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刘又把自己这次是奉灵帝之命,前往新州传旨之事告诉了张金洋。张金洋得知自己的士兵拦截的竟然是朝廷钦差的队伍,当然知道罪过不小,急忙向老刘等人告罪,又把那名被淳于琼踢飞到现在还直哼哼的收税官叫了过来,让他赶紧给淳于琼赔礼道歉。随后张金洋指挥手下的士兵急忙把那些横在路上的路障抬开,张金洋亲自带着众人站在道路两旁,恭恭敬敬的送老刘等人过去了。
等老刘等人走的远了,张金洋才对手下这些士兵道:“你们可知道今天差点儿闯了大祸吗?王爷可是我幽州百姓的大恩人,如果没有王爷,我大汉的北方哪能如此安宁。尔等给我听好了,从今往后对来往的客商一定要客气一些,当然了税金和通关费咱们照收不误,毕竟这是袁刺史给我们定下的规矩。还有便是你们都把眼睛睁大了,不要什么人都拦,今天要不是王爷在,对方真的发起火来,我们这些人根本不是那些精兵的对手,你们要是想活的久,以后遇事就一定要多动动脑子,你们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多谢张将军指点。”那些士兵异口同声的应道。
经过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老刘带着的队伍也进入了新州的地盘。又经过了半天的跋涉,他们才在当天傍晚时分进入了右北平郡的治所土垠城。
右北平的太守仍然是时风,都尉则是如今幽州资格最老的邹靖。当他们得知是老刘带领的队伍来到右北平之时,两人急忙亲自出城把传旨的队伍接进了城内。虽然老刘原来还打算让御林军和亲卫队员在城外扎营,但是时风和邹靖还是盛情邀请大家全部进城休息,毕竟如今的右北平因为有了煤矿的开发,已经成了新州最富的一州,所以土垠城如今也得到了扩大,城内的馆驿完全可以容纳这二百多人的队伍,也免得大家继续在城外风餐露宿了。
既然城内的馆驿可以容纳御林军休息,老刘当然愿意让大家一道进城,因此便由时风引着老刘等人去了太守府。太监李强因为一天的奔波,已经累的够呛,于是时风便派人带他先去客房中休息了,等吃饭的时候再派人去叫他。而邹靖则亲自把御林军和亲卫队员送到了城中的馆驿去了。
时风把老刘和文丑几人带到了客厅之中,然后大家分宾主坐下,虽然老刘如今已经不是时风的上司了,但是时风感念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老刘的赏识和栽培,所以时风在老刘坐好之后,便把右北平这半年多来的情况向老刘做了禀报。
虽然幽州被分成了新州和幽州两部分,但是自打袁绍来到幽州担任刺史之后,为了尽快敛财,所以他采取的是高税赋政策,并且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实力,袁绍还在幽州境内大肆征兵。两州刚刚分开之时,幽州境内的军队加起来大约有十万人。如今才半年多的时间,幽州境内的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四万多人。而且袁绍为了使新征的士兵能有较高的战斗力,因此他把乌桓和鲜卑百姓中那些能征善战的男丁基本都拉去当兵了,使得幽州境内的乌桓人和鲜卑人深受其害,为此不少的乌桓和鲜卑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亡到了新州境内。
第492章 徐庶之才
右北平郡由于与幽州接壤,逃过来的百姓自然首先来到右北平,因此这半年多来右北平郡收留的乌桓鲜卑百姓几乎有近十万人。当然了这些百姓不可能全部留在右北平,除了一小部分被安排到右北平的矿山和工厂中做工之外,大部分逃难的百姓被送往右北平以东的辽西、昌黎、辽东甚至更远的韩郡、扶余郡去了,因为那里有大片的荒地可供他们耕种。
袁绍在发现了这种情况之后,便在幽州与新州交界之处加派军队驻扎,从而拦截那些想逃亡新州的百姓。当然了为了尽量减少百姓在两州之间的往来,袁绍还对在两州之间往来的客商收取高额的税金,来往的百姓也要按人头交通关费,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如今在两州之间做生意的客商日渐减少,而百姓没有什么重要事也不敢轻易在两州之间走动了,毕竟每次五百大钱的通关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袁绍在右北平以西驻扎了不少的军队,但是毕竟这两州都是大汉的属地,因此他倒也不敢越界来进行骚扰,所以如今的右北平还是十分的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农民从官府手中买到了那些玉米、马铃薯和红薯的种子,再加上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眼看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就在眼前。右北平的百姓当然都知道是谁为他们带来了今天的好日子,因此大家经常都在感谢老刘,感谢他为幽州和新州百姓所做的一切,也都祈盼老刘能尽快回到新州,继续做他们的州牧,从而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时风接着又问起老刘离开幽州之后的情况,虽然他也从杨彪和戏志才那里听说过一些老刘的事情,但是毕竟杨彪和戏志才也只是知道老刘奉命出使西方三国去了,如今看到老刘安然回来,时风也知道肯定是老刘已经完成了出访的使命,只是不知道老刘这次来新州传旨是为了什么目的?
