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射进入最后十秒倒计时,九……八……七……”
语音播报在发射塔控制中心的工作大厅内响彻,数十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目不转睛的盯着一系列的数据信息,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任鸿与刘宇梁并列而站,两人处在视窗隔离口处目看着跑道场上,一语不发。
跑道场上,雪白的“弧鹰一号”犹如一个庞大的三菱锥一般的轮廓,棱边被磨平了,呈现出醒目的流线体,锥形机体首端的横截面最小呈现子弹头形态的流线形,末端最大,越往后棱角相对分明,尾部四个偌大的引擎喷射口呈现紧密的“十”字形状排列,四个喷射口犹若一个旋转了45度角的正方形。
“弧鹰一号”这一次不但承载了本机与发射塔的“双重试飞”任务,同时内部携带了总质量重达41吨的补给物资会一同升空,这41吨补给货物将会送至位于478公里高度的“天舟号”。
显而易见,这是CMSX对“弧鹰一号”信心十足的表现,这也给机载上的两名宇航员莫大的信心,这41吨货物高达67亿美元的昂贵补给物资意味着此次试飞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谓是信心与压力同行。
驾驶舱内,两名宇航员默不作声,井然有序的在那些排列成密密麻麻的仪器按钮上扫动着,飞快的搞定一切后,其中一名宇航员的右手放在了大腿侧翼上的推进阀柄。
与此同时,身在机体末端的主推进引擎的四个喷射口同时缩小了三分之一的口径。
“三……二……一点火!!!”
驾驶舱内的宇航员闻声,没有丝毫犹豫的把右手握紧的推进阀柄朝前一推,直接到底部,副驾驶员正全神贯注的锁定着驾驶上的仪器显示的数据,沉声说道:“核心引擎已激活,推进功率稳步提升中,能量输出比,正常……”
在那一瞬间,“弧鹰一号”内部的核心供能系统被激活,里边储备着高额能量的高储能“紫源晶石”通过能量矩阵对外疯狂的输出高纯度能源,继而转化成空天运输机的推力。
尾端的四个喷射口顿时喷射出四道蓝白色的火舌,长达三四米的尾焰无比绚丽。
空天运输机的底部滑轮与三条平行的弹射轨道相互固定,实际上,“弧鹰一号”还在地面的时候,主推进引擎还在疯狂的增长推进能量输出功率,这个时候,弹射轨道将承载比主推进器更大的推力给空天运输机提供加速度。
只见跑道场上,点火的瞬间,在推进引擎的四个喷射口冒出蓝白色尾焰的同时,与机体交汇的三条并列的弹射轨道发出气阀的涌动声,跑道场上瞬间产生高达近88分贝以上的音量,这能轻而易举的让一个成年人引起重度耳聋。
静止不动的“弧鹰一号”空天运输机瞬间被弹射轨道牵引并朝着发射塔的方向“托”去,三条弹射轨道的路径在运输机掠过之后,留下了三条笔直的白雾,在尾部推进器的影响下,三段白雾继而融合成了一段。
“弧鹰一号”已然从水平的跑道场上的弹射轨道进入发射塔的曲面弹射轨道,音爆声陡然响彻,这意味着运输机已经超过了音速。
通常情况下,经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能够承受高达7至10个G的加速度,而“弧鹰一号”要从起飞开始,至第九秒期间,要完成3个G的加速度,加上这一过程要完成90度的倾角转向,由水平向面向至相对垂直的高空,对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有着巨大的要求。
加速度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即便是普通人在生活中都有所体会,最直观的就是电梯上升,在此期间会产生头轻脚重,加速度越快越明显,尤其是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而言,当加速度快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使得人的身体机能产生局部严重充血的现象,另一部严重缺血,轻度影响会导致动作不灵便,重度情况会使得肢体僵硬,高危程度甚至会使得毛细血管损伤进而危害生命安全。
3个G的加速度对于宇航员来说不是问题,但也别小看了这3个G的加速度,常人在3G的加速度条件下就会产生严重的头晕恶心症状,5G的加速度就会产生脑血管严重受损而波及生命威胁,好在只是对于常人而言,身体素质过硬的专业宇航员或飞行员同时又有专业的先进护航服保障之后还能承受更大的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航空航天活动,很少有载人飞行器像上个世纪一样加速度突破7个G以上,通常情况下只维持在3至5个G的加速度即可。
