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国的总兵大人还等着在下去回话呢,就不进去了。”宗义智还是有些胆小,不敢跟随他们进去,因此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上国对太阁大人出兵朝鲜大为震怒,故而派遣陈总兵讨伐倭国,而岛津家接连两战都充当太阁的主力,因此总兵大人乃是兴师问罪来了。”
这支水师固然强大,但是要攻入倭国还是不够的吧?不过他们灭掉我萨摩藩却已经是足够了,因此尽管岛津义久并不认为李悠可以做到这些,但也不敢反驳,只想先把这群瘟神送走再说,于是分辨道,“宗大人想必是知道的,我萨摩藩乃是被逼迫方才臣服于太阁大人,贫僧也因此不得不剃度出家,此前两次出征都是太阁逼迫所谓,实非贫僧所愿啊。”
十余年前,丰臣家族率领二十余万联军进逼萨摩藩,岛津义久迫于形势,只能向丰臣秀吉请降,自己出家为僧,把家督的位置让给了岛津义久,这些事情宗义智也是知道的,当然岛津家参与朝鲜的战事并非完全出于丰臣秀吉的强迫,只是这些宗义智也无意揭穿。
“在下此来只是为了传达上国大人的意思,还请岛津大人听完再说。”借着宗义智说出了李悠的条件,无非是些为大军提供粮草,赔偿军费损失之类的事情,尽管这个数字应付起来颇为吃力,可是能保住自己的地盘才是根本,眼见上国大军并没有登陆的打算,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等人顿时感到轻松不少,商议一番答应了下来。
“这些东西务必在三日内送到上国大人的船上。”见任务完成,宗义智也颇感喜悦,随即说出了李悠的最后一个条件,“此外,听闻上国有不少百姓生活在萨摩藩,总兵大人想要见一见这些大明的百姓。”
这一条也并无不允之理,用不到多长时间,一些生活在附近的大明子民就被送到了李悠的船上,李悠起身环视众人问道,“那位是许仪后许先生?”
方才还有些嘈杂的人群安静了,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一名医者打扮的中年男子身上,许仪后闻言走上前来就要见礼,“小人拜见大人!”
“本官当不得此礼!”李悠连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是本官该向许先生行礼致谢才是。”随即让人带着这些百姓去其他地方招待,自己将许仪后带入船舱之中,舱中早已备下酒食,李悠直接把许仪后推到了上首就坐,许仪后哪肯答应,双方退让片刻谁也不肯相让,最后只好坐了平座。
随行的众人眼见李悠如此厚待一名流落异国的庶民,不由得大为好奇,但是在李悠说出此人的经历之后,他们全都沉默了,纷纷起身向许仪后行礼致谢。
许仪后原籍江西,修习医术有成后长期在沿海一带行医,后来被上岸劫掠的倭寇携裹到了萨摩藩,在机缘巧合之下救治了岛津义久的爱子,因此得到岛津家的看重,留他在鹿儿岛做藩医,他虽在日本娶妻生子,但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中华故土。
在丰臣秀吉收服九州后,许仪后请求丰臣秀吉惩治骚扰大明沿海的倭寇,丰臣秀吉对许仪后的这种胆量十分欣赏,正好他有意为日本海商扫平海道,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发兵剿灭海贼;从此岛津义久对许仪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视,觉得这家伙有胆识有魄力,视为心腹。
在丰臣秀吉开始准备进攻朝鲜的时候,萨摩藩的各种异像引起了许仪后的关注,他很快判断出或许不久之后倭国和大明将发生直接冲突,许仪后如今虽然已经在萨摩藩娶妻生子,可他时刻不敢忘怀自己乃是华夏后裔,一腔爱国热血驱使他开始调查倭国的情况,以便为大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四处打探,并完成了一份关于倭国的报告,这份报告大约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是倭国的情况;二是倭国进攻朝鲜的理由;三是抵御倭国的策略;四是丰臣秀吉的情报;五是倭国六十六国的名字、概况;最后是上述部分没有涉及的问题。这份报告内容十分详细可靠,报告里甚至推算出了倭国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发战争的日期只差一个月,此外还有日本的侵攻路线图:“翌春渡高丽,征辽东,取北京城”。
