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外,的确采用了可爆炸弹体材料,与crab军装备的同类弹药几乎一模一样。”
“可是电磁炮是相当费电的东西啊,”w的魔爪伸向卷烟5号,“陆军装备的200千米级电磁炮模块足有一个12米标准集装箱那么大,100千米级电磁炮也得8米标准集装箱才能装下。就算甲虫族对电磁炮的初速、威力、射程要求不高……坦克虫再咋的也就是一堆肉,电能从哪儿来?”
巨钻表面微微泛起夸奖似的光:“你问到点子上了。摧毁深青城的甲虫族还有高功率微波、超宽带电磁脉冲和激光炮呢,根据李宝存的报告,那些激光能瞬间击穿航空母舰的数层甲板,这么大能量足以在1秒内融化一辆坦克了吧?按照一般常识,给生物体提供能源的物质主要是糖类;想1秒钟烧化一辆坦克,粗略估算至少需要3吨多的糖才能产出这么多能量,这还没把损耗计算在内。它们哪儿来的这么大能量?此外,战机虫的动力来自‘引擎’—— 螺旋桨式的、喷气式的、火箭式的,它们拿什么当燃料?”
“……我怎么感觉您已经有谱了呢?”
“我们在它们体内找到了这些。”韦斯特用长脚把战机虫身边的一个玻璃罐敲得噹噹响。w仔细一瞧,罐子里的东西黑乎乎的,像是稀释过的原油。
“这啥?”w问。
“甲虫族的生物燃料。确切点说,是藻类油,而且与crab使用的毫无二致。”韦斯特说道:“制备藻类油,通常是靠htl(水热液化)反应装置营造出高温高压环境,将藻类和水的混合物转化为生物原油,再进一步提纯为烃类燃料。htl反应把藻类变成原油只需不到1个小时,每100克藻类最终可以产生41克原油,无论转化速度还是转化效率都令人满意。甲虫族的藻类油与crab的完全一样,它们会不会也掌握了htl反应技术?虫巢内部会不会有能够大规模生产藻类油的巨型htl反应釜?参与攻击深青城的飞艇虫会不会具备空中加油机的功能?
“在没有更多发现之前,可以认为甲虫族的武器级能量来源就是藻类油,它们正是用藻类油驱动引擎,并发电供给电磁炮和激光炮。这是个聪明的办法,但无疑也是个笨办法,因为烧油所能提供的能量依然有限。回到李宝存的报告上,摧毁深青城的战机虫需要自爆才能发射出具备硬杀伤能力的激光束,前日突袭离阳的战机虫也只能发射功率很低的高能激光,看样子甲虫族即使解决了激光炮的能源问题,这个‘解决’也很不彻底,而且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个人怀疑那些能‘自爆’的战机虫兴许采用了与‘核激励高能激光器’相近的原理,只不过所用的并非核能。”
卷烟5号在w嘴角挣揣似地痛苦抽搐:“我越听越觉得咱们是在跟一个高度工业化的文明物种交战了。不过,刚才您提到了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是各种耐磨耐高温的高速旋转部件吧?生物体怎么可能长出贯通身体的转轴呢?”
“你说得对。”韦斯特回答:“轮、轴这类部件必须能自由旋转才有用,这就要求生物体和轮轴之间不能有固定连接,而没有固定连接……就意味着无法通过循环系统等向轮轴输送养料、取回废物。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轮轴都是分子尺度的,例如细菌的鞭毛;分子尺度的结构,可以通过扩散、渗透等来解决向轮轴部分供应原料的问题,这种传递的效率可没法与血管运输相比啊,所以从解剖学角度来说,多细胞生物是无法长出堪用的轮子和轴的。”
世界1 陆城之战 56
“我有个想法,”w开动脑筋,“要是轮、轴、扇叶等部件不是活体组织呢?如果它们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就像头发、指甲、甲壳,或者是由分泌物氧化凝固而成的,能解决问题不?”
