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够让导弹从中国西北地区打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的东部地区了,也就够得上洲际弹道导弹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九五五年研制出来,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就将在张文渊的任期之内成立,因此该部队也就会被划归给陆军,使陆军拥有战略打击力量
相对而言,江翰涛加重要
这就是,江翰涛是陆军战略打击力量的主要建设者与推动者,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张文渊之后的陆军参谋长可以说,正是在他的推动下,陆军才对洲际弹道导弹充满了兴趣,也花了大本钱没有江翰涛的推动,陆军在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问题上就有很大的分歧,因为有很多将领认为,即便没有战略打击力量,陆军依然是中**事力量的核心,因此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加紧迫的问题
这起事故,导致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在一九五七年才研制成功
此时,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已经是骆崇明大将了
虽然骆崇明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顾祝同与张文渊,毕竟空军的历史较为短暂,在军内的地位远不如陆军与海军,比如空军司令是元帅,而陆军与海军司令是大元帅,但是骆崇明非常巧妙的利用了陆军与海军的矛盾,并且通过资助海军发展潜射弹道导弹,获得了顾祝同的全力支持
结果就是,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权再度落到了空军手里
只是,中国的第一支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在一九五八年才正式组建,而此时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是顾祝同
出于压制陆军内的考虑,加上骆崇明的争取,这支部队最终被划归给了空军
只不过,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因素
在分配战略打击力量这件事情上,还有一个内在的因素
这就是,中国本土受到的地面威胁几乎为零,因此陆军的战略价值大幅度缩水,而海军与空军的价值则相应提高
要知道,从根本上讲,陆军是防御性军种
在三大军种中,只有陆军是以防御本土为主要任务,而海军与空军的主要任务都是执行海外作战任务
大战结束之后,俄国遭到肢解,与中国接壤的几个国家都十分弱小,而且在政治军事上都极度依赖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等于中国的陆地战略防线往外推了上千公里,甚至是数千公里此外,印度在中国的帮助下,在战后成为**国家,其政治与军事安全也极度依赖中国,并且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盟国之一中南半岛上,各个殖民地也在战后先后成为**国家,而且无一例外的加入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集团,成为了中国的盟国、或者说是卫星国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陆地边界上,已经没有现实威胁了
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也是陆军在战后的头等大事,即裁减兵力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陆军就开始裁军,但是并不彻底,毕竟在美国战败之前,中国都承受着较大的战争压力,而且陆军是击败美国的主要力量之一,不大可能在此之前就按照和平时期的标准裁减兵力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陆军的总兵力依然在千万之上
显然,对于战后的和平环境来说,这样的兵力规模太庞大了,不但没有必要,也根本养不起
要知道,按照战后的军费开支,如果陆军不裁军的话,其军费将全部用于供养军人
问题是,裁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大战结束前,陆军的裁军工作就遇到了很多麻烦,主要就是退役军人的复员工作,即如何安顿数百万退役军人
军人也是人,在离开军队之后,必须参与社会劳动,也就必须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为此,陆军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以军衔与服役时间为标准提供退役补偿金,让退役军人暂时不需要为生活发愁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让退役军人在回归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为此,陆军专门开设了劳动技能培训班,为退役军人提供半年到一年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
问题是,在三大军种中,陆军官兵的个人能力是最差的
当时,海军与空军也面临着裁军的压力,只是都比陆军轻得多主要就是,海军与空军是高技术军种,官兵在服役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水准,因此官兵的文化水平要比陆军高得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海军在战前就完成了扫盲工作,而且不再招募文盲,空军在成立的时候就是一支高文化素质军队,没有一名官兵是文盲,而陆军到大战结束时,依然有将近三成的士兵是文盲
显然,陆军把太多的资源用在了裁军上
结果就是,在其他方面,陆军就无法与海军、空军竞争
由此,还引出了一个加严重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九章 反睦成仇
陆军的大裁军,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处理掉过剩武器装备。
可以说,这是陆军在战后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虽然通过无偿军事援助,处理掉了大量过剩军事物资,但是相对于巨大的产量,援助掉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到一九五二年,中国陆军的装备依然足够武装八百万大军。
这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中国当局订下的裁军计划,陆军兵力将在一九五五年缩减到三百五十万,在一九六零年缩减到两百万,而最终将缩减到一百五十万,且三军总兵力在一九六五年之前必须控制在三百万以内。
也就是说,中国陆军有大量过剩装备需要处理掉。
援助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毕竟战后的国际社会以和平、稳定为主,因此大部分国家都会削减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结盟的国家,都得到了中国的安全保证,也就没有必要维持过于庞大的武装力量。此外,战后的主旋律是重建与发展,因此各个国家都会把重点放在经济上。
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要想确保在战后的霸权地位,除了维持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外,关键是把经济搞上去。
说白了,只有当中国的经济地位没人能够挑战的时候,中国才是最强大的国家。
要发展经济,自然要缩减军备。
问题是。处理过剩装备也需要资金,而且是非常庞大的资金。
国防部在成立之后,做了一份较为深入的调查。销毁一辆中型坦克的费用高达三万六千华元,而战争时期一辆中型坦克的造价还不到十万华元。如果把陆军的全部过剩装备都销毁掉,总共需要数十亿华元。
显然,这是一个中**方承担不起的重负。
用国防部官员的话来说,与其把过剩装备销毁掉。还不如放在“武器坟墓”里任其生锈瓦解。
结果就是,在战后,中国陆军的大部分过剩装备都没有得到妥善保养。
只是。这等于是在浪费宝贵的国家财富。
这个时候,一件影响到世界格局的事情与中国陆军的窘境产生了关系。这就是,大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
一九五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率先宣布独立,拉开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事实上,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同一个国家,此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候都属于同一个王朝。只是,在策划印度独立的时候,中国当局考虑到实际情况,主要是民族与宗教信仰,把印度拆分成了两个国家,即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斯坦共和国、以及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共和国。
当时。中国当局采取的是民族自决原则,即由各个邦自行决定并入哪个国家。
虽然这是一个看上去较为公允的方式,但是却产生了无穷的后患。
这就是,在谋求独立的时候,大部分邦的民众与统治者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但是有少数邦却不一样。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克什米尔。
这个邦的居民大部分都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在民族自决中决定并入巴基斯坦,而其领主则是印度教徒,因此要求并入印度。
虽然克什米尔是一个很贫困的邦,但是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就是,该邦位于印度首都德里北面。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也不远,而且是南亚地区的屋脊。
也就是说,印度与巴基斯坦任何一方控制了克什米尔,都能对对方的首都构成威胁。
结果就是,在宣布独立后一年,也就是一九五二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爆发了第一场印巴战争。
有趣的是,交战双方使用的几乎是相同的武器。
早在独立之前,中国就已经取代了英国,成为南亚的实际控制者。在攻占南亚地区的时候,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给予了中**队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控制南亚之后,中国扶持这些组织,组建了以维持社会秩序为主的军事警察部队,并且为其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进行了培训。
印度与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后,其军事警察部队也遭到分割。
结果就是,这两个国家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