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万北洋军的战斗,很可能引发国际局势的变动。
由于长江以北的湖北省处于“双方共管”的奇特状态,因此在这里出现华国官方的人、甚至少量军队都不会引起震动,但一旦进入中原腹地的河南,事情就会变得复杂。梁敦彦提出华国可以在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处设立中转点,但张康仁认为那里离灾区太远,灾民根本不可能跋涉这么远的距离,恐怕在路上都死光了。反复考量,最终中转点被设置在河南信阳,这里地处河南南部,不至于太敏感,又可以让灾民看到希望。
为了保证中转点的安全,张康仁提出华军派出一个师的部队负责保卫工作,当即遭到梁敦彦拒绝。一个华军师进入河南,一旦出事,北洋军得拿出一个军、三个师的部队对抗,那可是北洋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按照华军实战的表现和北洋军自身会操的结果,包括段祺瑞等高级将领都一致认为,华军一个师可以抵挡北洋军三个师的进攻并不落下风。三个华军师的部队组成的进攻力量需要北洋军全军压上才能抵挡,两个军的华军部队组成的进攻力量,北洋军只有举手投降这条道路可以选择。当然,这是在比较乐观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所以,最终只有一个步兵团的部队被允许进入信阳守护中转点的安全,双方达成一致后,早已准备好的华国救援队伍立刻出发,并在半个月内大大缓解了河南的灾情,至少使因为饥荒而死亡的人数大大减少。
对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后续工作牵制华国太多精力,要不是北伐准备尚未完成、顾忌国际干涉势力,吕梁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劲绕圈子。至于对北洋方面开展和谈,也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在他看来,北洋集团和袁世凯绝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利,如果采取和谈的方式,将会残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北洋残余,不但不利于之后的政局稳定,还会成为发展经济、对外扩张的阻碍,所以,朝廷和北洋必须消失,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也就是说,不能出现其他的声音,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崛起的关键时刻。
就在吕梁静等计划中准备完成的五月时,袁世凯挑选出精锐的谈判团,兴高采烈的抵达会谈地点的上海,尽管仍有怀疑,譬如杨度就认为这是吕梁抛出的诱饵,意在拖延时间,但这也是北洋集团不得不吞下的诱饵,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与其等待华军前来接收,不如通过谈判争取一定的利益。
北方代表团由深受袁世凯重用的梁敦彦为团长,副团长为另一名留美幼童唐绍仪,其中也有在北洋集团浸淫多年的老政客,可谓人才济济。不过代表团中却没有朝廷的代表,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多看朝廷一眼,那些王爷贝勒、汉族高官,自从慈禧去世后话语权迅速旁落,被北洋全权接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利,不过是等死的蛆虫罢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四章 军情六处
华国的主要敌人从来不是北洋集团、满清朝廷之流,不愿意看到华国崛起、并且有能力阻止华国的,正是在远东有着巨大利益的西方列强。
早春的伦敦,英国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走出自己的寓所,早餐的面包和牛奶让他感觉肚子有些肿胀,如果再有一点鳕鱼冻、禁忌的大姨妈豆腐、大便面包那就更好了,不过早餐还是不宜吃太多吧!拍拍自己的腹部,这一阵子心情着实不错,导致饭量大增!
即使街头上灯光通明,能见度依然很差,卡明仔细看了看,大约十米外是一辆有轨电车,不过再远就看不清了。而且空气中有一股刺鼻、辛辣的气味,这让卡明有些担心肚子里的食物——会不会就此呕吐出来?