反正出兵平定倭国也用不着对自己人保密,因此老刘便把自己这次来新州的使命告诉了时风。得知老刘又要为大汉发兵东征,而且听了老刘所说的东征的理由之后,时风十分感动,看来老刘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又要奔赴沙场了。
邹靖再把御林军和亲卫队员在馆驿中安置好了之后,便也来到了太守府中,他和老刘也算是旧识了,而且两人一直相处的不错,多以邹靖也问起了老刘走后的情况,老刘便简单的把自己走后的经历告诉了他。
看看时间差不多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时风与邹靖便请老刘和李强以及军中的几位大将一道前往饭堂,时风已经在这里摆下了酒席,今天他和邹靖要在这里宴请老刘,一是为他接风洗尘,二是两人为了报答他多年的知遇之恩。
当晚小太监李强终于又在时风太守府的客房中好好睡了一觉,只是到了第二天,他本来还想请求老刘在土垠城多呆一天再走,但是老刘想到要尽快把圣旨送给杨彪后好马上带军队前往耽罗岛,因此李强无奈,只好跟着老刘告辞了把他们送出城外的时风与邹靖二人,队伍继续向着新州治所襄平城前进。
一路上老刘又在辽西会晤了辽西郡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阎柔,同时又去丘力居家中看了看他的家人,至于丘力居的儿子娄班,如今已经被宇文康送去新州书院(原来的幽州书院)学习去了。
当队伍经过昌黎郡之时,老刘专门在这里多呆了一天,为的是能与如今的昌黎太守徐庶多多接触一下,看看这位书院年轻一代的佼佼者究竟才学如何。
徐庶也确实不负自己的大名,初与老刘交谈之时,因为他跟老刘在一起的时日不多,所以还有些拘束。但是随着两人交谈的不断深入,徐庶也开始把自己对天下时局的看法慢慢讲了出来。
看来人才就是人才,虽然徐庶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昌黎郡太守,但是却仍然能够看透天下大事。对于如今看似太平的大汉天下,徐庶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大汉多年来的沉疴痼疾早已有了爆发的迹象,如前年的太平道之事便是一例。只是因为老刘的横空出世,才使得太平道之事未能酿成大祸。但是如今因为各地的州牧刺史大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地方的豪绅望族也同样利用自己家族的势力和财力征募私兵,使得整个大汉如今到处都是自己的小天下,朝廷的命令在有些地方根本就不被接受。而且如今灵帝在位还好,他日一旦灵帝驾崩,那么势必要由如今还不到十岁的太子刘辩**,到时候不是出现太后临朝的情况,便是会出现宦官或是大臣以及外戚干政的后果,如此一来,则天下必乱。
听完徐庶的分析,老刘不由得点头道:“元直对天下大势的看法果然精辟,只是如今你我已经是有心无力,只能尽力去为天下的苍生百姓着想,让百姓不要受到战火的殃及才好。元直你先在昌黎继续担任太守之职,为昌黎一地的百姓造福。等将来时机成熟之时,元直还要跟随我左右,为天下百姓出力,不知元直可愿意?”
“多谢主公赏识,庶能追随主公左右,那将是庶的荣幸,也请主公放心,庶知道主公心系天下,绝不会计较一时的荣耀得失,他日若庶有机会为主公效力,庶一定鞠躬尽瘁,不负主公之望。”听说老刘将来要把自己带在身边,徐庶哪有不愿意之理,急忙起身向老刘跪倒磕头,表明自己的忠心。
过了昌黎,前边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