展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时,所有人都不会过份地去进行招惹,只会屈服与忍耐。
秦国的攻击性太强,也真的做过灭掉列国一统的伟业,所以列国与秦不能共存。
吕哲从未表现出有一统天下的野心,有吞灭魏韩的实力和机会却不做,反而一贯的行为是在巩固地盘,有侵略性也仅是对南方的百越而言。正是吕哲所表现出来的姿态让魏韩愿意侍奉,楚国也选择屈服隐忍,这是建立在国祚能够延续的前提之下。
项氏已经决定隐忍,在面对吕哲时必然会隐藏敌意表现恭顺,不过年轻的项羽显然没有隐忍的城府。
吕哲当然看不见项羽的张牙舞爪,但是能看到项羽重瞳里的桀骜不驯。他脑有兴趣地看着项羽,过了一会才转头问项梁:“这便是项氏的千里驹?”
项梁谦虚道:“传言罢了。”
“本侯看到该少年心中有猛虎,”吕哲说出了令项梁心脏差点停住的话,顿了顿才又笑吟吟地说:“本侯喜欢这样的少年,年少必要轻狂,对任何事物不抱畏惧之心,敢于显现自己的勇猛。”
项梁已经是汗如雨下,吕哲越是称赞项羽,就代表项羽越危险。
“我有一个十四岁的**徒名韩信,似乎是与项氏千里驹同岁?”吕哲把韩信的岁数记错了,现在的纪年是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二一八年),韩信是生于始皇帝十六年(公元前二三一年),现在韩信该是十三岁。
项梁差点从马背上掉下去,概因吕哲竟然对项羽的岁数了如指掌,一个家族的家谱是是很神秘的东西,吕哲连这个都知道,那还有什么是吕哲不知道的吗?
一边的项羽重瞳里却是怪怪的神色,他极度喜欢吕哲关于“年少必要轻狂,对任何事物不抱畏惧之心”的说法,认为这句话说得实在太好了。
吕哲看了看深色不安的项梁,又看向了项羽,最终又看向项梁:“我欲收项家千里驹为徒,不知道项梁公可愿意?”
第五百六十九章:溜走的机会
军中将领经常会听吕哲讲解战术,很多高级将领会时不时去新开办的军事学院讲学,吕哲自然也没少去。若是要说徒弟,吕哲的徒弟多了去了,多一个项羽不多。不过,项梁很明显不知道这一点。
这年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没有,毕竟儒家可还没兴起呢。但是这年头很讲究“天地君亲师”,“师傅”虽然还不叫“师父”,不过尊师重道异常的重要。
能算上吕哲徒弟的人很多,算是亲传弟子的目前只有一个韩信。吕哲对待韩信其实也没怎么用心教导,顶多是拿一些笔记给予阅读,军中的一些实战按例也有权查阅,直到韩信有不解的地方吕哲才会抽出时间来讲一下。
吕哲那句话问出来,项梁刹那间就愣住了。
说实话啊,“师之、败之”是项梁一直在讲的话,可是从未想过吕哲对项羽会有收徒的念头。霎时听吕哲亲口提出,项梁的脑袋就“轰”的一声炸开了,满脑子都是“嗡嗡嗡”的响声,竟是一时间没有回应。
项氏一家子的反应都差不多,他们愣愣地看着等待回答的吕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吕哲用很短暂的时间崛起,逢战必胜治下俨然已经被传闻成一位兵法大家。只要是用心的侦察就不难察觉吕哲已经有多部所谓的兵册出现,一些是吕哲麾下的高级将领才有资格借阅,一些则是给予中下级将领学习,甚至还有专门给学院作为教学基础用的。
在军事成就上,吕哲暂时无法与那些早已经成名的军事家相比,一些老一辈的武将隐退之后,纵观各国在朝堂的武将,现在谁能拿出来与吕哲相比?
最令人感觉诧异的是什么?吕哲不但在治军上显现出强大能力,还在治国上也有惊人的表现。一个崛起两年的势力,在没有传世智者的指导下,也没有听说有哪个名士相助,吕哲竟然就能一只手操控得过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