以前卡明还会抱怨几句伦敦这鬼天气,咒骂一下郊区数不尽的工厂,但现在他不想因为大雾破坏自己的好心情。因为,刚刚四十岁的他成为了英国最新的情报机构“秘密情报局”的负责人,负责海外的间谍工作,通常人们将其称为军情六处,或者mi6。
卡明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最近几年来,英国的情报工作屡屡出现差错,尤其是在远东地区,可以说英国在远东的困局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情报没有跟上造成的。另外,随着德国和英国矛盾日益激化,有志之士认识到战争不可避免,更有效率的军事情报组织应当及早建立,取代平平淡淡、毫无建树的保密局。(原时空在1909年成立,由于远东的压力提早出现,勿喷。)
提出建立新的军事情报组织的,正是卡明上校,他认为德国海军必然会挑战英国海军的地位,在汉堡等造船厂肯定有一批战舰正在建造之中。为了保证英国海军超然的地位,必须获取详细的德国海军战舰计划、进度、服役情况等情报,因此向上级提出建立海军情报组织,这条建议直达唐宁街十号。巧合中带着必然。新的秘密情报局授权由卡明组建和领导,另外还有一个秘密保安局,负责反间谍和国内安全工作,二者互不统属。但又紧密联系。
乘坐美国出口过来的汽车抵达威斯敏斯特桥南边的一幢大楼内,抬起手腕看了看自己的瑞士手表,卡明上校有些恍惚,该死的,为何引领工业革命的英国国内会出现这么多外国的工业产品?
摇摇头。现在不是思考那些东西的时候,时间是早上七点四十五分,距离他安排的早会还有十五分钟,时间还够自己走到办公室、喝一杯咖啡,然后整理一下会议思路。
十五分钟后,卡明准时进入早会场所,十三名部门负责人将目光汇集到他的身上。卡明微微一笑,点头示意,这些人是秘密情报局成功的关键,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没有老头子的腐朽,充满了干劲和朝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很听话,因为是自己将这些人从低微的岗位上找出来的。
“史蒂芬,材料整理出来没有?”卡明要求每个情报局的人有序而有效,就像他当初担任巡洋舰舰长时候,每一条命令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
档案部部长史蒂芬说道:“整理完毕,属下按照上校的要求,将这段时间情报局工作的重点整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向德国境内调派情报人员。搜集包括海军、陆军、行政、工业、农业、资源等方方面面的情报;二是情报局机构的完善、设备的购买,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三是情报人员的训练,还有训练方案的制定等;四是对海外方面情报工作的开展,包括殖民地和其他地区。在印度等殖民地地区,我们的情报还是需要当地官方的配合,相信这方面开展相对容易,其他地区,美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土耳其、西班牙、奥匈帝国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地区,另外。远东的华国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可以说,我们的俄任务相当艰巨。”
卡明总结道:“对德国方面还要注意对每一个高层情报的收集,不论是政坛还是军方,不要光关注装备方面,人的作用甚至比装备更大。情报局资金没问题,至于设备方面,我会盯紧那些研究机构,德国还不好说,远东的华国可以确信拥有领先于我们的情报设备,包括窃听器等,我们需要抓紧时间。海外地区………”
卡明说到这里一顿,看向情报部部长本杰明,本杰明接过话茬:“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可以确信德国人派出大量间谍潜入英国境内,具体人数不详,但可以肯定,他们不可能在毫无目的的情况下就潜入我国,或者说在很早之前就有德国间谍潜伏在我国。当然,反间谍任务是军情五处的,咱们只需要在他们抓捕间谍后得到情报就可以。不过,最让人震惊的,是我们在远东地区的情报漏洞。”
“首先是在1900年,联军从清国的北方运输一批数额巨大的财富,目的地是英国的伦敦,这笔财富装载的是联军共有的财富,但在远东的台湾海面奇妙消失。当时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查,但毫无结果,最终只能放弃。现在回头再看,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振国党搞的鬼,我们不知道他们何时拥有的超级战舰,不知道他们何时拥有那种名为‘南海级’的装甲巡洋舰,如果当时他们就拥有那种战舰,就有实力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因为保密局情报的缺失导致我们没有在当时就发现问题。”
“其次是在1901年左右,远东出现了一个名为振国党的华国革命组织,他们在发动武装起义后才被外界知晓,可惜当时的保密局并没有重视这个组织,甚至在远东的英国官员也没有重视,直到他们占领广州并将革命扩展到广东全境后,才引起重视,并试图搜集关于这个组织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