这不是说今天的载人飞行器不如以前,而是今天的科技更先进,以往的火箭助推器或载人飞行器必须要达到一定界限才能把宇航员安全送至太空,但今天的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全面,再让宇航员承受巨大痛苦反而适得其反。
当“狐鹰一号”的机头顺着发射塔转向至天际,机体与弹射轨道在顶端分离的瞬间,已经完成了两个G的加速度,随后到第九秒的时间加速度将会到达3个G,最后将会加速度至4。3个G便保持稳定速度驶向外太空。
往返太空与地面之间,或者说加速与减速之间都是宇航员最痛苦的时刻,好在这样的痛苦持续的时间很短。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522章:有个小问题】
发射塔所在的控制中心,任鸿透过视窗隔离口看着“狐鹰一号”从发射塔的半边“U”形态的弹射轨道上一飞冲天,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突破天际线,控制中心的隔音效果格外超强,在外界一片震耳欲聋之下,内部却极为安静,但通过空气传来的波动冲击还是能够轻微的感受得到,带着一种低沉的嗡鸣声,这沉绵的声音似是来自地底深渊又宛若天际间。
跑道场上的工作人员都戴上了特殊的隔音设备和专门的避音区,否则这样的超高音量足以让人重度耳聋,甚至威胁生命。
天际间,“狐鹰一号”的身影越来越小,空间基地的产生动静蔓延四周,为了空间基地的发射不影响不远处的园区工作,在隔音上也是下了不少的本钱,不过想要做到完全隔音是基本不可能的,好在当声音传播至工作区或住宅区时,声音的能量所剩无几。
此刻,园区内不少的人都望向了北部空间基地所在的方向,远眺天际上的身影。
“狐鹰一号”产生的轰鸣声在天际间悠长而沉绵。
照理来说,发射场即便处于园区北部,对于矩阵科技总部而言都是无比危险的,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发射百分之百的成功,前苏联曾经有一次火箭发射失败导致让基地上千人葬送了性命,其中包括近百名科学家,其损失简直无法估量。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发射失败,坠入附近的园区简直是灾难性的,这里可都是精英啊,经不起任何意外发生,但空间基地仍旧设立于此。
这些问题,自然肯定被考虑过了。
关于这些问题,全世界的航天机构和科学家都无法理解,这等于把一颗炸弹放在家里一般危险。
不过,他们万万想不到CMSX的发射不但不需要注满爆炸危害的液体火箭助推器,亦或是固体燃料,就连飞行器本身也没有任何燃料,整艘飞行器的供能来源都是一块占据空间极小的紫色石头,而“紫源晶石”的高稳定性和能扛得住即便是核聚变产生数亿高温的超级强度,具备如此性能,即便飞行器从高空坠毁了也只是撞击地面产生的物理伤害性质,而非毁灭性和高范围波及性的化学爆炸性质。
“发射第一阶段,圆满成功!”
此刻,位于控制中心,语音播报员略显激动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厅,下一刻,近80多个工作人员机体欢呼,同事之间相互热情的拥抱,掌声立刻响彻在整个大厅。
任鸿和刘宇梁两人亦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在鼓掌,第一阶段的顺利成功,顺利的开局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任鸿也不例外,好的开始总是值得开心的,此次试飞任务成功与否不但关乎整个CMSX的士气,更是决定了“双子计划”的进程,从而影响“紫源晶石”的开采问题,继而又会影响到整个矩阵科技的战略布局。
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扣在一起,某一环出了问题会给其他环节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即便任鸿此次什么都没有做,也难怪要亲自莅临现场。
一阵集体性的激动过后,所有人再次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第一阶段取得关键性成功,但此次的试航任务才刚刚开始。
控制中心,发射任务总指挥的声音借助扩音器响彻大厅:“汇报数据!”
“报告总指挥,‘弧鹰一号’按期进入第一个既定停泊口,21秒后即将进行首次轨道更替!”
“报告总指挥,‘天舟号’方面已经准备就绪,预计时间,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