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与楚国敲定盟约”我们先去见副帅,让他立方领军动身南下,威慑楚国。
至于西秦的事情,等中行吴回来之后,再行商议。”
赵武压根就没有提中山国企图复国的事情,想当初,赵氏仅凭家族力量就灭了中山国,现在的赵氏与当初更无法比拟了。如今整个晋国三分之一强的领土,是赵氏的封地。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以及战火的历练,赵氏的军械生产、骑兵战术更加成熟,这时候,中山国余孽想来捣乱,对赵氏来说,他们简直是送肉包子来的,求之不得啊。
赵武说完,转身向车马走击,叔向嘴唇蠕动了一下,转眼间,他也想通了这个道理,随即将中山国的事情抛到脑后,爬上了自己的战车,随着赵武向韩氏领地前进。
韩氏领地一片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此际刚刚春耕结束,闲暇无事的韩氏武士几乎都参加了战争动员。而没有出战资格的国人与野人则投身到与动员相关的商业活动中。整条大路上你来我往的,一边是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一边是肩上挑着各种武器与铠甲的商贩,以及贩售与各类军事相关内容的商人们。
与“军事相关”的商品这个概念可就广了。春秋时主要是车战。所以连卖车轮的也能算上军火商人。许多农夫肩上扛着一个车轮。悠悠闲闲的走在大路上,边走边跟旁边卖菜刀的、卖水壶的、卖布的交谈这些人都是“军火商人”
背一个车轮怎么卖?没关系。在春秋战争频繁的状况下,到国都规定了统一的车**小现代考古发现,遗留在地面上的秦国古战车车辙印子,数百辆战车,其车轮之间的间距大小误差在三厘米左右。三厘米,在现代人看来算是非常大的误差,但在古代、度量衡很粗略并且不普及的情况下,这种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秦国的车轮是这种状况,与中原很少交流,几乎处于中原文化末梢的燕国,情况也大致相同小考古发现他们遗留在山谷中上的古战车车辙印,误差也没有超过三厘米一而三厘米相当于十分之一尺,这个误差大约是列国约定熟成的误差率吧。晋国是霸主,晋国的战车是什么现代出土的韩侯墓葬说明了一切,墓葬中战车车轮的误差,也极其严格的控制在三厘米之内这是正常的历史。
现在的历史,因为有了赵武的存在。晋国格外重视标准化下的“车同轨”战车两个车轮的直径大在军械标准化思想的指导下误差严格的要求控制在一厘米大所以晋国的车轮完全可以单卖,出战者买一只备用的车轮,一旦出现战争损耗。将备件更换上就能继续战斗”这就是军械标准化带来的好处。
叔向这时转到了赵武的战车上,陪着赵武在战车上摇晃着,大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见到第一执政的车马仪仗,行路的人纷纷避到路边,而后躬身向赵武的旌节鞠躬。而叔向则沿路观察着两边的行人,频频摇头
息。
论起来,晋国算是春秋首个强国了,而韩氏的领地在晋国也算是一等的肥汰。全是开发完善的农田,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灌溉设施非常发达,这里所有的土地都历经开发百余年,韩氏一年生产的粮食,几乎相当于晋国一半的粮食产量。再经过前元帅韩厥、现在的副帅韩起父子两代经营,这片领地兴旺的,足以让中小国家的国君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叔向坐在战车上。情不自禁向赵武感慨:“执政。看来管仲的学问真是深不可测。我晋国原先采用全盘齐化的策略,真是做对了,可惜做的还不够。”
赵武知道叔向为什么感慨,旁边跟随的张超与祈午彼此看了一眼,抢着问:“常务为什么这么说?”
张耀与祈午现在不得不表现。这两个人随赵武南下作战,如今军功是挣够了,眼看晋国将空出一个卿位来,这新提拔的正卿只能从他们两人当中选取,所以他们二人必须在赵武面前表现自己的杰出,此刻,这两人抢着提问,是在表现各自的求知欲。
叔向扫了一眼这二人,回答:“韩氏现在的状况,说明了一个简单真理:国家想要强盛,光是务农是不行的,是万万不行的。
想必你们二人也曾去过赵氏的领地,,算了,赵氏的领地我们就不要拿来类比了,因为差距太大,简直没有可比性,且让我们拿魏氏的领地来相比了吧。
比较起来,魏氏的农田不多,山的开发不完善,追随赵氏的脚步并不急切,所以商业的开发也不如赵氏那样穷尽,但魏氏以不多的农田。却发展出远甚韩氏的繁荣景象。你们二位知道为什么吗?”张耀与祈午各自沉思,祈午首先疑问:“魏氏比弗氏还强吗?我却看不出其中的差异。论起来,魏氏现在拥有的武威城,还是元帅亲手修建的,而通向武威城的国家大道是战备公路那是由国家出钱出力修建的,魏氏坐享其成而已。
韩氏的领地虽然道路还是土路。但我看其繁荣似乎比魏氏要强很多。比如农夫脸上的表情,那些人个个都是满足而自信的笑容,魏氏的路人,脸上表情却是统一的凶厉,,常务怎么说魏氏要比韩氏兴旺呢?”