“真聪明。甲虫族正是这么干的。”韦斯特“哈,哈,哈”怪笑三声:“但即便如此,甲虫族能长出飞机发动机一样的器官还是很奇怪。航空发动机号称‘工业之花’,研发和制造难度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出来的。人新世的许多工业强国即使集中顶尖人才、投入数十亿资金、耗时一二十年,也未必弄得出一款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甲虫族身上的‘类引擎器官’虽然比真正的飞机发动机简陋不少,但其复杂程度仍然远超我们已知的其他任何生物器官。”
韦斯特走到墙根处,在墙上按动几个按钮,一幕清晰度极高的彩色全息三维立体投影出现在w面前的空中。
那是战机虫“喷气式发动机”的x光结构图。
“我的天……”
处于燃烧状态的卷烟5号也掉了。
甲虫族又一次颠覆了w的理智。如果说紫外灯下的绿色荧光只是让他感到惊艳,那么这副“喷气式发动机结构图”可谓实打实地震撼到他了。对飞机发动机没有了解的人根本想象不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任你有何等生花妙笔、如簧巧舌,你都绝无可能将它描述出来、并让读者和听者理解其中的精妙。
“真美。”结构图的光与影映照在韦斯特的巨钻刻面上:“与我们最先进的变循环涡轮风扇发动机何其相似啊,完全看不出是由活的和死的生物组织自然生长而成的。”
“这……怎么可能?……”
“是不可能。”
“……大学时候的生物演化学课程我还有印象,这样的组织、结构和器官,按理说完全没有自然演化出来的可能啊!”w恨不得找家疯人院钻进去调养几日。
韦斯特问道:“自然演化出来的器官,与人工制造的复杂机器如此相似,这种巧合的概率有多大?”
“……”
“三年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甲虫族长有这么奇特的器官;现在与我们交战的很多种甲虫,三年前连影儿都没有。这些器官是三年时间里新出现的吗?这些新种甲虫是三年间新诞生的吗?所有这些新器官、新性状、新品种,到底是种群‘演化’还是个体‘变态’的产物?”
轮到卷烟6号遭殃了。w点上火:“如果是演化,生物演化的速度能有这么快?仅仅三年就……”
“必须承认,生物演化的速率既不平衡也很难估算。”韦斯特说道:“陆生哺乳动物体型增大1000倍需要繁衍500万代,2400万代才能从‘老鼠体型’演化至‘大象体型’,水生哺乳动物却只需300万代就能变大1000倍;面包海星演化成雌雄同体、自我交配繁殖的新物种用了1。6万年;虹鳉鱼在天敌较少的环境中不到8年、繁衍不到30代就演化成了体型更大、产卵数量更少的新品种;蓝月蝶不到1年、繁衍10代就能将雄蝶的细菌感染死亡率从99%降低至61%;棘鱼只需3年、繁衍3代就能适应致命的2。5℃低温水体,尽管这一适应过程伴随着高达95%的死亡率……”
“您举的例子有误导性,毕竟微演化总比宏演化快得多。”w提出质疑。
“无所谓,反正我不认为甲虫族三年来的变化是自然演化造成的。”
“……”
又坑爹!操!
韦斯特的坑爹之旅永无止境:“面临巨大选择压力的物种,其演化过程会大大加快。三年前咱们杀死了一百多万甲虫族,会不会改变了甲虫族的种群结构?会不会给它们造成了选择压力?我认为,会,但应该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我觉得,也许不妨参考一下科幻作品里的‘基因窃取’机制……”
“俗套。烂大街。”w“哼哼”一声冷笑。
“话可不能这么说。”韦斯特报之以“呵呵”:“作为科幻题材,基因窃取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创意,因为出色,所以被滥用。不过我想,很少有科幻作者知道自然界真有类似的机制吧?”
w捏紧卷烟,生怕一说话又给飞了:“不是吧,基因窃取也有真实存在的例子?”
“有。最著名的例子是蛭形轮虫,一种以孤雌生殖方式生存了几千万年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它们身上多达8%~10%的基因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来自500多种细菌、真菌甚至植物。它们一直靠窃取其他生物的遗传片段来丰富自己的基因组,不断吸纳有益的新基因、抛弃有害突变。比较出名的还有钝口螈和亚马逊花鮰,前者有500万年、100万代的孤雌生殖史,后者有28万年、80万代孤雌生殖史;这两个物种窃取基因的方式是‘骗精’—— 跟邻近物种的雄性 交 配。亚马逊花鮰窃取对方的染色体片段,钝口螈则是窃取对方的整个染色体组。生物学上管这种靠‘骗精’窃取基因的行为叫‘盗窃生 殖(kleptogenesis)’……”
……骗精?……好家伙……神话传说里各种喜欢跟男人啪啪啪的女妖女鬼女魔都是这么来的?
韦斯特没发觉w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