其后许仪后的弟子朱均旺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将这份报告送到了大明,交到了福建军门张汝济的手中,张汝济再将这份凝聚着许仪后心血的报告送达京城,最终在抵御我**队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那个时代,正是有了这些纵使身在异国也对故国充满热爱的华夏后裔,华夏方才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依旧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对于这样的人李悠唯有敬佩与感激。
第761章 封赏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酒席之上许仪后忍不住吟诵起了昔日他为朱均旺所做的赠别诗,如今大明已经击败了丰臣秀吉,倭国再也威胁不到大明的百姓,尽管许仪后没有收到大明朝廷的任何封赏,但是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大明朝廷没有任何表示,不代表李悠也可以不管,见到如此令人钦佩的人物,李悠当然希望对方能够生活的更好一些,待酒过三巡李悠问道,“本官此来本想踏平萨摩藩,为我大明死难的将士复仇,但唯恐惊扰了许先生,方才就此作罢!敢问许先生今后有何打算?若是想回归故国,本官定当专门派遣船只送许先生一家返回中原,并为许先生置办一处宅院、一所医馆,足以满足许先生日后所需。”
许仪后当即有些愣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几乎已经断绝了回归家乡的希望,但是没想到今日这位来自故国的将军却愿意送他回去,这使得许仪后陷入艰难的抉择之中,一面是挂念已久的故国,一面是倭国的妻儿,他们自小生活在这里,可能忍受得了远渡重洋的风浪?可能习惯故国的生活?
最终还是对妻儿的挂念占了上风,半晌之后许仪后长叹一声,“多谢将军的美意,只可惜许某留在萨摩藩的日子实在是太长了,已经再次娶妻生子,恐怕是离不开这里了!不过还请将军放心,即使身在异国,许某也会牢记自己是华夏后裔,时刻不敢忘怀故国,日后也会如此教导儿女,让他们也要记得自己乃是华夏子民。”
“许先生如此,实在是让我等佩服不已。”李悠唯有再次感慨,只要他回到中原,即可得到远超此地的富贵,却因为对妻儿的挂念而放弃,这样忠于故国、重情重义的男子实在是让他们佩服不已,因此李悠只好拿出后备的方案,“本官此来倭国,乃是为了追究发动此战的丰臣一家的责任,既然如今萨摩藩已经表示了臣服,本官就不会再攻打萨摩,许先生大可返回萨摩藩中安心生活。”
“不过既然许先生为我华夏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本官不能不代表朝廷厚加封赏许先生。”见许仪后还要推辞,李悠只要是出了杀手锏,“许先生想必也听过‘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典故吧?”
春秋时鲁国法律规定凡鲁国人在其他国家赎回鲁国奴隶,即可得到鲁国的赏赐,许多人因此而获救,子贡赎回了人却拒绝国家的补偿,被孔子责怪,说此后恐怕再也没有人愿意赎人了;子路在救了一名落水者之后接受他一头牛的报答,孔子却大加赞赏,自此以后踊跃救人的人就要多起来了;中国自古以来医者多有熟读诗书之人,许仪后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随即哑口无言,不再推辞。
“本官现册封许仪后为锦衣卫百户,赏银千两,另在江西吉安以许仪后之名建义学一座,购置田产若干以供义学之需。”李悠随身携带着不少大明朝廷提前给的空白告身,而且这个锦衣卫百户也并非实职,而是寄禄官,只代表许仪后可以享受正六品的政治待遇以及俸禄,并非真的加入锦衣卫,所以可以轻松赠与。
另外这一千两银子乃是为了许仪后在萨摩藩生活的更好,至于最后的义学与学田乃是考虑到许仪后已然无法衣锦还乡了,那么这座义学就是为他在家乡吉安扬名而建,今后凡是江西吉安的读书人,都将感谢许仪后今日的所作所为,将来若是要修县志府志,都少不了要有许仪后的篇章。
锦衣卫百户代表了朝廷对他的肯定、个人地位的提升,在这个时代大明在东亚还是毫无争议的天朝上国,许仪后有个大明官员的身份,就是岛津义久他们恐怕也不敢轻易怠慢;一千两银子乃是物质上的奖励,这笔钱财已经足够许仪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