张耀也马上追问:“我听说韩氏靠近虎牢,借助与王室做买卖,以及向虎牢输送货物,很赚了一些钱财,国中各家族都说韩氏富裕,仅次于赵氏,,怎么常务说韩氏不如魏氏?”
叔向叹息:“你们刚才也发现了,农夫脸上全是满足与自信的笑容。问题就出在这里农人喜欢小富即安,韩氏田地肥沃,农夫仅仅依靠耕作就能衣食无忧,偶尔做点小生意,换来点闲钱,就是小康生活,以至于农夫脸上全是满足的笑容,这就是关键所在。
看看吧,春耕刚刚结束,所有的壮劳力全部闲了下来,韩氏农夫闲下来卖的什么货,不过是剩余的农资产品,但如果二位现在在魏氏,你们会看到魏氏的商人,卖的都是什么货物?”
张耀与祈午闭目回忆,而后不约而同的回答:“魏氏尚武,最畅销的商品是各种武器与铠甲”常务的意思是说,韩氏商人卖的货物,价值不如魏氏的高,所以韩氏比不上魏氏。但,怎能用货物的价值来衡量这一切呢?”
赵武插嘴:“他的意思是说。韩氏商人卖的货物,技术含量不如魏氏
叔向欣喜的点头:“技术含量对,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赵武继续解释:“虽然魏氏的道路比韩氏齐整,要归结于横穿境内的国家大道,但除了道路之外,诸位还可以看看韩氏的村落。魏氏这几年,半由魏氏家族出力,半由武士自己出钱,已经把居住的房屋翻新了。领地内土木建筑基本见不到了,农舍多数是巨大的石块,修建成堡垒状况一仅从居住条件上来看。韩氏不如魂氏。”
祈午点头:“这一点我承认,但魏氏紧靠前线,领地里多有山粱,石块容易采集,所以魏氏的人有改良住宅的需要。之前秦军两次入侵。烧毁的全是土木房屋,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当然要修建堡垒型石屋的需求。
而韩氏从来没有受过外敌骚扰。加上他们地处大平原,采集石块不方便,修建石屋的需求并不迫切。再加上,他们现在的屋子都是祖先留下的,翻新一下也能居住,仅仅从这一点说韩氏不如魏氏,恐怕过于牵强了
叔向马上追问:“不管怎么说。修建一座坚固的石屋,也是需要钱财与人力的,韩氏的钱没有用在修建祖屋上。他们的钱用在哪里?你瞧。路边也有卖铠甲的商人。但他们的铠甲多数是皮甲,要比魏氏的铠甲轻薄。你瞧那位卖剑的,他卖的剑也要比魏氏薄而短,,剑如此、铠甲如此、住房如此、道路如此,贩售的商品如此,韩氏百姓的钱在哪里?”
张攫犹豫的回答:“魏氏有力量整修房屋,修建道路,那是因为他们经过不断的战争,掠夺了大量的俘虏。而他们的兵器铸造技术,也是因为掠夺了别国的工匠,才获得普及与提高的。”
叔向拍手:“这就是原因!两位大夫计算一下,这些年来,韩氏出战的频率多,还是魏氏出战的频率高?韩氏因为先元帅与现在副帅的庇护。他们躲过了大多数对外战事。当然。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对外掠夺的机会。
两位想一想,我晋国凭借管仲理论,修川日方略之后。我们是怎么强盛起来的?国虽好战必月”心战必危!我们是从(晋)文公打垮楚国。开始走向强盛的。人常说农夫是最好的士兵,韩氏空有数目广大的士兵。却因为身处于肥沃之地,农夫生活安定,而不愿对外开拓,以至于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现在如此,将来呢?魏氏雄心勃勃;智氏身在南方,眼中盯着整个楚国;而范氏贪婪成性,从不肯放过半点发展的机会;中行氏性格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